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为你好'',父母常对孩子说这话,本质是另一种''语言暴力''
提到家庭教育中的语言暴力,很多家长都觉得是'你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是猪吗?'、'隔壁小芳又考了一百分,你不学学人家,我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你'这类直接对孩子进行人身攻击的话。
'我是为你好',父母常对孩子说这话,本质是另一种'语言暴力'
但是家庭教育的语言暴力,并不单单指父母对孩子的辱骂和贬低。父母的口中还有一种话,虽然看似很理性,但它本质上只不过是另一种'语言暴力'。这种话,就是许多父母常对孩子说的'我是为你好'!
大家还记不得记得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里面一位名为宋倩的单亲妈妈,简直是这类父母的典型。因为是单亲妈妈,所以宋倩对女儿英子很好,好到想要控制女儿对生活。她总是说着:'我是为你好',然后强行干涉英子的选择。英子高三了,要选择目标大学。宋倩希望女儿能考清华北大,但是女儿却想要去南京大学。
母女俩出现了分歧,此前积累的矛盾便一起爆发了,最后英子不惜想要通过跳海的方式反抗母亲。看着已经歇斯底里的英子,宋倩大喊:'你为什么非得要去那个南大'。英子说:'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其实,宋倩虽然说选择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是为了英子好,但她真实的目的就是想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才全然不顾她的想法;而英子她非要去南大的理由,除了自己真的喜欢天文学外,另一个就是为了摆脱自己母亲的控制。
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像宋倩那样,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强行干涉孩子的选择。
比如青少年倾诉节目《少年说》里有一期的主人公周孟琳,就遇到了一位控制欲很强的妈妈。孟琳的妈妈觉得女孩跳舞可以防止驼背,就给女儿报了舞蹈班;后来又觉得乒乓球是国球,就给女儿报了乒乓球兴趣班;有一天,妈妈在网上看见非洲鼓的视频,又给女儿报了非洲鼓的兴趣班。
女儿周孟琳上台以后,对妈妈倾诉说:'你给我报的兴趣班,都是你喜欢的,不是我喜欢的。'随后孟琳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你以后可不可以征求一下我的意见。'但是妈妈却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不可以',孟琳就沉默了。
为什么说'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本质上是语言暴力呢?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父母对孩子说'我是为你好,你现在不懂,以后会感激我的'这类话背后的潜台词,是'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你必须要听话'或'我是为你好,我的想法就是对的'。而这样的话,更让孩子无法反驳。
这一切都是父母自己的一厢情愿,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父母嘴上说着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越来越难受,这和直接骂孩子,又有多少区别呢?更让心心疼的是,很多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
其影响也显而易见:
①让孩子感到巨大的压力
父母说着'为孩子好'的时候,等于无形之中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想象一下,父母说为了孩子好,其实都是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走,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就。在生活中,父母的想法往往都不是孩子喜欢的,孩子不想辜负父母,又担心做不喜欢的事情做不好。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孩子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②让孩子充满负罪感
有的父母喜欢这么说'爸爸妈妈为了你好,再苦再累都值得'。或许父母的初衷是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怕吃苦,只要孩子努力学习回报就好。但是年幼的孩子可能会理解成另一个意思:'我是让爸爸妈妈过得那么辛苦。'然后孩子的内心就会充满负罪感,觉得是自己拖累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不幸福。
③'绑架'了孩子的自由
'我是为你好'这句话,本质是语言暴力,也是一种道德绑架。父母说是为了孩子好,然后不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有的父母说'我给你报英语兴趣班是为你好',但却从不考虑孩子喜不喜欢英语,愿不愿意去上补习班这个问题。当孩子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他们可能会选择反抗,影响亲子关系。
那么父母应该要怎么避免这个问题呢?
①拒绝以'为你好'的名义,'绑架'孩子的人生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要尽量好说'我是为你好'这样的话,也更加不要以'我是为你好'的名义,却干涉孩子的生活,'绑架'他们的人生。因为有的时候,父母觉得好的事情,孩子不一定觉得好。如果父母一直扭曲孩子的意愿,对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很不利的影响。
②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
教育孩子,首先要沟通,父母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让教育效果更好。比如父母想要给孩子报英语补习班之前,可以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看一下他们是否喜欢。如果父母擅自决定,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孩子被迫去上英语补习班,就容易出现上课不认真补习没效果的情况,这就等于是白白浪费一笔钱。
结语
不管是教育还是其他方面,父母和孩子之间一定要保持足够且平等的交流,这样才算是有效的交流方式。而不是父母自顾自地说'为孩子好',然后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有效的时候,很多育儿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