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泓丨读孤独
孤独是一种人生境况,也是一种心理感受。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都是孤独的感受与宣泄。孤独是一种意象,饱含着令人回味的意境,悠远无常。孤独是一种心灵上的啮噬,需要的是承受和耐力。
生存环境与出生世家的迥异,注定了人的命运千差万别:有的被视为掌上明珠,坐享锦衣玉食;有的命如草芥,四处漂泊……因而有些人必然要承受孤独,饱尝生活的委屈与不公,无情与冷酷……周国平曾在《爱与孤独》中说到“凡人群集之处,必有孤独”一个人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孤独是一种曲高和寡,孤独是一种知音难觅,孤独是一种老无所依,孤独是一种不被理解,孤独也是一种思考,也是一种自然或现实观照,也是一种心灵荒野上的荒凉,它不能用拥有的多少来判断!
远离故土,孑然一身,寄人篱下,举目无亲……也许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种际遇,会致使人“孤独”!
孤独是种无奈,是种尴尬,也是种凄清,也许谁也不愿意孤独。然而,孤独又绝非仅会带给人悲伤与灾祸。凡事都不是绝对的,都因人而异,例如:有的认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有的却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有的认为“飘忽的云,是种随风飘荡身不由己的悲哀”,有的却说“云卷云舒,是种不受约束的自由舒张”……同一事物的不同感觉,正如佛学“十二因缘”中所云及的“受”——感受,带有感情色彩的情绪状态。因而,在特定的境况下,调整心态,便是“生活的一课”了!
“孤独”既然已成了一些人无可选择的生存状态(或者说是命运吧),那就必须理解生活,调和生活,谋合生活。智者早已告诉我们:即使生活再艰难委屈,再孤独凄清,也要在阴暗中看到黎明的曙光,满怀信念的等待,总比消沉哀伤深刻得多!如果在孤独中迷茫,心舟不知何处系缆,那将是种“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倘若能带着另一种“感情色彩和情绪状态”,看“晴空一鹤排云上”、“晓来谁染霜林醉”……全觉大自然中孕育的“孤独而自信”,“成熟、厚重与超越”,就再也不会有什么凄清之感了,或许还会把“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当为一种寻求审美慰藉的最佳环境!
从另一方面说,有些作品是孤独的结晶,而有些业绩也必须在孤独中才能完成。凡·高的《向日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卡夫卡的《变形记》,不都是孤独息息相关?
以上所云,并非妄谈“孤独”的什么“得天独厚”,而是说当一个置身于孤独之中,不妨换一下思维、调整一下心态。生活中的有些事最好还是写在记忆的沙滩上,让它随风随潮吹散抹平;而有些事,应该像悬崖峭壁上的孤松,用根须紧紧地抓住泥土与石块,不是在孤独中倒下,而是在孤独中屹立葳蕤!
作 者 简 介
洪泓,字闻之。男,公务员。偶得弘一上人(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之言后,遂自号日二一堂,又号龙宝斋,别署半学斋,温陵人。生于花棚下,长在曾井边,行走于古城内外。定位品茶人,文字客,云游者。信奉名不必显,钱不在多,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在!勉强的不要争,该为的尽管作,平常心本分事,甘愿做欢喜受。不负花月,不废笔墨,不离山水,不绝音韵。冷眼观世,潜心笔耕,忙碌于现实,自驰于内心。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