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隆中对》的信息,解读诸葛亮的智慧,《隆中对》失败的原因
在整个三国时期,每一个有所成就的政治集团,都有着自己的战略规划。比如袁绍就有统一河北四州,再南下争夺中原。曹操则是任用智能,立足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周围敌方势力各个击破。孙权是全据长江,建号帝王,北向争夺天下。至于说刘备,则是诸葛亮为他谋划的《隆中对》。在这些战略规划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诸葛亮的《隆中对》。
一、从《隆中对》里透露出的信息,彰显着诸葛亮的智慧。
当时的刘备在北方无法立足,被迫南下依附刘表,就是因为他手下缺乏政治人才。虽然依靠手下的勇将关羽、张飞和自己的谋略,能够支撑一时。可是在曹操的打压下,刘备的抱负一直得不到施展的机会。在新野暂时安身后,他总结了自己的经验教训,决定遍访贤才,来扩充自己的阵营。在旁人的举荐下,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隆中对》就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为初次见面的刘备提出的战略规划。这个规划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具有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它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这让窘困无路的刘备,一时间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从此,刘备的事业走上了正轨,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隆中对》中,对天下的形势把握得十分准确。那就是能够匹敌刘备,争夺天下的势力,只有曹操和孙权。这就是大家说的,诸葛亮未出茅庐,就料定天下三分的原因。但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规划,是要一统天下,而不是仅仅三分天下而已。
在这个规划中,诸葛亮将统一天下的步骤分为三大步。第一步是先占领荆州和益州。第二步则是进行战略休整,对内做好北伐的准备,对外和孙权搞好外交关系。第三步则是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兵分两路,一路从荆州兵出宛洛,一路从蜀中兵出秦川。这样就能够打下汉朝的两大都城,复兴汉室、一统天下的霸业就能够实现了。
我们看这个战略规划,就能够知道,诸葛亮为此付诸了很多的心血。首先他对当时各个势力的情况作出了缜密的调查。他对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张鲁等比较大的势力的内情都了解得很清楚。以诸葛亮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在这些势力里,将敌人、盟友和要谋取的目标,都规划得井井有条。这足以看出诸葛亮敏锐的政治嗅觉。
对于刘备的内部,诸葛亮也是了如指掌。他对于刘备,就很含蓄的指出了他的优点和缺点。刘备的优点是善于利用汉室宗亲的身份包装自己,并以仁义的口号来收揽人心。但是刘备缺点是,军事、政治能力不足。对此,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办法是倚强凌弱,以静制动。
诸葛亮的办法是联合孙权,抵抗曹操,吞并荆州和益州。不过,在刘备在无法与对手直接对抗的情况下,刘备就要依靠忍耐等待的办法。对刘表要等待他的死亡,在跨有荆益后,刘备还要等待曹操的死亡。这一点,就建立在诸葛亮对刘表和曹操身体状况的了解上。
对于刘备阵营内部,诸葛亮也是预先就做好了安排。这主要是对刘备手下头号武将关羽的安排。诸葛亮知道关羽和刘备的关系,也知道关羽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所以他为关羽量身定制了一个位置,那就是率领荆州的军队北伐宛洛的那员上将。仅此一举,诸葛亮就稳定了关羽的情绪,确立了关羽武将第一的位置,也确定了自己文臣第一的地位。
我们仅仅从这些从《隆中对》里透露出的信息,就不得不对诸葛亮的能力表示赞叹。诸葛亮身居僻壤,能够得到天下这么多方面的准确情报,让人不由得细思极恐。我们也从他为刘备谋划的《隆中对》,也看到了他自己的人生选择。可以说,在刘备选择诸葛亮的同时,诸葛亮也选择了刘备,只是需要刘备以三顾茅庐的姿态,给予中国诸葛亮相应的礼遇而已。
二、《隆中对》里的不足和失败的原因。
可是我们都知道的是,《隆中对》最后的目标没有实现。这让很多人对诸葛亮的《隆中对》产生了质疑。不过,我们如果客观的去看待这个过程,就能够看到,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有着先天性的不足的,这导致了它的失败。
《隆中对》的不足主要是它仅仅是一个大概的指导性规划,它对刘备集团的未来发展带有一定的预测性,这也给实际的操作带来了不确定性。这样,在诸葛亮预先准备好的几个关键的时间点,都出现了意外的情况。
第一个时间点是刘表的死亡。这个时间点本来是诸葛亮向刘备推荐的夺取荆州的时间点。本来,刘备也基本上达成了这个目标。他在刘表死前,已经和刘表达成意向,保卫刘表继承人的荆州。这样,刘备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对荆州的统治层施加影响,进而达到占有荆州的目的。
可是,让刘备和诸葛亮措手不及的是,曹操不待水军练成,就提前南下攻打荆州。而刘表死后,他的夫人和部下瞒着刘备,拥立刘琮为主,并且投降了曹操。这就使得诸葛亮和刘备的计划遭到了破坏,在仓促南下时,在长坂坡还遭受了惨败。
第二个时间点则是曹操之死。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暗示,只要曹操活着,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夺取汉中后,刘备和诸葛亮就转入《隆中对》的第二步,进行战略休整。可是,这一次的步骤,却遭到了关羽的破坏。
关羽在曹操丢失汉中,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自己为前将军,假节钺后,面对有利的战机,发动了对襄樊的讨伐。可是,虽然这次战役在刚开始的时候,关羽水淹七军,获得了巨大的战果,在战略上却打破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战略部署。结果在孙权和曹操的夹攻下,荆州丢失,关羽和他的部下全部损失,这样《隆中对》的战略规划就彻底失败了。
如果关羽能够再暂时忍耐一下,不被眼前的战机所诱惑,或者在攻打襄樊的时候见好就收,那么《隆中对》很可能就能够获得成功了。这是因为,在关羽战死的几个月后,曹操就病死了。这个时候,诸葛亮向刘备推荐的天下有变的时间点到来了。可是,这个时候关羽已经战死,荆州已经丢失,刘备和诸葛亮只能望洋兴叹了。
出来时间点的问题,诸葛亮提出的结好孙权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诸葛亮在向刘备提出《隆中对》时,就提出结好孙权,引为外援。在孙刘联盟稳固的时候,刘备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实现了《隆中对》的第一步目标。
但是,由于孙权也有对荆州的战略诉求,双方的战略发生了冲突。这样,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必然的裂痕。再加上关羽心高气傲,对东吴的外交处置不当,终于酿成了大祸。从这一方面来看,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纰漏。
三、诸葛亮的情报工作的疑问。
我们从《隆中对》中透露出的信息,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诸葛亮的情报的来源。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在提出《隆中对》时,对天下的形势可谓了如指掌。那么他是从哪里得到这么精准的情报呢?
这就不能不说诸葛亮身边的人际关系网了。诸葛亮出身山东琅邪郡的官宦世家,本身的亲朋故旧不在少数。他出身的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有人出仕。比如说著名的龙虎狗之说,出仕蜀汉的龙指诸葛亮,出仕东吴的虎指诸葛瑾,而出仕曹魏的狗指诸葛诞。这种复杂的关系网,为诸葛亮对曹操、孙权的阵营有很清楚的认识。
至于说荆州刘表,诸葛亮在荆州生活,自然对他的阵营更加关注。诸葛亮迎娶了当地名士黄承彦的女儿,据说这个女人相貌不佳。可是,黄承彦的社会关系十分复杂,可以说沟通了整个荆州的统治阶层。比如说,黄承彦和刘表娶的妻子,都是蔡瑁的妹妹。而后来孟达攻打房陵杀害的太守蒯祺则是诸葛亮姐夫。这些社会关系,让诸葛亮很快融入荆州的统治阶层,获得了第一手的情报。这有助于他制订《隆中对》的计划。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刘表去世后,诸葛亮的情报就失灵了。他不知道曹操南下的消息,不知道刘琮投降的消息,更不知道孙权夺取荆州的消息。这里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诸葛亮在刘表死后,荆州的士人发生了分化。一部分投靠曹操,一部分投靠刘备。再加上曹操南下,诸葛亮在荆州的情报来源被扫荡一空,这造成了诸葛亮的情报失灵。
至于东吴的情报失灵,主要原因是他的哥哥诸葛瑾死心塌地的投靠了孙权,这使得诸葛亮的情报人员根本就无法打入东吴内部。再加上诸葛亮随刘备进入四川,对东吴更是鞭长莫及。这一切,造成了诸葛亮对东吴情报工作的失灵,也间接造成了荆州的丢失,《隆中对》的失败。
结语:
我们看诸葛亮的《隆中对》,无不对诸葛亮感到敬佩。他对当时天下局势的了解,对未来局势的走向,无不分析判断得井井有条。他的《隆中对》建立在这些精确的情报基础上,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诸葛亮将刘备夺取天下的步骤分为三步,并为每一步都做了安排。
但是,由于局势的变化,《隆中对》的实施遭受了曲折。不过,在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隆中对》的第一步目标还是基本完成了。如果按照诸葛亮的规划,这个时候刘备阵营转入第二步进行战略休整,很快曹操一死,实现第三个步骤的时机就会到来。这样,《隆中对》就有可能成功。可惜,由于关羽攻打襄樊的失败,葬送了荆州和关羽全军,也毁灭了《隆中对》的规划。
我们从《隆中对》的信息里,可以看到诸葛亮在当时做的各种努力。他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情报,这得益于他所处的复杂的关系网。这些情报构成了《隆中对》的基础,可惜在赤壁之战前后,诸葛亮的关系网遭到了破坏。此后,情报工作的失灵,对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的实施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这也是《隆中对》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