李彝殷处理叛乱的手段是既狠又强硬!(两宋繁华往事216)

后唐末年,李彝超病逝,遗命弟弟李彝殷继位。

很快,后唐变后晋。

随着中原王朝的更迭,无力也无瑕它顾,党项人正好修养生息。而且,每更迭一次,李彝殷获赐的官位就上升一次。如此,倒也不错。

可惜,无外患,有内乱。

作乱的是李彝殷的弟弟。这次不是宫廷政变,而是弟弟拉开大旗与哥哥争夺党项最高统治权。倒也光明正大。可惜的是,叛乱这种事,手段如何,公开还是隐蔽,都不重要的。成败是关键。否则,即便有骆宾王那般檄文万古流芳,叛乱本身也是一场笑话。

党项叛乱就是如此。乱兵很快被击溃,并逃向了后晋的延州。从叛兵行为来说,或许后晋才是这场叛乱的幕后总策划。

内部矛盾,眼看变成了国际纠纷。

这时,摆在李彝殷面前两条路。要么忍气吞声,接受事实,毕竟也平了叛;要么,公开向后晋要人。

自拓跋思恭以来,党项人面对中原天子,从来都是卑躬屈膝,只要守住一亩三分地,话怎么谦卑怎么说,事怎么屈膝怎么办。即便中原天子们经常背后捅刀子,党项首领们也都是选择性遗忘。

挺直腰板,向中原天子要人。这就是变相的问罪。前所未有。

这次,李彝殷决定不走寻常路。他向皇帝上书,虽然口气一如既往的谦卑,但要求很明确,必须把叛将送回党项。

李彝殷并没有头脑发热,丢了祖宗的谋略,他是看准时机的。此时,后晋天子石重贵刚刚继位,根基不稳,还有北方强大的契丹虎视在侧。

果然,石重贵咽下恶气,下令将叛将送还党项。

手起刀落,200多颗人头落地,党项最大的叛乱被平定,包括几名弟弟在内,参与叛乱的族人全部斩立决。铁血李彝殷,锋利如刀。

或许,这正是石重贵作为中原天子,向偏远部落酋长示弱的原因。他需要利用李彝殷这把利刃,来应付更大的危机、对付更危险的敌人。契丹人。

说起来,党项人和契丹人打交道也有年头了。契丹人建立大辽之后,锐不可当。附近的小部落,纷纷依附,这其中就包括一部分党项人。这让党项首领们,非常的忌惮,害怕整个民族被吞噬。这也是,他们始终要追求中原王朝册封的重要原因,就是要用于平衡和抵制契丹的力量。

这些年来,他们与契丹之间,并没有太多官方的接触,还是以保持距离为主。尽管如此,中原天子并不放心,他们总是担心党项和契丹联手,造成腹背受敌。到了石重贵的年代,因为他对契丹的强硬政策,直接导致了契丹大军压境。

接到天子诏书的李彝殷,再度犯难。是出兵勤王,还是置之不理?思虑再三。党项人出兵东渡黄河,进入了契丹领土,但并没有与契丹正面对抗,而是选择了观望。

这是个中性的选择。

结果,契丹攻破后晋国都开封,俘虏了石重贵,后晋亡。党项人悄悄地撤兵回家。既不负君命,又保全了自己。

设想下,如果党项直接与契丹开战。以两家当时的实力对比,契丹可以轻松屠灭党项。想到这点,李彝殷的后背应该是阵阵凉风袭过。好险。

要知道,党项人这次出兵是4万。近半个世纪前,他的先祖拓跋思恭,搜集党项全部尖锐不过8千人。如今,兵力已翻数倍。或许,正是这点给了李彝殷勇气。对于弱者来说,过早的暴露实力,终究不是好事。

李彝殷赶紧收回獠牙,捡起祖宗的谋略,继续韬光养晦。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