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包了
每年端午,老爸老妈都要包粽子,其实他们以前并不会包,搬到这边的小区之后,楼前屋后的邻居阿姨大妈们,端午节前就喜欢摘了芦苇叶子煮好,然后盛上泡了一天的糯米,端出来红枣、五花肉等等准备的馅料到单元门前的公共圆桌上,有时候一群阿姨大妈们围着可以包一整天,聊着天,包着粽子,相互传授手艺,老妈学了两个端午节,终于会包不用线绳子捆扎的粽子了,连总是被老妈说手笨的老爸都可以包出来像样的粽子了。
我没想到他们今年还会包,上周周日邀爸妈出去吃饭时,听老爸说,现在芦苇叶子都不怎么长,不太好,也不好包粽子,就没打。
今天早上孩子出门给我说,爷爷奶奶今天会包粽子。然后,孩子说,昨天奶奶准备切肉,好像是把手给伤了。爷爷说奶奶了,这点活就把自己伤了,真是蠢。奶奶很生气,然后说了很多,最后扔了一句话,你这么说,我明天不包了。
哦,我听孩子讲,可以想象他们两个对话的场面。我说,你觉得奶奶会不会包?孩子说,肯定会呀,这还用问,他们的对话模式就是这样呀。
中午,孩子是去老爸老妈那里吃饭,他有时候会回来给我说,爷爷奶奶秀恩爱的方式不同。我惊诧,你觉得是这样吗?然后回忆起,有时候去父母家,老妈让老爸去找一样东西,然后老爸怎么找都找不到,接着,老妈气冲冲地说,我找到就让你吃掉,然后到阳台理直气壮地找到东西,接着说,你看看你,眼睛就像是瞎了一样,每次找不到东西。其实这样的对话,如果没记错,从我长大记事时,就总是这么重复,说话的架势,语气,动作,几十年不曾改变。
我曾经因为他们的相处模式非常难过,因为在我的感受里,别人家的父母都是非常和气,相濡以沫,对,这个词。后来,成家了,有一次去父母家,看老妈当着五姨的面训老爸,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就说老妈,能不能不要这样。老妈说,去去去,你懂什么?
其实,我一直因为父母的相处,会感觉到婚姻家庭生活的一种无奈和身处中间的无力感,这或许是很多人谈到原生家庭时,为自己的性格或者人格缺陷的一种解释吧。但是我没想到,孩子会觉得他们是在秀恩爱,这种看法让我很吃惊。但是后来我慢慢从自己的固有思维里跳出来,然后仔细观察,发现,虽然老爸老妈会争争吵吵,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彼此的一种看似嫌弃其实非常为对方着想的关心。哇,这种方式真的是很奇怪,是不是中国人就是这样,明明觉得没什么,非要大惊小怪地表达对对方的讨厌,两个人相互怼一怼。
想想,老妈说,去去去,你懂什么。还像是这个意思。
师父说,大人论高低,小人看对错是非。小人是心智不够成熟的人,细想想,孩子虽然十四岁,心智却比我这个四十的人成熟的多,他能透过父母之间看起来有些别扭的沟通方式里找到他们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守望的东西,而我只是看到父母相互埋怨的言语里的彼此嫌弃。
我不包了,表达了当时的情绪,却不是最后要呈现的状态,来接住这份情绪,别生气了,下次小心点。当然我老爸不会说这样的话,但是也不会太在意,第二天,他们依然是该干嘛干嘛。
小小的一件事,其实也给到很多启发,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言语,一时有点受伤,自己疗愈自己,给自己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