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哥,三块一把,你配几把?

文/进击的熊儿子

企鹅家的@新闻哥 这两天被骂惨了。
起因是一篇题为《中国人不配拥有精神生活!不配!》的文章。
虽然这篇文章已经在其公众号消失不见,但中国互联网有个“坏处”,但凡干了什么事总有个“案底”。
于是,我顺藤摸瓜,在@风闻社区 上找到了这篇文章。
之后稍微“拜读”了下,主要想说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
虽然@新闻哥 是腾讯新闻的旗下栏目,IP属性很严重。
但不管怎样,都是官方认证过的。
而一旦这个事实成立,即便他说的有道理,在利益相关的问题上,都应该主动退让。(更别说在这事儿上还没多少道理
我给大家举个栗子。
今年10月份,无锡本地发生了个侧翻事故,闹得特别大。
虽然这事儿的根本就是货车超载引起的,但真相尚未澄清之前,不少流言四散。
于是,@无锡发布 就整了篇文章,叫《在重大事故面前,我们该做的是理性和关爱》。
不出意外的是,这篇文章被喷成了筛子。
我当时也就此发了个微博,有人还觉得特别冤枉。
但其实一点也不冤枉。
为什么?
在官方声音缺位的前提下,大众有且只能选择听信流言。
《弱传播》里讲,“如果政府不及时提供链接点,那么,留下的空白就由非政府方提供。非政府一方往往是朝着怀疑政府的方向提供链接点。”
所以政府的及时发声非常重要。
但无锡发布的做法相当于什么呢?
当大众都在关心事情真相的时候,掌握了一手内部资料的@无锡发布 却“明知故问”,不及时解惑,反倒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对着渴望知晓真相的大众指手画脚。
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只知批评,且故作高冷,这是舆论的大忌。
什么人该说什么事儿,利益相关的辩解当事人切不可做。
而新闻哥明显就是坏了规矩。
这是其一。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呢?
行文的逻辑性出现明显断层,这也是最为人诟病的。
我不否认,新闻哥的文章在论点、论据上或许激烈,也算是说了件大实话——不少原创工作者并不好过。
但把其中的原因甩到消费者的身上,确实可笑。
冯小刚之前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说是“中国电影垃圾是因为观众垃圾”,虽然其中也却有可取之处。
但以部分群体否认整体,这相当于忤逆舆论主流情绪。
我说句不好听的,中国人怎么就不配拥有精神生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