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吧,前浪
《后浪》演讲慷慨激昂,能量满满,没有谁不服,从效能上就直观可见,据说《后浪》为B站直接赢得数十亿可变现的市值。这说明了一切,够浪!
但这几天来,后浪们似乎不太买账,而且这个事还激发了全民的浪,纷纷在讨论《后浪》到底是谁的浪?是哪一代人的心声?同时每个人都在对号、琢磨,自己到底属于前浪?还是后浪?
有人问我,什么样的算前浪?什么算后浪?我觉得,所谓前浪,就是当下手中还有资源、有实力、有掌控、有设计,能够有资格拍一拍别人肩膀说:努力哟,我看好你哟!——这样的就算前浪,否则就是后浪。
也有人说,我虽然裹身于前,但实力却不足以拍人肩膀,那请你记好了——你这种属于浪里的浪。
为什么这样分呢?因为很尴尬。从年龄上不好划界,按品级也不客观,实在没有别的好办法。好在“前”和“后”作为一对反义词,义项还是比较明确的。前浪先浪,后浪后浪,他浪完了你再浪,只要前浪还没拍在沙滩上,后浪就还得等会儿。你若想放开了浪,就得从后面推他。但你真推他试试?你看他还拍不拍你肩膀!
我不怕戳穿这层牛皮纸。要我说,鼓舞后浪的本质,就是心底里有种老子现在还行的味道,你看我给你把基础打得多好,你兹要是像样就都给你。
前浪永远都有潜台词的。康熙王朝说得好:天下早晚是你的,但朕不给,你不能抢。
想要前浪给的浪,你就得努力,变成像前浪说的那个“样”,这就是所谓传承呗,里面充斥着前浪的关怀,还有改造你的努力,要不然后面的胡作妖闹不成体统,让再后面更远的浪向何处去?——其实,前浪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怕后浪自己放开了浪。实在是操心!
我们从几时变得这么操心的呢?大家知道,中国一有点情况就爱赖儒家迂腐,赖孔子,但这次还真赖不上,因为儒家记载过一个“曾点言志”的故事:孔子有一天闲着没事,问诸弟子有什么志向,于是弟子们七嘴八舌地奔着“高大上”使劲——子路说要千乘之国当将军,冉求说要搞礼乐教化人民,公西华说想专注礼仪和外交,可在大家都慷慨激昂的战狼氛围下,那个不着调儿的曾点正在旁边鼓瑟(弹琴)呢,问到他了,他才懒洋洋地停下来回答,他的志向没那么远大,就是“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翻译过来就是,在天气和暖的春天,约几个伙伴,到沂水里游个泳,吹吹风,唱着小曲儿开开心心回家……这要是遇到朱熹或程颐先生,不骂他才怪。但孔子却说,唉,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呀!——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始的儒家并不迂,反倒能容忍狂狷,因为狂狷者更真实,不高大上,不藏着掖着,他们尊重人的本性自由,顺势而为,不去为了所谓超级理想而满世界滋事,这种其实是另一种远大。
前浪可敬,穷其一生历尽艰辛,终于帮后浪形成了“春服既成”的大好局面,都不容易。但后辈冠者童子其实也有本心,让他们放手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吧。若是谁都不放心,迟迟不交给他们,没事干,恐怕就此躺吃奶瓶、当安乐侯了。诸葛亚父哪哪都厉害,连权力带威望甚至正确都不愿交出来,那换个谁最后也都是阿斗,难道我们希望后浪是这样的?
所以,放手吧,前浪。
说实话,写完这个也挺害怕的,虽然我说的就是一代人的事,但咱本身就属于前浪里的浪,也怕一不小心惹到谁封号失联了,被拍成个浪渣,所以备好一个新号在这里(知行国学),最好加一下防失联,以后到了那边就规规矩矩不扯蛋了。(点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