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郭松民吹毛求疵,怎么就其心可诛了?
正文共计1890字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本文原载公众号「有逼数」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抵有人还不太懂吹毛求疵是什么意思,索性就单开篇文章解释下。
吹毛求疵,依据百科语意,常用来“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或者通俗来说就是,大家都觉得好的事儿,有人非得跳出来说“我觉得不行”。
这是种病态的否定型人格,毕竟周总理都说了,“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01.
昨天转了篇好友的文章,叫《对《红海行动》吹毛求疵,是一种丑陋的蹭热点姿势》。
里面有段批驳郭松民老师的内容,惹得很多人不高兴。
当然,这些人之所以会恼怒,我也并不认为是什么稀奇事,毕竟里面的部分措辞着实用力过猛,直接将郭老师归结在极左派别,对此我必须澄清,郭老师的批评或许是善意的,但其部分措辞是令人生厌的。
尤其是在部分电影的抬杠方面,表现得活像个杠精。
当然有些人可能觉得我措辞也有些过猛,毕竟批评下郭老师就其心可诛,在下实在担待不起这么重的帽子。
但我觉得,意见不同始终是可以探讨的,一不合其心意即抡起大棒,说着什么“其心可诛”,说着什么“文奴”、“洋人的狗”,这又是另一种偏激。
02.
批评郭松民老师,可能有些人可能觉得我不太够格。
的确,一无名小卒凭什么对着一大佬指手画脚?
但老祖宗说了,“初生牛犊不畏虎”,所以啊,顶撞大佬两句似乎也符合我辈的脾性。
说实话,为写这篇文章,我刚刚又把郭老师评论《战狼2》的几篇文章,以及刚刚的《红海》评论文又给咂摸了一遍。
至此,我可以很明白地对大家说,郭松民老师,的确有些苛责了。
首先对战狼2,郭松民老师给出的评价是“自慰式的民族主义”。
而且文章中更是列举了《战狼2》的种种罪状,从开头的“强拆铺垫”,到文化自信,以及爱国的困局,甚至是“战狼”这个名字,郭老师都特意拎出来大加批判了一番,又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狼是个坏东西,又是不符合解放军的形象……
总之,战狼2在中国的大获成功,根本不值一提。
可我等平民,哪里能研究地有如郭老师一般通透,哪里能像郭老师一样,把罪状列举地井井有条?——我们懂的,也仅仅只是这个电影好看,感到热血上头而已,并从此知道了“无论何时何地,祖国永远都是我们的后盾”。
03.
说完了《战狼2》,再来说说《红海行动》。
说真的,郭老师对《红海》的评论文我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结果您猜怎么着?
实际上我哥们对郭老师的评价还是稍微克制了些,郭老师这哪是“极其克制”了啊?郭老师这手法,纯纯的欲抑先扬!
什么叫欲抑先扬?
所谓欲抑先扬,其实不过是想批评,但还得假惺惺地先肯定一番。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觉得郭老师给出的正面评价居多(也有可能是莎普爱思滴多了),但我通读起来,郭老师完全是一副颐指气使的模样,“我觉得吧,这个《红海行动》,该这么拍这么拍……”感觉给他一支笔,那刷刷刷,没三五分钟,郭老师就能给写出一个票房大卖的剧本。
但现实是什么啊,郭老师批判了大半个中国电影史上的好电影——从《紫日》骂到《战狼》,从《芳华》骂到《无问西东》,最近又极其克制地骂了一下《红海》,可就是没能拍出一部令自己满意的电影。——您说这又是为什么?
04.
我先前写了篇文章叫《与其临渊羡鱼,不如下海搏浪》,其实已经非常言辞恳切地拜托郭老师这类处女座否定型人格的评论员,能不能别总是批评,老是嫌这不好,嫌那不好,不如“进服玩一玩”。进来体验体验创作考虑的周全性,再来批评也不迟。
可郭老师大抵是对自己没自信,觉得自己除了找茬抬杠,真动手可能一下子就暴露了自己的真实水平。
但有些事儿啊,吹毛求疵是好事,想着能再进一步,可每件事儿都吹毛求疵,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坏话说多了,不明所以的听众也就信了,他们可能会在心底产生一种“中国电影拍啥啥不行”的感受,并从此根深蒂固。
但“世间安得双全法”,而且这世上也几乎没怎么出现过完美的事物。
所以郭老师,与其总是吹毛求疵,倒还不如多给些鼓励。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