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随班就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培养随班就读学生自信心的策略

家长篇

张丹丹

泾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记得有一次去普通学校巡回送教,给学校领导打电话时,领导说:“家长不愿意别人见他的孩子”。随后多次送教使我了解到更多的随班就读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残疾身份是不愿意承认甚至是逃避的,他们不愿意孩子被贴上标签。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父母能积极地、正确地看待这个问题,或许孩子的命运就会有所改变。比如:著名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在19个月时因患急性充血症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后来通过导师安·沙利文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正是由于其老师用平常的心态去接纳孩子,才是她有了不一样的人生。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视孩子的残疾,多鼓励、多表扬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来教育孩子,使他们自信的生活!

一、 正确认识孩子的残疾

残疾孩子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正是由于上帝的偏爱,才让他们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见,有的不言语,有的……

因此,他们变成了“另类”,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被称作“智障”、“哑巴”“白痴”等等。但是,作为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要正视并接受孩子的残疾,我们不能因为孩子残疾,自己爱“面子”,就觉得孩子处处不如人,只能整天待在家里,甚至用另眼看待孩子。父母应以身作侧并不断告诉孩子:虽然残疾了,但我们也要努力的生活,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第一可以向孩子讲述一些著名残疾人的事迹或者观看一些励志型的影片等等。第二,忽视孩子的残疾,严格要求孩子,当孩子做错事,要批评,不能因为孩子残疾就纵容孩子的一切行为。在生活中给孩子做榜样培养孩子独自生活的能力,比如:穿衣服、洗漱、吃饭等等。第三,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关心。只有父母敢于正视孩子的残疾并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

二、 适当的鼓励孩子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更何况是我们的残疾孩子呢?因此,父母更应该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信。因为鼓励是对孩子能力的尊重和信任,赏识的是孩子的努力过程。例如,对正在画画的孩子说“你的色彩搭配得真好!”对学会穿衣服的孩子说:“你把衣服穿的真整齐”!等等强调的是细节和孩子的感受。多用鼓励之后,就会发现,孩子培养了自我意识,平静地承认不完美的现实。

但在鼓励孩子的同时,要明白以下几点:

第一,采用肯定的,避免否定的语言。例如,当孩子不能写好字时,你应该说:“我明白,你在写这个字上努力了很长时间了!”

第二、强调优点,弱化不足。例如,孩子可能由于肢体不协调或者智力障碍因而画的画很乱,这时家长应该说:“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第三、鼓励孩子所做的努力。例如,当孩子始终学不会用勺子吃饭时,父母可以说:“你已经学会用筷子了,你已经有了进步!”

第四,多用话语鼓励孩子。很多家长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鼓励孩子的重要性,对待表扬孩子的态度会随便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很多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这样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并无多大意义。所以,多用话语鼓励孩子,有益的表扬语要比“你真棒”这类的话语效果更好。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从而引起他的共鸣,不但达到鼓励孩子的目的,更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 创设良好的环境

 (一)优化家庭环境

  在现代社会中,如果家庭中有一个残疾孩子,家长很可能会再生另一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正常孩子可能会瞧不起残疾孩子,使残疾孩子在家里处于被排斥和受孤立的地位。因此,父母要正确引导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们都能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尊重残疾人的观念,兄弟姐妹间要和睦相处并教育孩子关心、帮助残疾人等等。但是,这种帮助绝不是一味地纵容残疾孩子,而是真正的在残疾孩子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孩子肢体残疾,兄弟姐妹要扶他们过马路,上楼梯,不能推搡打闹等等;如果孩子智力残疾,要帮助他们学习知识,不能嘲笑他们的残疾等等。父母还经常组织一些家庭活动,让他们共同参与,学会待人接物,用实际行为来影响和感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构成残疾孩子生活环境的整体,只有三方面齐心协力,互相配合,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对残疾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整理书包、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等,在家里,家长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的这些能力得到巩固和延续,同时,教师和家长应注意方法上的统一,逐步培养学生“我能行,我会干”的自信心。

  (三)注重方法的指导

正确的方法会使教育过程符合孩子的认识过程,适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使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增,不断探索问题,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应向孩子讲清方法,降低难度,提高成功的概率。如:让肢体不协调的孩子学会穿衣服,首先家长要示范如何才能穿好衣服以及穿衣服的技巧,先穿里面再穿外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先拉拉链在扣扣子等等,小步子多循环的教育孩子让孩子体会成功的喜悦。

作为父母,最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成人成才,虽然残疾孩子从出生后,就几乎与成才擦肩而过。但是我们父母一定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残疾,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之路,或许这个过程很漫长,很痛苦,但是,我们只要坚持下去,彩虹就在不远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