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vs“雄安新区”,谁更有潜力?

【1】
核心区7大功能疏解
副中心和雄安将承接
在8月30日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的控规文本中,第64条中提及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为核心区减重、减压。
这里面提到了将有序推动“7大功能疏解”:

第一,部分行政性功能,这里特指的是北京市行政办公功能。

2019年1月随着北京市四套班子陆续搬迁通州城市副中心,首批搬迁已经实现了35个部门、165个单位、1.2万余名机关干部的“平稳搬迁”“节俭搬迁”。

目前副中心正在进行第二批工作,第二批搬迁将会有3万多名北京行政人员从市区搬到城市副中心。

北京副中心的行政办公区占地大概15平方公里,未来将有接近5万名北京行政办公人员入驻办公。

第二,事业性服务功能,这里主要指的是北京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北京市的各种出版社、信息中心、科研单位、报社等,比如什么报社、各种中心等都可能会疏解。

第三,产业。

所谓产业,主要是指产业园、办公等产业功能,也要陆续减量,其实就是经济功能的重要承载,也要在核心区有所下降。

在这个方面,主要影响到的是中关村的东城园、西城园、金融街、建国门等办公、产业相对集中的地方。

第四,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主要指的是各种职业院校、大中专院校及科研单位,也会陆续疏解出来。这里的教育科研,不包括基础教育,也就是不包括中小学的义务教育。

比如类似于“职业学校”、“培训学校”、“培训基地”等可能都会陆续被疏解出来。

第五,医疗。

这里的医疗,我们的理解应该是“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及“商业经营性的医院”都可能会被疏解。

三级甲医院疏解的可能性不大,未来核心区的医疗主要依靠三级甲 社区医院来构成服务体系。

第六,商业。

商业主要是各种商业综合体,可能也是被疏解的对象。这里面主要是涉及到主要的一些商业片区,比如王府井、西单等。

大型商业综合体可能会面临改造,尤其是涉及到批发、大型零售等商业综合体,容易聚集大量人群,被疏解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七,交通集散及旅游等功能。

交通集散指的主要是各种公交总站点,而旅游功能主要指的是各种游乐园、酒吧等功能,可能也将会被疏解出去。

控规文本中同时强调,要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来带动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
也就是说核心区这7大功能疏解,未来将主要由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来进行承接,北京近郊区则可以承接部分适宜功能。
那么,作为北京“一核两翼”中“两翼”,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都要承接非首都功能,谁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好?谁会成为京津冀的NO1呢?
【1】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目标

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北京的产业和经济发展高度聚焦于北京城区范围,北京城六区的GDP已经占到北京经济总量的70%以上。

2017年北京城市新总规出台之后,决定聚焦于“四大首都功能”的发展,重点服务于中央政务,而对非首都功能进行疏解,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首都化”。

于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始亮相,它的核心任务就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尤其是重点承接北京的经济、产业、商业等功能,打造成为北京经济的新高地,属于北京市自己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城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政策优势:对于入驻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企业,北京市还是给与了不少的优惠政策。

比如对于入驻运河商务区的金融总部企业,在人才落户、租金补贴、入驻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都给了支持政策。

这些政策对于很多企业,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再加上北京庞大的市场潜力,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吸引大型企业入驻方面是不存在障碍的。

第二,土地优势: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土地资源方面非常充裕,未来可开发面积巨大,大量的储备用地资源很容易形成产业聚焦效应。

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在这一点上北京城市副中心拥有天然的优势,发展纵深非常好。

所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才会宣称:到2025年要打造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北京市场、优势政策,再加上广阔的土地资源,产业集群很容易形成。

第三,城市基础设施发达:未来城市副中心将拥有超过15条城市轨道,学校、医院应有尽有,大型商业,高端写字楼配套齐全。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基建服务配套基本上都是北京最顶级的。

第四,拒绝房地产开发:北京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是不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的,甚至在整个通州范围内,都很少有房地产开发。

副中心大量拆迁后的土地,几乎大部分都用来产业发展,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从而规避了高房价对产业的冲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是被北京市当成一个产业新区 城市新中心 新城区来定位发展的,是北京市未来最重要的经济聚集区。

依靠北京强大的市场潜力 优惠政策扶持,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崛起几乎是可以短期内实现。

【3】

雄安新区

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

如果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发展成为北京市的国际一流城区,那雄安新区的发展目标却是要成为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城市:雄安市

显然,雄安新区的目标更高,数量级更大,发展周期也会更长: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目标人口才130万,雄安则要达到500万。

除了规模等级不同,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还有以下的不同:

第一,雄安新区承载的是国家战略,而北京城市副中心则是承载北京市的经济产业发展重任。雄安新区是国家目标,副中心是城市目标。

第二,雄安新区的产业更聚焦,重点就是高新技术产业,聚焦高尖端产业的科研、制造等环节,是一个“北方的深圳市”。

而北京城市副中心则还拥有行政、商务、文旅、科技等多种功能,是北京市未来的“中心区”。

第三,雄安新区未来的政策优惠力度会更大,在很多层面上将不会输给北京城市副中心。

比如高考优势,目前天津、北京都享受非常高的待遇,一旦雄安新区变成雄安市,作为京津冀的第三极,高考优惠肯定不会输给京津。

所以未来很多在京的中央企业,就算疏解到雄安新区,未来其实也不会吃亏,很多政策优惠基本上会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一样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要强于北京。

总结来说,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区别就是属于完全不同的等量级:雄安是在“造城”,而副中心只是在“建区”。

【4】

“环副中心”VS“环雄安”

谁的楼市更有投资价值

随着京津冀城市格局的演变,环京楼市其实已经出现分化:变成了“环副中心”和“环雄安”两个主要的竞争版块。

由于不管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还是雄安新区,都不允许进行大规模房地产开发,未来都存在居住需求外溢,这是两个“环”的重要机会。

对于环京楼市而言,短期内肯定看“环副中心”,原因主要是:

第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会更快,会很快崛起,到2025年就会初步形成北京新城区的规模,大量产业人群聚集,会给周边带来大量的产业链发展机会和居住需求。

第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用地规模比较小,很快就会出现用地局促问题,扩容的可能性更大,也会更急迫,很多周边的小城市就会迎来行政区划调整的机会。

而从长期看,“环雄安”的潜力不可低估:

第一,规模潜力更大,雄安未来的居住人口可能会达到500万级,这就是一个大型城市的规模了,一旦居住需求爆发,会带来质的变化。

第二,居住人群的质量更高,购买力更强。雄安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中地,未来的工作群体基本上都是高收入群体,所以高收入群体的比例更高。

所以环京楼市,未来5年内关键看北京城市副中心及“环副中心”的快速发展,未来5年后,则重点关注雄安新区及“环雄安”的巨大爆发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