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胎漏 胎动不安
妇人孕后出现阴道不时少量下血,伴腰酸痛、腹痛或坠胀不适者,为胎动不安。若仅有阴道下血,无腰酸,腹痛为胎漏。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则有胎坠难留之势,故中医历来重视胎前病的防治。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刘老根据其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胎动之证 责之血与肾
因肾为冲任之本,胞脉内系于肾,肾虚系胞无力,冲任失固而孕后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不适。而胎居母腹,赖血养之,血虚胎失所养,易致胎动不安,故临床以此型最为常见。常见于妊娠早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或淡暗,腰酸痛或小腹隐痛或坠痛,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滑或沉细无力。治宜养血补肾安胎,胶艾汤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9g 甘草6g 枸杞20g 桑寄生15g
白芍9g 菟丝子20g 熟地15g 艾叶炭9g
阿胶(兑)9g 川芎9g 续断15g
方中四物汤养血补血,阿胶养血止血,艾叶炭温肾止血止痛,菟丝子、枸杞、桑寄生、续断补肾安胎治腰痛,甘草和中补脾,白芍养血柔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养血补肾安胎之效。
阴道下血量多,阿胶加至12g,选加仙鹤草15g,地榆炭20g,棕榈炭9g,血余炭9g等;
腹部疼痛较甚,白芍加至20~30g,以缓急止痛;
腰腹下坠明显,或外阴下坠,酌加升麻9g,柴胡9g,黄芪20g,以升阳举陷;
舌红苔黄加黄芩9g,以清热,兼有恶心呕吐加黄芩、竹茹以止呕。
二、阴虚血热 胎漏下血
古人云:胎前多热,产后多寒。即说明妊娠期间以热象多见,因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相对阴虚阳旺,极易产生阴虚火旺之证。虚火内生,迫血妄行,不能养胎发为胎漏,扰动胎元则胎动不安。临床见孕后阴道有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小腹隐痛不适,口干咽燥,或伴手心烦热,舌红少苔,或舌干少津,苔薄黄,脉细滑而数。治宜养阴清热安胎,方用保阴煎加减。
方药组成:熟地9g 黄芩9g 地榆炭12g 女贞子15g
山药9g 续断15g 菟丝子20g 阿胶珠9g
生地15g 白芍15g 旱莲草15g 甘草6g
三、跌扑伤胎 保产无忧
刘老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凡妊娠4个月以上,因闪挫偶伤胎气,气血不调而致胎动不安者,临床症见腰腹疼痛,甚或见红不止,势欲小产者,用保产无忧散调理气机,保胎安胎,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此方出自《傅青主女科》,能未产安胎,临产催胎。
方药组成:当归9g 白芍9g 荆芥5g 枳壳4g
贝母6g 艾叶5g 厚朴5g 羌活3g
甘草3g 生姜9g 川芎9g 黄芪5g
菟丝子9g
心慌气短者,可加党参12g,以扶正。
据临证观察,凡妊娠4个月以上,因闪挫偶伤胎气,用于保胎多验。若不到4个月,或不是因跌扑闪挫而致胎动不安者,用之无效。
四、气虚下陷 胎失所载
孕后胎虽赖血养,更需气载,若中气亏虚,失于载胎,则出现小腹坠痛,阴道出血等胎漏、胎动不安之证。多见舌淡红,边有齿痕,脉弦软滑。治宜升阳益气,摄血安胎。方用补中益气汤(见崩漏),或六君子汤加味。
方药组成:白术9g 茯苓9g 甘草9g 党参12g
半夏9g 陈皮9g
【按语】 脾为生化之源,脾的功能正常,气血旺盛,妊娠以后则胎有所养。若脾虚生化之源不足,气血虚弱,胎失所养,则出现胎动不安。
本例患者属脾胃虚弱之胎动不安。脾虚气陷,则见小腹坠胀;胃失和降,则见恶心欲呕;血虚胞脉失养,则见腰腹隐痛。治以健脾和胃,益气升阳,和营止痛,补肾安胎为法。拟六君子汤加味。方中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升麻、柴胡举下陷之清阳;白芍养血和营,除挛急而止痛;续断、寄生补肾安胎。全方补脾和胃,益气升阳,调营,固肾,起到安胎的作用。服药3剂,脾胃得以调和,恶心欲呕渐止,腰及小腹疼痛减轻,小腹坠亦减。二诊时尚感头昏心慌,是气血未充之征象。故守前方,继进5剂而收效。
先兆流产,临床所见以虚证为多,全实者较少。虚者多因血虚冲任不固、胎失所养,或脾虚气陷,胎失所载,或阴虚内热,扰动胎元而致;实者多由跌扑闪挫所引起。
虚者补之。临床应根据不同主症,或补其血,或益其气,或养其阴、清其热,气血渐旺,冲任得固,其胎自安。
属血虚冲任不固者,临床以小腹痛、阴道下血为主症。治法当养血固冲任以安胎。用胶艾汤(从80年代至今,刘师对于胞阻下血的治疗,常在胶艾汤中加入续断、寄生、菟丝子、枸杞子等味,以补肾安胎甚效。胶艾汤养血固冲、止血、止腹痛,再加以上诸药,则又可补肾治腰痛,加强了安胎止血止痛的作用。为了方便病人及时服药,改革剂型,特制成合剂,名为养血固冲合剂)为主方补之固之。若兼有其他症状,又当根据不同情况随症加减。如案2患者孙某,阴道下血,小腹隐痛,又见腰痛、恶心,则于主方之中加入续断以补肾安胎,竹茹以降逆止呕。案3患者关某,主症具备又伴腰腹下坠,是血虚又兼气陷之证。故于原方中加升、柴,升举下陷之阳以载胎。
属阴虚血热者,临床以阴道出血为主症,血色为鲜红,质稠,治宜养阴清热安胎,方用保阴煎加减。如案4患者龙某用药4剂即愈。
属气虚下陷者,临床以腰腹坠为主症。治宜健脾益气,升阳载胎,用补中益气汤补之举之。若脾胃失和,则又当健脾和胃。脾气升,胃气降,其胎自安。如案6患者王某,以小腹坠为主症,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服药数剂而安。案7患者乐某,孕后亦见小腹下阴坠,但同时又感恶心欲呕,为脾虚胃失和降之症。所以,于健脾益气升阳之中,又加和胃降逆之味。用六君子汤加升、柴,有升有降,补而不滞,胎动自安。
实者泻其有余,临床见症以跌扑闪挫为主。外伤所致的胎动不安,必见瘀血阻滞脉络,故治宜调和气血,使气行血和,胎自安宁。如案5患者沈某,为打架所引起,初诊不悉原委,投调理肝脾之剂不效,复诊时方询知病因,故改用保产无忧散以调气活血。服药2剂,竟收全功。
因此,对于先兆流产患者,必先分清虚实寒热,然后根据不同主证分别治之。若虚实不分,寒热不辨,贸然下药,易犯虚虚实实之戒。
在治疗过程中,尚应注意排除月经后期,以及难免流产、过期流产等几种可能。因此,妇科检查,很有必要。只有诊断明确,方可大胆投药遣方。不然不但用之不验,甚或延误病情。
我们曾总结本院住院治疗胎漏、胎动不安500例,其中484例治愈,无效16例,痊愈率为96.8%,以血虚肾虚及阴虚血热型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