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丨记一位纯粹的读书人
编者按
书友若知了了(孔网店铺:和鸾雍雍的书摊)在孔网动态记述了自己与樊英民先生的一段忘年交,樊先生是文博副研究馆员,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多年。书友笔下,一位学识渊博、和蔼谦逊、爱护后学的长者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
我一直对本地的文史,历史文化名人风俗十分感兴趣,也着重收集这一方面的阅读书籍及材料。大学的时候开了一个公众号,名叫“偶作兖门书生咏”,目的就是收集、发表一些关于兖州本地文化的文章。一次,我收集材料时发现了一篇叫做《春日兖州览古赋》的古文。
文章是清代学者型官员牛运震以杜诗《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为韵所作的一篇赋文。文章很长,所涉天文地理历史典故甚多,非借助笺注是难以读懂的。我发现笺注的是如此地详实,便留意了一下点校者——“樊英民”三个字。
樊英民老师简介
我又惊又喜,心想兖州城还有如此甘做冷板凳,研究故纸堆的人!何时能与先生见一面该多好呀!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跟卖书老板闲聊中谈及了樊先生,他说樊先生经常来他那买书,我欣喜不已。便与老板透露了我对先生的仰慕之情,希望老板能帮我要一个他的联系方式。
等到下一周,老板便给了我先生的电话,说樊老师十分高兴,对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很是感动,也愿意与年轻人交流。回去便加上了老师的微信,冒昧地说了一下我加他的一个经过。兹将原信息摘录如下:
樊师先生教席:
学生化帅在上大学期间就欣闻先生大名。也于多个公众号里读过先生的许多文章。乃知先生学养深厚,万分敬仰。
幸托天仙庙卖书李明大爷要得先生联系方式。冒然加您,日后有学问上的问题叨扰先生,万望先生莫怪。
祝樊老师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后学王化帅恭叩
2021.6.5
结果一直没有等到樊老师的回复,我心想可能是有点冒犯了吧,或者是先生不大玩手机?
结果中间产生了一些小误会,在7月20号早晨我收到了樊老师的回复:
您好!6月5日,您在微信给我留言,颇多过誉,我当即回复,希望有机会结识,我虽老迈,但对年轻有志于学者总是心存尊敬并乐于交结的。不料久未得到回复,甚感讶异。今晨偶然发现,我所回复文字前有红色感叹号,这才恍然大悟,必是上次发送失败。错怪了,不好意思!
原来我给樊先生发完消息后他立即回复,只是老人家可能不大会操作,信息没有发出去。
此后我便经常叨扰先生。先生每次也都很礼貌地有问必答。我和先生虽每周都去书摊,但二人所去时间相异,所以一直没能见上面儿。周六我起了个大早,大约8:00左右赶到了书摊,欣喜地发现樊老师在书摊,我便上前说明身份,他关心地问了一下我的现状,聊了一会,便离开了。第二天他给我发微信说,要送我几本书籍,我万分地高兴。
樊先生所赠书籍
晚上7点多,我们在约定地点见了面。先生拿来了他近年所点校的几本书籍。两本先生校笺的兖州文人陈孝恪陈孝恭两兄弟的诗文《守经堂剩稿》《养松堂遗诗》,一本先生辑录的《兖州历代碑刻录考》。期间我们聊了很多。谈了很多学人,谈了他坎坷的经历,谈了他与几个喜欢文史的大学生的交往,谈了他有两本书籍尚未付梓……怪我年轻逞能,信口说出的人名书名错误,先生都谦逊地为我指出,可见先生的博览群书和博文强识。
樊英民先生题赠
期间先生说跟我说的几句话,我深受感动也难以忘记:
“我因为时代和个人的原因,一生历经坎坷,到了50多岁之后才能做我想做,我喜欢的工作。十分羡慕你们这样有正式学历的人。现在社会变得越来越好,本科率研究生率也越来越高,国家的整体素质也越来越高,朝着一个好的方向去发展。
或许某些事情你有所偏见,或者看不惯,但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去面对这个社会,国家人口基数大,在各个领域总归是有默默耕耘的人。我一直喜欢跟年轻人打交道,但是也很难接触到年轻人,对于对文史感兴趣的年轻人,我总还是愿意交往的,只要你感兴趣,我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临别先生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放。那天秋末甚凉,但先生给予我的温暖足以支撑整个严冬。老人家就是这样一位纯粹的传统的读书人。他是我们本地的一个文化标杆,也是我心目中令人敬仰的长辈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