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民教授皮肤病辨治典型案例分享(6)
整理:李圆圆
指导:刘爱民
刘爱民教授从心脾论治婴儿湿疹验案一则
患儿,黄某,女,1岁8月。
主诉:
臀、手背部出红斑、丘疱疹伴瘙痒40天。
治疗前照片:
现病史:
40天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全身出丘疹,曾于多家医院就诊,以“湿疹”为诊断,予“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干混悬剂、中药(具体不详)”口服,“地奈德乳膏、紫参油(具体不详)”外用,未愈。现症见:患儿臀部大片红斑、丘疹,双手出丘疱疹、脱屑,伴见不自主搔抓,纳眠可,二便调,舌尖红,苔白厚腻,指纹紫滞。
诊断:
西医诊断:婴儿湿疹
中医诊断:奶癣
证型:心火脾湿证
治法:清心健脾祛湿
首次方药:
二诊方药:
皮损基本消退,舌尖红,苔薄白腻,脉弱。
中药原方加牡丹皮6g,10付,水冲服,分两次温服。
治疗后照片:
按语:
湿疹是婴儿十分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多与心脾有关。心火脾湿是常见的中医证型。究其原因,多与母体湿火遗留所致,治疗不宜采用苦寒之品,而应施以辛凉淡渗之剂,以免伤及脾阳。本例患儿以淡竹叶、连翘、栀子辛凉清心,导热于小肠外出,生白术、苍术、豆蔻、滑石、甘草、白鲜皮健脾化湿清热,炒麦芽消导运脾,使热去湿出而脾健,减少复发。刘爱民教授认为,治疗婴儿湿疹,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口感,不能过于苦寒,否则喂药困难,且易导致脾伤。除了口服中药外,根据患儿皮损情况,配合中药泡洗,以尽快祛除肌肤之湿热,取得良好疗效。
刘爱民治疗治疗婴儿湿疹的学术思想和经验
湿疹由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呈对称分布炎症反应[1]。刘爱民教授多年来把皮损、舌脉象、自觉症状、发病季节、皮损的部位及所属经络纳入证治体系,采用季节、脏腑、经络、部位四位一体辨证的方法治疗湿疹[2],对湿疹的病因、病机、病性、病位等有一个很明晰的认识,治疗讲究方法和策略,谴方有君臣佐使之别,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综合体现。婴儿湿疹发生于2岁以内,是湿疹中的特殊类型,中医称本病为“胎敛疮”“奶癣”,发病率较高,尤其好发于出生后1个月或数个月内,病情轻重不同,多属于母体湿热遗留所致。《外科正宗》曰:“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觉”。
婴幼儿湿疹病因与禀赋不足,饮食失宜,感受外邪有关,病理因素多为湿和热。本病多以头面部出红斑、丘疹、丘疱疹、渗出、脱屑为临床表现,全身和其他部位均可发病,皮损表现为湿热之象,伴有瘙痒,甚者患儿夜间瘙痒烦躁哭闹不止。母体湿热遗留加之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肺失通调水道,湿邪滞于肌腠,郁而化热,发为丘疱疹、糜烂、渗出。心火脾湿共存,故瘙痒剧烈,局部灼热肿胀,湿性粘滞易成慢性反复发作。再参问诊、舌象、指纹与皮损分布整体辨证。
头面部、耳后皮损分别与肺经、胆经有热相关,根据皮损分布部位知晓何经之病,相应予以清该经湿热之药。若全身反复出淡红斑、丘疹、脱屑,伴瘙痒,平素纳少,形瘦,舌尖红,苔薄白腻,指纹紫滞,属心火脾湿,治疗以健脾化湿,清心止痒,以淡竹叶清心火,白术、茯苓、薏苡仁、豆蔻健脾化湿,通草清热利尿使湿热之邪有出路。若头面部丘疱疹,大便溏,舌淡红,苔白厚腻,属脾虚湿蕴,以健脾燥湿,清热利湿,消食导滞为法,用苍术,豆蔻、桑白皮、栀子、黄芩、炒麦芽、通草等;大便稀,舌稍红,苔薄白腻,属脾虚湿热,以清热、除湿、健脾为法,用桑白皮、黄芩、苍术、豆蔻、炒麦芽、山药等。刘爱民教授治疗婴儿湿疹时时顾护卫气,兼顾健脾消食,强调不宜过用苦寒,应除湿不伤脾。因为幼小不能自主纳药,口感过苦不仅小儿入口即吐,况脏腑未充,苦甚伤脾,故用栀子代替黄柏、黄连等。
小儿药浴为治疗婴儿湿疹的特色疗法,患儿易于接受。根据患儿皮损情况面积及家长需求,以清热解毒药浴,使肌肤湿热快速消退。外用药浴方在辨证时多以局部症状为主,主要以清热解毒燥湿为法,用龙胆草、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黄柏、土茯苓、白鲜皮等。在给小儿药浴时水温要适度,不宜过热、过凉,注意保暖。刘爱民教授治疗湿疹简验效廉得到宝妈们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765-0774.
2.刘爱民,皮肤病中医诊疗思路与案例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刘爱民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
个人简介:
刘爱民
二级教授
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省名中医
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
河南省干部保健局特聘专家
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名誉主任
河南中医药大学皮肤性病研究所所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会长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副会长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皮肤性病分会副会长
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主任委员
世中联中药养颜分会副理事长
日本九州大学皮肤科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