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皇后——她的一生如烟火般绚烂短暂
阿鲁特皇后本为蒙古正蓝旗人,出身名门。
阿鲁特家族发迹于阿鲁特皇后祖父阿鲁特赛尚阿。阿鲁特赛尚阿经过刻苦读书,在嘉庆二十一年,二十三岁时中举。道光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步军统领。咸丰元年春,授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兼管户部。但就在赛尚阿步入人生巅峰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由于作战不力,五十八岁的赛尚阿被褫夺官位。他绝地反击,跟从清朝名将僧格林沁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屡立战功。后来跟从僧格林沁在北京政变中站在两宫太后和同治帝的一边。政变后,六十八岁的赛尚阿获封正二品正红旗蒙古副都统。
紫禁城报时的钟楼
阿鲁特皇后父阿鲁特崇绮娶铁帽子郑亲王端华之女和硕郡主为妻,成为和硕额驸。作为朝廷重臣之子,又是亲王的女婿,崇绮并没有沉溺于荣华富贵之中,而是学习十分认真,在二十一岁时中举。咸丰元年,崇绮父赛尚阿被问罪下狱,崇绮也被革职闲居。直到同治三年,三十五岁的崇绮被两宫太后钦点为状元,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的旗人状元。同治九年,崇绮成为日讲起居注官,侍奉于皇帝左右。
皇后父
阿鲁特皇后生于咸丰四年,当时整个阿鲁特家族正处于低谷,但由于她是道光帝顾命大臣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所以阿鲁特皇后的童年是富足而幸福的。咸丰十一年,端华作为咸丰帝顾命八大臣之一,在北京政变后,被赐自尽,但由于端华的嫡福晋钮祜禄氏是慈安太后的姑姑,加上阿鲁特皇后的祖父赛尚阿在北京政变后被授予高官,阿鲁特皇后的生活并未受到影响。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阿鲁特皇后人品出众、才华非凡。
紫禁城太和殿
《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阿鲁特皇后的诗:“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同治十一年,十九岁的阿鲁特氏被选为皇后。阿鲁特皇后的年龄已经超出秀女的年龄范围,所以她应该是早就定好的皇后人选。她的当选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慈安太后希望借此告慰在北京政变中被自己亲自下令处死的姑父端华。慈禧太后则看重其继母是心腹荣禄的堂姐。皇帝本人希望未来的皇后才学出众又值得信赖,能够在政务上帮到自己,以便自己在大婚亲政后能够顺利执掌朝政。阿鲁特皇后的父亲崇绮不仅是清朝唯一的旗人状元,而且是皇帝身边信任的起居注撰稿人,由这样的父亲培养出来的女儿让皇帝比较放心,而且阿鲁特皇后本人也确实是少见的才女。
崇绮受封为三等承恩公。阿鲁特皇后继母瓜尔佳氏为一品夫人。阿鲁特一家由蒙古正蓝旗升满洲镶黄旗。
同治帝画像
同治帝和阿鲁特皇后的婚礼相当隆重。《伦敦新闻画报》当时刊登了婚礼的盛况。同治帝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的册文曰:“朕惟运协两仪。乾健必资夫坤顺。光昭四表。日升更颂夫月恒。观天道之周行。实邦家之肇庆。爰诹吉日。用制宏章。咨尔阿鲁特氏。乃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也。秀衍桂林。瑞徵椒殿。淑身维则。慎德有常。著端范于闺闱。早娴女训。肃庄容于宫壸。允式母仪。兹仰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以册宝立尔为皇后。尔其勒俭居先。雍和逮下。徽音丕嗣。内治克襄。夏凊冬温。亲两宫之色笑。陈笾荐豆。佐九庙之馨香。令望式孚。蕃厘永迓。钦哉。”
《伦敦新闻画报》刊登的婚礼盛况
婚后,帝后感情很好。阿鲁特皇后赐居储秀宫,这里曾是同治帝度过童年的地方。但是她几乎从不回宫,一直和皇帝同居养心殿。
和阿鲁特皇后同时入宫的还有慧妃富察氏。富察氏为满洲八大姓之一,名门望族。富察家族曾出了乾隆帝的原配嫡后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出自满洲镶黄旗,为上三旗的首旗旗人。富察家族人才辈出,从顺治朝起,直至富察氏降生,高官云集。富察景寿尚咸丰帝姐姐寿恩固伦公主,袭封一等诚嘉毅勇公,咸丰朝、同治朝为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同治四年,两宫太后将养女荣寿公主(恭亲王长女)指婚景寿之子志端。次年,正式下嫁,荣寿公主被封为固伦公主。同治十年,志端去世,公主回到宫中居住,很受两宫太后的宠爱。富察氏为员外郎凤秀之女。同治十一年,十四岁的富察氏带着家族使命参加了八旗选秀,其艳丽的容貌和娴雅的举止获得了两宫太后的喜爱,尽管有荣寿固伦公主极力的推荐,但是两宫太后和同治帝还是决定册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册封富察氏为慧妃。和后位失之交臂的富察氏耿耿于怀。作为出身满洲镶黄旗的女子居然输给了出身蒙古下五旗的女子,她感到很羞辱。而让她更为悲伤的是,同治皇帝独宠皇后。值得庆幸的是,美丽聪慧的富察氏获得了两宫太后的喜爱。两宫太后为了安抚失落的富察家族,特别是重臣景寿,对慧妃恩宠有加。
雪中的故宫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同治帝身染天花,病情沉重。两宫太后选醇亲王两岁的嫡长子为咸丰帝过继子,为帝位更替做准备。同时大封后宫,安抚后宫妃嫔。慧妃一步到位,被晋封为皇贵妃。这是清朝唯一一次对妃嫔越级晋封。其余妃嫔都晋升一级。次月,同治帝驾崩。光绪帝即位,两宫太后再度垂帘听政,光绪帝尊嫂嫂阿鲁特皇后为嘉顺皇后。
两宫太后派大臣在东陵和西陵为同治帝选择陵址。相度大臣带着风水官在两个多月里踏遍了东陵、西陵的山山水水,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后认为东陵的双山峪和西陵的九龙峪风水最好。东陵的双山峪龙气舒展,堂局宽平,罗城周密,屏障全备,后有大山以为靠,前有金星山以为照。金星山之两旁更有万福山朝于左,象山立于右,是真上吉之地。
光绪元年正月二十日,光绪帝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典礼结束后,光绪帝前往两宫太后处行礼,之后至储秀宫嘉顺皇后前行礼。嘉顺皇后悲伤过度,身染重病。二月十八日,上侍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幸储秀宫,视嘉顺皇后疾。二月十九日,上侍慈安端俗康庆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幸储秀宫,视嘉顺皇后疾。申刻,复侍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视嘉顺皇后疾。二月二十日寅时,嘉顺皇后崩于储秀宫,年二十二岁。
从嘉顺皇后身前,慈禧太后多次探视可以看出,两人的关系并不像外界传说中那般恶劣,相反两人相处得还很融洽。
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三日,慈安太后身体抱恙,于是由慈禧太后召见了王公贵族和相度大臣,恭亲王奕訢回奏说:“以理,则九龙峪固佳;以情,则臣惠陵前景下不敢言。”明显流露出应选用双山峪的意向。奕訢所说的“理”,是指乾隆帝规定的“昭穆相建”制度。按照这个制度,咸丰帝已葬在东陵,同治帝就应葬在西陵。奕訢所说的“情”是指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咸丰帝的定陵和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都建在了东陵,如果顾此之情,使娇儿长倚膝下,同治帝就应葬在东陵。奕訢非常圆滑,善于词令。他明明倾向于选用双山峪,却说“臣不敢言”,意在让慈禧太后自己作决定,自己免担破坏“昭穆相建”制度的罪名。慈禧太后立时就明白了奕䜣的心思,当即决定将东陵的双山峪定为惠陵陵址,任命醇亲王奕䜣、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为承修大臣,于光绪元年三月十二日午时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时兴工,经过三年紧张施工,到光绪四年九月,惠陵、惠陵妃园寝及礼部、八旗、内务府衙署、营房等工一律告竣。惠陵规制虽然逊于以往清帝陵,但其木料均为坚硬名贵的梴楠木,因此惠陵素有“铜梁铁柱”之称。
光绪元年五月,为嘉顺皇后上尊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同年九月,光绪帝奉慈禧皇太后亲自护送帝后梓宫到东陵隆福寺,十一月升祔奉先殿。经钦天监择吉,光绪五年三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奉两宫皇太后由京启銮,去清东陵参加同治帝、后的奉安大典。二十三日到达东陵的隆福寺。二十四日辰刻,同治帝梓宫和孝哲毅皇后的梓宫从隆福寺暂安处奉移惠陵。光绪帝于申刻跪迎同治帝、孝哲毅皇后梓宫到惠陵,两具梓宫均停放在隆恩殿内。三月二十五日,光绪帝在同治帝、后的梓宫前行迁奠礼后,奉移两梓宫于方城前芦殿内,安奉在龙车上。二十六日卯刻,孝哲毅皇后梓宫随同治帝的梓宫葬入地宫。同治帝的梓宫安奉在棺床正中,孝哲毅皇后梓宫安奉在同治帝左(东)旁,均棺头朝北,棺尾朝南。同治帝、孝哲毅皇后的谥册、谥宝于梓宫入葬前安放在地宫左右册宝石座上。众大臣退出地宫后,皇贵妃富察氏等进地宫敬视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梓宫。皇贵妃等退出地宫后,在石祭台前奠拜如仪,掩闭地宫石门,大葬礼成。
光绪五年闰三月,帝后升祔太庙。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宣统元年四月加上尊谥恭端,全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惠陵
孝哲毅皇后宾天之后,父亲崇绮官途顺利。先是由副都统转任吏部侍郎,又出任热河都统、盛京将军,光绪九年回京任尚书,后来因病暂退。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立端郡王之子溥儁为大阿哥,承继穆宗,并以崇绮和徐桐为师父。“庚子事变”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等西行,留崇绮和荣禄为留京办事大臣。崇绮满门自尽,表现出极高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