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兵之初
□万永华
怀着对绿色军营的向往,1994年12月19日初冬的早晨,在父亲和姐姐的陪伴下,我们乘坐农用三轮车从老家三树赶到位于淮阴县城北京西路的人武部。上午10时,经过县医院医生身体复查后,人武部后勤助理员为我们发放了军装和棉被。在一个很大的房间内我们几十个新兵,在家长的陪同下脱掉地方的衣服穿上绿色的军装。午饭,父亲、姐姐、我、还有前来为我送行的堂姐,我们四人在西马路红绿灯南侧沭阳饭店吃的。吃完饭,在隔壁照相馆照了张合影,照片至今我还保存着。
下午14时,接兵干部集合我们开始点名,点名过程中天开始下雨了。我们这批新兵主要来自三树、蒋集、袁集、王营,共50人。点名结束后,我们一直在集合场上等待出发的命令。直到17时我们才在接兵干部的带领下,告别亲人背着背包,踏着泥泞,前往北京东路上的县招待所,在那里度过了离开家乡的最后一个夜晚。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饭,我们50名新兵坐上为我们准备的汽车。汽车出淮阴城向北经沭阳走新浦,在中午时到达新沂火车站。从新沂火车站,我们踏上开往徐州的火车,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到徐州后,经短暂停留我们坐青岛至武昌火车。随着火车的前进,家乡离我越来越远了。
21日夜,我们到达目的地——信阳站。在信阳火车站站广场上,接兵干部再次清查人数。点名结束后,在接站老兵指引下我们登上解放卡车。卡车大约行驶了二十分钟,便到达我要服役的修理营。放好行李,打开被子开始睡觉。早晨,班长喊起床时我们还在睡梦中,起床穿好衣服后,开始叠被子。由于河南灵宝籍战友还没有到,我们新训工作还来未正式进行。
12月28日上午8时,我们120名新兵在营区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伍,聆听新兵连长开训动员讲话,为期三个月新训生活开始了。新兵训练前,我由原来的十五班调整到二班。二班班长姓任,河南开封人,91年入伍的老兵。同班淮阴籍战友有海军、跃猛、连兴。新兵训练从站军姿开始,10分钟、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到最后的180分钟。如果谁在站军姿过程中偷懒被班长发现,班长便会将他的帽子取下放在头顶,如果帽子掉下来那将受到加倍惩罚,所以我们班在站军姿时没有人偷懒。军姿训练结束后,开始进行单个军人队列动作训练。那年信阳气候特别的怪,经常是雨夹雪天气。我们经常顶着雨雪进行训练,这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和品格。训练间隙时,班长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有唱歌、讲笑话、单口相声等,有几次我们听战友唱的歌曲《说句心里话》,听哭了。
新训三个月最痛苦的事情,便是每天早晨起床后叠被子。新兵连经常检查内务卫生,我们班几个睡在上铺的新兵,被子经常被评为较差内务,其中也有我一个。班长在受到排长训斥之后,就把我们的被子扔到地上。然后,班长给我们讲解叠被子的要领。有几次班长都没有吃午饭,教我们叠被子,当然我们也没有一个人去食堂吃饭。开心的事情,就是收家中的来信。每次连部文书到营部取信件时,我们都希望能有一封是属于自己的来信。最难忘的事情,便是手握钢枪瞄靶训练,但由于我们是修理单位,在新兵连时未进行实弹射击,直到97年4月份营里才组织实弹射击。最有幸的事情,便是在信阳陆军学院进行战术训练时,见到了在那里集训的“见义勇为好战士”徐洪刚。
新训三个月,我是在训练场、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生活中度过的。训练结束后,跃猛去了济南学习军械修理,连兴去了新乡军部学习汽车修理,我和海军则留在信阳,我学习坦克底盘修理,海军学习电焊作业。新训三个月,让我从一名地方青年转变为一名合格军人,迈出了军旅生活的第一步。新兵连长点名时经常给我们讲一句话——“军人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二就意味着牺牲”,这句话伴随着我度过十二年的军旅生涯。转业回到地方后,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便想到了这句话,从而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它始终激励着我去实现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奋斗目标。
作者简介:万永华,淮阴区人,上班族,退役军人,爱好文字,曾服役于济南军区54集团军装备部,现就职于江苏徐州方大喜科墨公司,从事针状焦生产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