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21:手阳明大肠经二

概要:阳溪(少用,对称痛点),偏历(络穴,通列缺,反关脉处,补泻皆可),温留(郄穴,大肠经炎症),曲池(母穴,虚症,上身消炎穴,皮肤痒+合谷,肩酸痛),捻转补泻(经在外侧,顺经快转慢回为补、单数次,逆经快转慢回为泻、双数次),手三里(扭伤穴,急性腰扭伤、落枕),落枕(头垂床沿3分钟),摔伤不动,上廉、下廉(乳痈),肘髎(肘伤放血),五里(禁针)。

01

阳溪穴

取穴:手掌用力张开,拇指下方的凹洞,两筋之间即是阳溪穴。该穴用的较少。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属火。

治症:目风赤烂、寒热疟疾、往来寒热。此穴很少用。除非患者有对称痛点(足部)。

02

偏历穴(络穴)

取穴:两手虎口垂直交叉,当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处有一凹陷,即为此穴。

手阳明大肠络穴偏历,手太阴肺络穴列缺穴,两穴是通的;偏历是反关脉的地方。由于络穴的存在,阴阳互相协调、制衡、平衡,不正常人就想办法让他平衡。

治症:肩痛、喉痛。大肠经实症:牙痛、耳鸣,泻之;虚则齿寒(牙齿怕冰冷、怕风),补之。络穴和原穴都可以一个穴道做补或泻。

03

温留穴(郄穴)

取穴:偏历穴上两寸。阳经在阳侧(手背面),阴经在内侧。顺着骨头往骨缝下针。

大肠经郄穴,大肠经炎症可用。

03

曲池穴

取穴:下臂横于胸前,阳侧肘横纹纹头与肘头中间位置,肌肉与骨之间。直下针。

大肠经合穴,穴性属土,为大肠金经之母穴。大肠经虚证此穴补,例如胳膊抬不起来半年了(虚),对称侧胳膊曲池下针。

曲池是肚脐以上的消炎穴。皮肤痒的病,大肠与肺(主皮毛)互为表里,合谷主气,合谷和曲池同时下针是治疗上半身皮肤痒的最好穴道。全身共5个穴道(包括下半身),治疗皮肤痒,当场解除,20分钟搞定。

曲池治症:治疗肩膀痛、皮肤痒。

04

捻转补泻

捻转法补泻:曲池此处做顺逆经络补泻会很痛,一般用捻转补泻。下针得气后,很快捻过去(逆时针,左臂;右臂快速顺时针),慢慢转回来,即顺着气血的方向快捻,再慢慢转转回来,此为补,取阳数,例如:补5下,泻6。二间穴泻,泻是逆着气血快速转,慢慢转回来,6次后推一点进去(入豆许)。捻转法一般适用于不方便迎随法补泻的地方(顺逆斜向扎针,顺气血为补,逆气血为泻)。

捻转补泻实用的记忆方法:不管阳经阴经,下针时观想经络在针的外侧(躯干为内侧),经络流向为向下的,手捻动向外侧快速(顺时针)慢回就是补是随经,反之就是泻是迎经;经络流向向上的,快速向外(顺时针)慢回为泻,反之为补。四肢都是这样。

  • 经络走向:手三阴,身上往手上走;手三阳,手往身上走。下肢,阳经向下,阴经向上。

  • 手臂经络捻转补泻,阳经补快速内转(向身体中线),慢慢外转。阴经补,快速外转,慢慢内转。

  • 下肢经络捻转补泻,阳经补快速外转,慢慢内转。阴经补,快速内转,慢慢外转。

一直同一个方向捻针,会缠绕肌肉,造成拔不出针来,可在上下再各一寸下针,帮助把针取出来。

05

三里穴(手三里、扭伤穴)

取穴:曲池穴下2寸,为三里穴。

治症:

  • 抬东西急性腰扭伤、闪到腰,下针手三里,一边捻针,一边让病人左右慢慢活动受伤的腰部,一下开了就好了,出针。落枕,脖子不能动,下针手三里扭伤穴。

  • 落枕另一种方法,早上起床发现脖子痛,一边不能动,马上躺回床上去,头自然下垂至床沿下,垂3-4分钟,慢慢呼吸,3分钟以上,肩膀放松,慢慢身体扭头回床上,慢慢做起来,当场治愈。

  • 所有踢球、高处跌下来摔伤、滑冰不小心摔伤、碰撞摔伤在地(脚腕扭伤除外),受伤是因为摔倒后起来的太快,所以要摔倒后不要动,慢慢适应原姿势3分钟再起来,就没有事。受伤是气血没有适应突然的姿势,而突然起来,受伤是事后。

06

上廉穴、下廉穴

取穴:三里穴下1寸上廉穴、再下1寸下廉穴。

治症:手阳明大肠经,可以治疗乳痈、乳房硬块,手臂的额外难题和病。

07

肘髎穴

取穴:曲池穴向后过大骨为肘髎穴。

治症:可下针,打网球受伤就是肘髎位置,可三棱针放血,火罐吸一点血。

08

五里穴

曲池上3寸为五里穴,禁针,有大动脉。少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