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汉文的《呼吸》专辑竟然事关“友善的狗”?
今天是“大湾区哥哥”梁汉文的五十岁生日,翻了翻我的唱片柜,有一张在夏天过完“25周年”的专辑,当时没有来得及和大家分享,于是今天借梁汉文生日的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1996年的《呼吸》专辑。
最近几个月,随着《披荆斩棘的哥哥》,内陆观众重新认识了来自香港的歌手梁汉文。本号在此之前,也多次介绍过这位实力不俗、周围“流量”不断,却整整低调了三十年的歌手:80年代末参加新秀歌唱大赛出道、91年出版首张个人专辑正式成为职业歌手。梁汉文完整亲历了香港乐坛风云变幻的90年代、也见证了华星唱片这一传奇厂牌的谢幕……
《呼吸》是梁汉文1996年6月推出的粤语专辑,共收录了14首曲目,除去同一张专辑内两种编曲的情况,也有12首歌曲。算是一张物超所值的唱片。然而这一张专辑我印象中很便宜就买到了……但是一直没顾得上仔细去听。据说当年在香港的销量只有5万张,但是却有十大劲歌金曲《呼吸》。
《呼吸》专辑主要的制作人有两位,一位是陈德建,去年我们介绍过他为梁汉文监制的《移情别恋》专辑:梁汉文《移情别恋》·1995;另一位是赵增熹,著名的音乐制作人以及键盘手,同梁汉文一样,也是和华星密不可分的名字。早在1986年,赵增熹就开始在华星唱片担任编曲人,张国荣的《有谁共鸣》就是他最早的编曲作品之一。前天去看《梅艳芳》的成都站首映,在片尾又看到了赵增熹的名字,这次他负责整部电影的配乐。而梅艳芳大部分的音乐足迹,也在华星唱片。
获得十大劲歌金曲的《呼吸》,就是赵增熹的作品,他负责作曲、制作,把以往最擅长的编曲戏份,交给了更厉害的金培达大师。两人都是兼顾电影配乐和流行音乐编曲的音乐人,但很明显可以听出来金培达更喜欢在编曲中“做减法”,全曲都是由苏德华的木吉他作为主要伴奏乐器,营造出一种惬意的氛围。《呼吸》原本就是日常生活最普通的一件事,你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但是却非常重要。只是这样一首作品放在90年代,口味稍微“淡”了一些。
虽然最终获奖的是《呼吸》,但是专辑的第一主打却是C.Y.Kong和Wyman联手的劲歌《亲爱的》。这首歌是陈德建负责监制的部分。我一直觉得梁汉文在快歌上面略显得有些短板,C.Y.Kong喜欢玩儿的那些新奇的曲风,也不太搭梁汉文的歌路(再看看苏永康唱的C.Y.Kong……)。所以全碟听下来,还是慢歌给我的印象更深。
新加坡音乐人李偲菘的作品《我需要的只是爱》,真是一首超级好听的ballade歌,刘诺生的编曲堪称教科书级别的“华语流行音乐”风格。Edmond在这首歌里感情的投入、真假音转换都很到位,感觉他还是适合这种路子。这首和上面两首一样,都是派过台的歌曲,并且还是佚名老师填词。但是很奇怪,没被那些热爱挖掘“词神”足迹的新时代港乐爱好者发现,也许是这么“90's”的编曲,根本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口味……
李偲菘的另一首作品《爱与情》,同《呼吸》一样的也是箱琴、打击乐加伴唱的路子编曲,佚名填词,编曲和吉他手是已故的菲裔香港吉他手Joey.V。
随专辑附赠了一本写真小册子,封面写着“台北·五月·96”,起初我还想不明白,为啥这张全粤语的《呼吸》专辑能和台北扯上关系。后来才知道,这张专辑真的有台湾音乐人参与,并且梁汉文本人还跑到台湾去录音了。
《呼吸》除了有赵增熹、陈德建,这两位主要制作人的作品,还特别请到了两位来自台湾的音乐人助力,一位是袁惟仁、一位是黄韵玲。黄韵玲亲自作曲、制作的那首歌叫《可不可不可以》,专辑中也收录了两个版本,一个是伍乐城编曲的乐队版、一个是黄韵玲亲自伴奏的钢琴版。
我选择了后者推荐给大家,因为这是梁汉文在台湾“友善的狗”录音室一气呵成完成的录音,全曲只有黄韵玲的键盘伴奏,简单的编曲不仅能体现歌手的水准和嗓音特质,对于歌手来说更是一份难得的回忆。毕竟大半辈子几乎和国语歌绝缘的梁汉文,能在“友善的狗”录音室留下一曲“One Take”录音的作品,想想还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都合作到这份儿上了,华星就没能在90年代给梁汉文做张国语专辑?!假设一下:“友善的狗”制作,加上黄韵玲、袁惟仁、李偲菘这么好的音乐人资源,就算做全碟大芭乐都很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