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课件·阳明病概说

阳明,指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而言。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循颊车,经耳前,上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下循胸腹而至足。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循臂外侧前缘上肩,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足阳明胃腑,与脾同居中州,以膜相连,且经脉相互络属,故相为表里。胃与脾同居中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燥,以降为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以升为健。脾胃相关,阴阳相调,燥湿相济,升降相因,共同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以及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功能,即所谓“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故脾胃为水谷之海,而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手阳明大肠腑与手太阴肺,有经脉相互络属,故相为表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六腑之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实而不能满,饮食入胃,则胃实而肠虚,食物下传于肠,则肠实而胃虚,虚实交替,腑气得以通顺,肠胃中糟粕方能及时排出体外而不滞留。然而,大肠之传化物,排糟粕,又须依赖肺气的肃降、脾气的布津和胃气的降浊。可见,只有阳明、太阴相济为用,才可完成水谷的受纳、腐熟、吸收、排泄的整个过程。水谷代谢正常,水谷精微就能奉养周身,化生气血,于是《素问·血气形志篇》就有了“阳明常多气多血”的说法。

阳明病的成因主要有二:一是由他经传来,如太阳病失治或误治,伤津耗液,以致胃中干燥而转属阳明者,所谓“太阳阳明”者即是;少阳病误用发汗、利小便,伤津化燥而成阳明病者,所谓“少阳阳明”者即是;三阴病阴寒之邪郁久,或少阴热化证伤津化燥及寒化证阳复太过,亦可转属阳明而成阳明病。二是阳明自病,由于素体阳盛,或有宿食,或为燥热所感,病证直从阳明化燥而成阳明病,所谓“正阳阳明”者即是。

由于阳明多气多血、喜润恶燥、以降为顺,且阳气昌盛,所以一旦感邪发病,每易导致胃肠功能失常,邪从燥化,是以《素问·阳明脉解篇》说:“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柯韵伯则谓“阳明为成温之薮”。邪入阳明,邪正相争剧烈,故多表现为邪盛正实,这是阳明为病的主要特征,故其病变性质多为里热实证。

(0)

相关推荐

  • 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气机升降作用的探讨

    中医学说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乃"脏腑之本".脏象学说常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机体生 ...

  • 经典中医基础理论图画版:胃

    胃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是接受和容纳的意思,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之意. 饮食入口,经过食管,容纳于胃,故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 ...

  • 伤寒论课件·太阳病概说

    太阳包括手.足太阳二经和膀胱.小肠二腑.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循臂至肩,下行络心属小肠.由于经络的相互络属,使太阳与少阴 ...

  • 伤寒论课件·少阳病概说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并分别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入耳中,至肩入缺盆,下胸贯膈,络肝属胆,行人身之侧:手少阳三焦经之脉,起于无名指末端,行上 ...

  • 伤寒论课件·太阴病概说

    太阴包括手.足太阴二经和肺.脾二脏.但从太阴篇来看,主要是论述足太阴脾病变,而手太阴肺的病证大多归于太阳篇.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行沿小腿内侧,交厥阴经之前,沿大腿内前侧上行,入腹,属脾络胃. ...

  • 伤寒论课件·少阴病概说

    少阴包括手.足少阴二经和心.肾两脏.足少阴肾经,起于小指之下,循内踝之后,以上腨内,贯脊,属肾,络膀胱: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由于经络的相互络属,使少阴与太阳构成了相互的紧密联 ...

  • 伤寒论课件·厥阴病概说

    厥阴指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及其所络属的脏腑.足厥阴之脉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侧中线上行,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上行连目系,出额与督脉会于巅顶.手厥阴之脉起于胸中,出心包络,下 ...

  • 郝万山讲《伤寒论》:阳明病概说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次课,给阳明病篇作了一个大概的介绍. 阳明病的成因可以是阳明经脉直接感受外邪,也可以是邪由其它经传来.阳明经脉直接感受外邪,我们前面说叫正阳阳明,邪由其它经传来的, ...

  • 卷四173,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咎耶!若趺阳胃脉浮而鼻中燥者,此热据营分,营     热迫血妄行,必作衄也.世有以哕为呃逆者,不知     哕即干呕也,以其有哕哕之声,故又名哕也.观今     病呃逆之人,与饮冷水则气自脐下 ...

  • 卷四174,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取实,言反以虚为实而攻取之也.血属阴而为内     守,故曰守空.迫血,言劫汗也.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 寒,寒气相搏,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 出 ...

  • 【《伤寒论》阳明病解】2

    按阳明提纲.以里症为主.虽有表症.仲景意不在表.为有诸中而形诸外之谓也.或兼经病.仲景意不在经.为表在经而根于胃也.太阴阳明同处中州.而太阴为开.阳明为合.故阳明必以 病为主.不大便固 也.不小便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