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唱好唱坏,世事如棋,是输是赢,要学会坦然面对

老子说,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老子的意思说,不顾一切的逞强,就会遭遇灭亡;善于柔弱无为,就可以存活下来。这两种做法凡人结果,有的能够获得利益,有的只会受到伤害。被上天所厌恶的,谁知道这其中的缘故?恐怕圣人也很难说清楚其中的道理。

进而又说,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绰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获取胜利。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表面迟缓而实际上非常善于筹划。自然的罗网宽广无边,虽然宽敞却无所漏失。

可见,真正的勇敢是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而不是随心所欲,胡作非为。那么,什么时候该为?什么时候不为呢?既然老子崇尚无为哲学,就是倡导人们顺应自然之道,所以说,该为的时候为,不该为的时候不为,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只有一个大原则,大标准。所谓“惟人自召”,是你自己召的。人的一生所有的幸福,痛苦,快乐,烦恼等等,都是自己召来的,天道就是这么一个东西。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种下了快乐的因,就会结快乐的果。

老子在这里告诫人们一定要柔弱处世。在历史上,三国时期刘备一生发展轨迹来看,就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刘备真情流露表现最多的是他善“哭”,其实这种哭的姿态就是一种怀柔策略。刘备身无长物如何能在人才辈出的时期成就一方伟业,与他的这种“迂回手段”却分不开的。所以毛宗岗说:‘先生从来善哭。先主基业,半以哭而得成。我们先来看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又因其爱才,手下人才济济。而刘备呢?除了空有一顶刘皇叔的帽子,别的什么也没有。但他最后却雄踞荆州,建立蜀国,成一方霸主,何其不容易。

刘备在没有遇到一个好军师之前,是屡战屡败。自从有了徐庶以后,他就开始打胜仗了,这让他很是高兴。可是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接去以后,刘备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不让徐庶走,自己就是不仁不义啊。若让他走,又太舍不得他,毕竟他太缺军师了,人才难得啊。所以当刘备送徐庶走时,一路哭一路送,依依不舍,难舍难分,最后见到徐庶马上离开时,竟然嚎啕大哭起来。

正是刘备这一路哭过来,真心感动了徐庶,于是,他又骑马折返回来,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说他是“乃是天下第一人耳,若此人肯相辅佐,何虑天下不定乎?”

事后,徐庶为了刘备,还亲自跑到了卧龙岗,找到诸葛亮,先把刘备怎么怎么好,怎么这么仁义,怎么这么哭一五一十地说给了诸葛亮听。

刘备听到徐庶的话,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马上带着关羽,张飞请诸葛亮出山,但是他请了半天,愣是没请动。这时 ,刘备握着诸葛亮的手,情不自禁地哭了,说:“先生不肯匡扶生灵,汉天下休矣!”说完,又用袖口掩面哭了起来。

刘备此时不说自己需要诸葛亮的辅佐,而是说为了天下的百姓,为了汉朝的天下,需要诸葛亮的匡扶。或许就是这几句话感到的诸葛亮不要不要的。遂决定出山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在这里毛宗岗也评说:“请诸葛亮,则哭而请之,不哭则亮安得有出山之心?”

所以说,,刘备的哭,看似柔弱,刘备的柔弱,是他成功处世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