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药的简单归纳
【石 膏】 《神农本草经》 “清解之药”
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气微,味淡。以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
打碎生用或煅用。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
血。
【应用】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
2.肺热喘咳:善于清泄肺经实热
3.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煅石膏性味甘辛涩寒,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之功。
【用法用量】生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寒水石】 《神农本草经》
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或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前者称南寒水石,后者称北寒水石。
南寒水石无臭、无味,以色白、有光泽、击碎后呈方形、具棱角者为佳;北寒水石气微、味淡,以纯净、片状、肉红色、有细丝纹、具光泽者为佳。
生用,或煅用。
【药性】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
【应用】
1.热病烦渴,癫狂
2.口舌生疮,热毒疮肿,丹毒,烧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9~15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细粉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知 母】 《神农本草经》 “清润”之品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切片。
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以切面色黄白者为佳。
生用,或盐水炙用。
【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善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阴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6~12g。本品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能滑肠通便,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鉴别用药】石膏与知母均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作用,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症见身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等,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石膏重在清脏腑实热,泻肺胃火,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此外,煅石膏收敛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烧烫伤等;知母甘苦性寒质润,具有滋阴润燥作用,既用于肺热咳嗽,又用于阴虚燥咳、内热消渴、骨蒸潮热、肠燥便秘等。
【芦 根】 《名医别录》
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
气微,味甘。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者为佳。
鲜用或晒干用。
【药性】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
2.肺热咳嗽,肺痈吐脓:善于清泻肺热,祛痰排脓
3.胃热呕哕
4.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目前药市中多无苇茎供应,可以芦根代之。
【天花粉】 《神农本草经》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根。
气微,味微苦。以块大、色白、粉性足、质坚细腻、筋脉少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治疮疡初起之红肿热痛,未成脓者可使之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竹 叶】 《名医别录》
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干燥叶。其卷而未放的幼叶,称竹叶卷心。
气弱,味淡。以叶嫩、色绿、呈卷状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应用】
1.热病烦渴
2.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鲜品15~3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不宜使用。
【淡竹叶】 《本草纲目》
禾本科植物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干燥茎叶。主
产于浙江、江苏。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晒干。除去杂质,切段。本品气
微,味淡。以叶多、色绿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应用】
1.热病烦渴
2.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不宜使用。
【鸭跖草】 《本草拾遗》
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微,味淡。以色黄绿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
1.热病烦渴,风热感冒
2.咽喉肿痛,痈肿疔毒
3.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小。
【栀 子】 《神农本草经》 “清利”之品
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气微,味微酸而苦。以皮薄、饱满、色黄、完整者为佳。
生用或炒焦用。
【药性】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热病烦闷:本品味苦性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2.湿热黄疸:善于清利下焦肝胆湿热
3.淋证涩痛
4.血热吐衄
5.目赤肿痛
6.热毒疮疡
7.扭挫伤痛:用治扭挫伤痛,可用生栀子粉与黄酒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孕妇可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生栀子走气分而清热泻火,焦栀子及栀子炭入血分而凉血止血。又传统认为,栀子皮(果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种子)偏于走里而清里热。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慎用。
【夏枯草】 《神农本草经》
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气微,味淡。以穂大、色棕红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头痛眩晕:善清泻肝火以明目。治“目珠夜痛”首选药
2.瘿瘤,瘰疬
3.乳痈,乳癖,乳房胀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决明子】 《神农本草经》
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
气微,味微苦。以颗粒均匀、饱满、色绿棕者为佳。
生用,或炒用。
【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应用】
1.目赤涩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主入肝经,功善清肝明目。
2.头痛眩晕:既能清泻肝火,又兼能平抑肝阳
3.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9~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使用注意】气虚便溏者不宜用。
【密蒙花】 《开宝本草》
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及花序。
气微香,味微苦、辛。以色灰黄、花蕾密聚、茸毛多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应用】
1.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生翳膜
2.肝虚目暗,视物昏花
【用法用量】煎服,3~9g。
【青葙子】 《神农本草经》
苋科植物青葙的干燥成熟种子。
气微,味淡。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退翳。
【应用】
1.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视物昏花
2.肝火眩晕:能清泻肝火以平抑肝阳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