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老照片,消失的文化传承,绝对让你怀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少传承已经消失,老祖宗的东西有多少传到了现在?你能从本文中找到哪些影子?现如今,不少城市街道店铺的招牌都要求整齐划一,我总感觉缺少了文化特色。相信不少人能通过本文图片及介绍勾起遥远的回忆。

欢迎来到視觉传达本期给大家分享一组十分罕见的民国年间北京街景,以及店铺幌子,满满的回忆,作者十分真诚地记录了百年前北京往事,视角独一无二,构图完整严谨,擅长用光与影。感谢作者留下这段历史中的珍贵影像。

整套照片都是黑白照片,残缺破损。小编逐一修复、着色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编辑不易,建议收藏、点赞,水平有限,欢迎批评指正。

上一期:80年前香港,广州早茶,福州婚礼,缠足女孩,你看后什么感觉?


▼百年前北京大栅栏

大栅栏可不念作(dàzhàlán),而念作“大什烂儿”,为什么这样读呢?其实“栅栏”古老的读音就是“什烂”。

大栅栏原本就是一条胡同,原名叫廊房四条,是北京千百条胡同之一。明弘治年间,为了防盗,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口都安上了木栅栏,晚上关起来,白天搬开,作用类似于现在的防盗门。后来在廊房四条胡同口修建了两座高大坚固的大栅栏,“大栅栏”便慢慢变成了这条胡同的名字了。如今,大栅栏是北京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几乎无人不知,国际上都很有名气。

这个铁制的牌子如今还在

▼北京街景

照片中,各种招牌,有餐馆、香烟店、羊肉荘等,街道上空拉着电线。

幌子是悬挂在外传达自己商店特征的标志。幌子的式样、色彩和制作材料丰富多彩,质地有纸、布、皮革、竹、木、铜、锡等。其形式及纹饰则随店铺的性质、经营商品不同而有所差异。可分为“实物幌”、“形象幌”、“象征幌”、“文字幌”四类。

▼北京街景

这条街看来以鞋店为主,还有一处药房。大家看,街边竖有路灯。

▼北京街景

鞋店、皮货店。当时提鞋铺不仅卖鞋,还加工纳鞋底儿。

▼北京街景

永星斋糕点店

早年间,东家对幌子赋予极为神圣的意义,认为幌子能招财进宝,是财神的化身。开业、年褚都要祭幌子,祭后要在幌子上加一份纸元宝、黄钱、于张等敬神“钱粮”。平日挂幌子亦谓之“请”幌子,可谓尊敬之至。

▼北京街景

染料店、金属店、杂货店

▼北京街景

德胜祥鼓号店、面馆

▼北京街景

刀剑店,直接用木质刀剑模型作幌子。

过去,文盲占大多数。如果商店只用文字作招牌,对那些文盲是不方便的,商店也会因此而失去一些顾客。而幌子就起了大作用。只要顾客望见幌子就知其意,便可大胆跨进店门,不必向别人打听。因此,幌子在商业竞争和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

▼北京街景

麻线店、烟斗店。直接将烟叶挂在杆子上作幌子。

幌子是一种文化,我小时候还能看见幌子,现在除了民俗街,其他地方大都看不到了。

▼北京街景

鼓店的店铺招牌

▼北京街景

珠宝店的招牌

幌子最早出现在酒肆,《水浒传》里“三碗不过岗”还记得不?

▼北京街景

黄包车夫,黄包车夫一般都很辛苦,当时,黄包车也是按大约的路程谈价格的,因为便宜,一般百姓可以负担得起,尤其是携带较重的行李货物,可以进入许多较窄的胡同。黄包车夫大多是外地的下层贫民,一天下来,刨去车份钱所剩无几。

棉花店、面馆的招牌

▼北京街景

肥皂店面,老建筑放现在可谓是雕梁画栋

▼北京街景

东聚兴糕点店

过去,店铺取名有一定的讲究,大家仔细思考,它们都有着美好的愿望,并且朗朗上口。

▼北京街景

调味品店

中华美食源远流长,老百姓离不开调味品。像盐、酱油、醋、糖、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有上千年的历史。

▼北京街景

花生油店、麻制品店

▼北京街景

肥皂店

中国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碱洗涤衣服,人们还把猪胰腺、猪油与皂角、碱混合,制成块,称 “胰子”。但是一般只有有钱人用得起。

▼北京街景

肥皂店的招牌

▼北京街景

头饰和木梳子商店,直接用实物作幌子。

▼北京街景

发箍梳店

▼北京街景

肥皂店招牌

▼北京街景

茶叶店招牌

北京人喝茶的人很多,茶叶庄铺的生意大都兴隆红火。开茶叶铺的十之九皆为安徽人。旧时,北京不少的茶庄字号喜欢用店主姓名为店名,如吴裕泰、汪元昌、汪正大、吴元泰、吴永和等等。有“六大茶商”之说,即是六家大茶叶商,这六家姓氏为寇、张、汪、方、吴、孟。寇氏系河北冀州人,孟氏是山东人(瑞蚨祥家族人氏),其他均为安徽人。

▼北京街景

茶馆门面

▼北京街景

蜡烛店招牌

蜡烛出现在汉代,但那时可不是现在的样子,而是将黄蜡油倒在灯烛里,并且一直都很珍贵。一直到明清时期,蜡的产量大大增加,蜡烛开始出现在寻常百姓家中。现如今,大都在结婚、丧事中使用蜡烛。

我是@視觉传达,感谢朋友们“关注”,我会持续和大家重温历史、感悟初心欢迎在评论区“评论、留言”,喜欢的朋友建议“转发、收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