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消费金融能否成为融资租赁下一个蓝海?——中建投租赁
文 / 张晶
来源:中建投租赁研究发展部
消费金融定义及特点
广义消费金融泛指一切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包括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等大额信贷。狭义消费金融不包括住房和汽车等消费贷款,专指日常消费需求,包括日耗品、衣服、房租、电子产品等小额信贷。
消费金融的需求是伴随着消费场景而产生的,与衣、食、住、行、教育、健康等相关的交易场景本身融合了金融需求,通过将金融流程和产品围绕交易进行重构,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使风险得到很好的控制。
消费金融本身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务,它是随着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和征信数据的完善而发展起来的,基于个人征信数据的风控模式是消费金融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由于信用数据形成于不同的场景,掌握在不同的机构手中,无法形成信息和数据的共享,导致消费金融的风险定价仍存在较大困难。
消费金融参与机构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的主要参与机构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它们各有优势。银行拥有大量的潜在客户和成熟的征信体系,资金实力雄厚;消费金融公司审批效率更高,且具备政策支持;电商平台可以覆盖大量消费者,利用消费记录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模型;互联网金融公司能够针对特定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并与多种消费场景进行对接。下表总结了主要参与机构的业务模式、风控手段、融资成本和各自的优劣势:
目前来看,上述几种类型的消费金融参与机构中,电商平台最具竞争力,为平台商品购买者提供金融服务具有消费场景上的优势,获取和维持客户较为容易,模式易于复制,在风控措施上以大数据征信等风控模型为主,可以较好地控制坏账率,未来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
消费金融领域融资租赁机会
融资租赁业务天然具有消费金融分期付款的特点,但是“以物融资”的方式又决定了并非所有的产品都适合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目前,国家政策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居民家庭消费品、家用轿车、家用信息设备、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租赁服务。从开展业务的角度,我们觉得下列领域可能存在机会:
1、房屋经营性租赁
从下图来看,住房消费贷款占据了消费金融领域75%左右的份额,这里面大部分是房屋按揭贷款。相对于住房抵押贷款,未来在房屋租金这块提供金融服务的潜力较大。今年以来国家在政策层面上鼓励租赁用房的发展,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住房租赁公司享受生活型服务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允许将商业用房按规定改建为租赁用房,用水、电、气价格按照居民标准执行;对租房收入和支出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支持住房租赁公司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等。目前,这些政策的落实仍需一段时间,但从长远来看,租赁用房的发展前景可期,融资租赁公司开展此类经营性租赁业务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
图1 消费金融各业务领域占比
2、汽车融资租赁/分时租赁
近年来,汽车消费金融服务的客户越来越多。由于车辆价值较高,使用时间较长,且车辆经营性租赁在国内外开展的都比较成熟,客户接受程度很高,此类业务受到融资租赁公司的广泛关注。目前主要是奔驰租赁等厂商系融资租赁公司或者神州租车等专业的车辆租赁公司以及平安租赁等在开展车辆的融资租赁服务。厂商系和租车公司在客户来源和车辆跟踪维护上具有优势,而其他融资租赁公司往往是利用资金成本的优势,与这些公司开展转租赁或者联合租赁的业务。
未来可以考虑与经销商合作,开展“以租代购”等模式的深入合作,直接对消费者进行审核放款,同时,针对二手车的融资租赁业务以及家用轿车的分时租赁等新兴的业务模式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3、智能硬件领域的融资租赁
在个人消费金融领域,智能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等具有单体价值相对较高,更新换代速度快,新产品受追捧程度高的特点。消费者购买智能设备花费不菲,但是使用时间有限,在对新产品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购买设备的成本其实很高,因此为开展个人设备租赁提供了市场空间。而智能硬件设备相较于传统的消耗品,具备二手市场的流通性和一定的处置价值,又为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可操作性。有的租赁公司基于此提出“硬件免费+服务收费”的模式,即通过硬件的免费试用或者使用,推动后续产品和服务的购买。
4、旅游、文化等其他领域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旅游和文化领域的消费增长具有较大的空间。一些旅游平台如途牛等推出了主打旅游模式的分期付款产品(期限半年)。由于旅游人群办理签证等手续需要提供较为全面的个人信息,该类产品的风险可控,坏账率极低。另外,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融资租赁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该类产品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难点在于没有实体的租赁物,价值评估方式和产权属性难以届定,需要在模式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尝试,短期内业务的开展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
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控制
目前来看,融资租赁公司还没有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主要的原因包括:一是融资租赁业务与消费场景的结合度不够紧密,如开展消费金融服务,需要与线下的商户或者线上的平台进行对接;二是融资租赁公司目前的业务模式不足以支持对多而分散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主要还是对平台或者其他公司打包的业务进行转租赁;三是消费金融领域的风控措施依赖于大量的征信数据,融资租赁公司缺乏这样的数据来源,也没有建立起合适的风控模型。因此,如何挖掘消费金融领域的业务增长点,目前还是摆在融资租赁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短期之内难谈形成业务蓝海。
但是,从发展前景来看,消费金融领域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居民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另一方面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金融领域的市场潜力巨大,在家庭耐用品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多个方面已经出现了井喷的现象。
为了开展此类业务,融资租赁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原有的风控体系,并构建适合消费金融的风控模型。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与消费平台的合作,基于消费场景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并借助平台和商户获取消费者的信用数据,实时管理和跟踪租赁设备,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