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天,聊一个就洗洗睡吧

碎碎念,此文无配图。
我一直认为,温柔得善待这个世界,活得或许没那么累,无所谓的心态可以掩饰自己摇摆不定的内心,那些看谁都不顺眼的执拗与任性,都随着岁月而磨灭,当你发现已经没有人可以为你身披盔甲抵挡来势汹汹的人生浪潮时,你对世界的妥协,便是最强大的堡垒。
看谁都不顺眼,是需要底气的,小时候个性分明,是因为有父母罩着,闯了祸有人担着。长大了依然眼中无人,那得需要个人魅力的爆棚,最起码,你得有让自己傲起来的资本,你以为每个人都是韩商言吗?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被现实消磨棱角,大多数成年人最终放弃针尖对麦芒。也有人觉得这是放弃了个性与创造,是油腻的其中一个特征。听过唐寅与王阳明的故事吗?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看过关于唐寅与王阳明人生的叙述,那篇文章好像叫《相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讲述的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在一段历史里不同的人生,其实这两个人本来没什么比较,他们甚至没有任何交集,能把两人的人生放在一块发酵,无非是要挑明一个观点,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同样是名扬天下,同样是坎坷的命运,最后的结局是,“唐寅放浪形骸郁郁终生,在穷困潦倒中离世”,“王阳明却成为心学一代宗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贤。”如果放在现代,唐寅代表了我这种能够把铁饭碗辞掉过所谓“自由人生”的让人羡慕的人,而王阳明则是那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里鞠躬尽瘁的朝九晚五。谁也无法定义哪一种人生更精彩。逆境中的王阳明日夜反省,悟出心学的精髓,而此时失意的唐寅在江南的温柔乡里酗酒狎妓。哪个更快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以此例子,并非要叙述同样的观点,在我看来,唐寅叛逆不羁,未必不快乐,王阳明积极正派,未必过得快乐,这种只有自己才能感受的情绪,又怎么可能被世人甚至后人随便描述,即便有历史论述,真真假假也有待证实,不,应该是死无对证。但我们可以从两个人的一些被后人记述的事件中看出,一个是孤傲,一个是妥协,而事实证明,目空一切不一定浪漫潇洒,而跟这个世界讲和也未必没有出息。
人之所以成长之后学会了妥协,是因为找到了内心的东西,他所有外在的温柔,不过是一种保护自己的面具,你知道那人很讨厌,但你无所谓,因为事不关己,你知道这件事情很棘手,但你不放在心上,因为已经努力了……“关注内心”包含的内容其实很多,唐寅把目光触及人世间,一旦落魄,便麻痹自己寻求最后的欢愉,风流绝代的才子,结局却不尽人意,同样名流千古,王阳明却是善始善终。内心的强大,并不在于你有多愤世嫉俗或与众不同,而在于逆流顺流之中,不变初心,寻常面对。
当然,拿艺术家与哲学家的人生做比较本来就是一个笑话,但作为平凡的我们,暂且不要把自己的眼光放得太高,看谁都不顺眼,是需要底气,但如果一个人有底气依然看谁都顺眼,他已经颇懂圣贤心学之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其实做民宿的初衷并非拥有一个院子过上静美时光,我的愿景没有那么美那么浪漫,反而很现实,不过是换个地方生活,顺便做一个民宿。从不强求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你失去利用价值,生疏是必然的,无须叹息什么,因为你也是这么做。做民宿对我来说并不是诚招天下客,大多数时候我宁愿来入住的客人并不认识我,不是因为好奇我的生活而来,我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很少吃正餐,有时候坐在书房里写东西或看书一句话都不想说,而要来跟我聊天的朋友,往往失望而归。其实这家客栈,无非是大多数人奔波旅途的一个温暖小站,没有其他任何意义,大家的相逢无非萍水相逢,这样的相遇才是平等的平常的。一个认识的朋友说我是他遇到的唯一不希望自己生意做好的老板,如此不了解我也只能将其归类为认识的人了。我想,如果我还未成熟到能对所有人都看得顺眼,而又没有底气做到看谁都不顺眼,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避免跟陌生人接触。何乐而不为?要知道,能独善其身,亦是要有底气的。
夏天的夜里没有开空调,屋子里是秋趣从上海带过来的旧式的风扇,嘎吱地转着转着,像极了某年某月在越南旅馆里的假期。夏天的炎热也是必然,没什么好埋怨的,七月流火,但夏夜里更愿意做一股清凉。但愿来自我这里的冷意,能浇灭一些人心中燃烧的浮躁。早睡早起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