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从茶诗中品味北宋茶文化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对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的一部分。中国人早在六七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了,中国人发展茶和饮用茶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大约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继神农尝百草之后,生活在茶树故乡的巴蜀人民发现了茶叶解毒解热的作用,于是开始大量饮用,年深日久在全国各地都形成了喝茶的习惯,茶俗文化随之诞生。
茶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与茶文化结合而成的茶礼仪,主要表现在婚丧嫁娶、祈福祭天、待人好客等方面,随着时间的推演,还形成了种茶、制茶、烹茶、煮茶、饮茶、品茶的喝茶礼仪,这些风俗和礼仪统称为茶俗。
茶俗文化和茶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茶俗文化的发展推动茶叶经济的发展,茶叶经济的发展反作用于茶俗文化,二者结合起来,使原来简单的饮茶文化不断发展壮大,上升到了精神世界,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体系。
一、从汉至宋的茶文化发展之路
中国茶文化的兴盛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的茶叶还只能供上层社会饮用,到了唐朝时普通人才有资格饮茶。
西汉辞赋家王褒在《僮约》中写道:“烹茶尽具,已而盖藏”和“牵犬贩鹅,武阳买荼”。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王褒告诉仆人家里的茶叶不够了,让他去武阳买茶回来。
可以看出当时的茶叶经济已经开始发展了,而王褒是四川人,由此也可以推断茶叶最早是在巴蜀地区流行的,除了种植茶树,他们还学会了饮茶和卖茶。西汉末年茶叶已经冲出巴蜀,卖到全国各地去了,当时的茶是稀有物品,只有皇帝和贵族能饮用,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贵族墓葬中,就发现了很多用竹篾包装的小颗粒,经过专家考证,这就是西汉时期的茶叶。
到了东汉时期,茶叶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并且发展成了茶叶经济,对于加强国家贸易、稳定边境互市、增加国家财政收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三国时期,文人雅士饮茶之风盛行,上至王侯将相,下至黔首百姓,以茶代酒和以茶待客的茶礼仪蔚然成风。这一时期的茶也在祭祀时大量使用,如南齐世祖萧赜就曾经下令在他死后不要大操大办,只要在灵前供奉一些茶水就可以了,这时的茶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
魏晋南北朝时玄学盛行,文人雅士不满司马氏专政纷纷归隐山林,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彼此高谈阔论,因为害怕酒后误事所以就以茶代酒,茶作为精神寄托的象征又更加明显了。后来佛教盛行,茶叶经济迅速发展,至唐朝五代时期出现了茶马贸易,现在保存的那条运输茶叶和马匹的道路,人称“茶马古道”,茶马贸易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和国外的贸易交流,促进了茶叶经济的发展。茶叶经济与茶代表的精神融合在一起,为宋代的茶叶经济和茶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社会经济发达,茶文化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关于茶的书,蔡襄所著的《茶录》中详细介绍了北宋时期点茶、斗茶等茶文化,黄儒的《品茶要录》中则详细介绍了茶的采摘、挑选、蒸压、焙火等工艺。
宋代点茶、斗茶、贡茶发展迅速,人们非常热衷于进行研制茶品的比拼活动,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促进了更多茶书内容的完善,也促进了制茶工艺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民间茶文化的盛行,在民间茶文化盛行的基础上,关于喝茶时的礼仪和茶艺也不断发展,最终结合儒道释精神升华成为茶道,这是宋代茶文化特有的内涵和韵味。
宋代的茶书、茶诗、对联中处处体现着茶文化,从宋代的饮茶之风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茶待客、以茶孝亲、以茶赠友的宋代茶文化。
二、茶诗中的宋代茶文化
1、以茶待客
中国是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讲究长幼有序、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乡邻和睦、夫妻伉俪情深,对于客人则要更加礼让尊重,中国人在对待客人时,往往以茶来表示敬意,一盏香茗也代表了主人的古道热肠,这也是茶文化的重要体现形式。
宋代从开国皇帝宋太祖时就有以茶待客的礼仪,王宫大臣饮宴时都要摆上茶,以表达对他们对国家大事操劳的敬意。在平民百姓家中,也是以茶待客,如果别人到家里做客而这家人没有用茶相待,那么就是失礼的行为,会为人所诟病。
宋人林駉在《古今源流至论续集》中记载:“(北宋)宾主设礼,非茶不交。”朱弁的《曲洧旧闻》记载:“客至则设茶,欲去则设汤,不知起于何时,然上自官府,下至闾里,莫之或废。”这些记载都详细记录了宋人以茶待客的茶俗,这种茶俗在整个宋朝都是非常流行的。
宋代大文豪苏轼就是一个非常热情好客的人,“客来茶罢空无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客人要来了,苏轼心中非常高兴,但是卢橘杨梅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用来招待客人,于是就用清茶来待客。他在《和钱安道寄惠建茶》中写道:“收藏爱惜待佳客,不敢包裹钻权幸。”诗人把好茶都留给自己的客人,而不用它们去贿赂权贵。苏轼的茶诗中体现了诗人待客的坦诚,也凸显了以茶待客的茶俗文化。
北宋的茶文化展现了北宋诗人待客的古道热肠和纯真坦荡,茶中的温和儒雅,使茶诗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2、以茶赠友
茶的本性高雅又淡泊,文人雅士最喜欢以茶相赠,因为茶代表纯洁高雅,没有金钱的那般世俗,宋代人也常常寄茶赠诗,来表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宋代喜欢以茶赠友的文人墨客则非苏东坡先生莫属了,苏东坡一生跌宕起伏,几经宦海沉浮,被皇帝一贬再贬,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但是苏东坡本性告高洁,坚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待人之道,即使生活再艰难也绝不白白接受朋友的救济,朋友送他东西,他必然要回报之。
苏轼在《怡然以垂云新茶见饷,报以大龙团,戏作小诗》中写道:“妙供来香积,珍烹具大官,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怡然和尚以,垂云茶相赠。”诗人为表达谢意也以大龙团茶回赠,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由此可见一斑。苏轼还曾经写诗表达对黄庭坚给他寄茶的感谢,诗中写道:“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雪汤生几珠”,表达了自己对于黄庭坚所赠与的茶的珍爱,也表达了他对这份友情的珍爱。以茶赠友是北宋士大夫赠送朋友礼物的最好方式,是对“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3、以茶孝亲
中国人在结婚时总要跪下为父母奉茶,这与儒家文化中“百善孝为先”的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茶在中国古代不但有重要的文学地位,也代表着一个人的孝道,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思想和程朱理学的发展,都使得士大夫们十分注重用茶来孝敬父母、祭祀祖先。
苏轼的《新茶送签判程朝奉以馈其母,有诗相赠,次韵答之》中写到:“缝衣送予溧阳尉,舍肉怀归颍谷封”,反映了当时以茶孝亲的风俗。这句话中有两个典故,第一句话是写溧阳尉孟郊所写的《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体现母爱的细微,第二句话借用《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典故:郑庄公因为母亲支持弟弟谋反而把母亲囚禁起来,发誓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时间久了又很思念母亲,颍考叔知道郑庄公的心思,在一次宴会颍考叔把君王赐给他的肉留给自己的母亲吃,使郑庄公看到了人间的至亲孝道,下决心去与母亲见面。苏轼以这两句话开头表达孝道的重要性,然后又写自己把新茶送给程朝和他的母亲品尝,体现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奉茶于高堂”、“茶之本在人,人之本在孝”,以茶孝敬双亲和长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的完美结合。
三 北宋茶文化兴起的原因
北宋时期社会稳定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很多的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茶叶经济越来越发达。宋代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不再规定宵禁,人们可以彻夜狂欢,因此各种店铺开始增多,商业活动频繁,壮大了市民阶层。在此基础上,茶坊、茶肆迅速发展。
在北宋最为发达的城市开封和洛阳,这些茶坊和茶肆随处可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此时茶也不再是贵族的奢侈品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可以饮茶品茶,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宋代市民阶层的兴起为茶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茶文化在宋朝不仅仅是一种饮品,茶诗背后的茶文化是对政治、文化和哲学的思考,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茶文化在宋代与哲学相结合,开启了中国的茶道文化,这种茶道文化后来流入日本,对日本人民影响颇深。
饮茶之人通过饮茶感悟到了人生真谛,在茶俗文化中发掘了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这些茶俗和茶文化的发展,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有着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