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走近观音山/覃太祥

走近观音山,缘于《人民文学》举办的一次文学高峰论坛 。

对于观音山,我却是向往已久。金秋时节,荣幸地接到参加论坛的邀请,早早地做好准备,提前两天在心中备下一份焚香净气的虔诚,沐浴更衣,买票登车,翻山越岭,只为一次文学的盛会,一睹观音山森林公园素雅澄净的娇姿和观音广场上大型观音菩萨雕像的圣颜。 10月23日凌晨,我抵达半山酒店,受到了观音山文创中心和策划部门负责人的热情接待。我和陈剑是最早到达的作家,他们为我俩安排了观光车,让我们率先登顶观音广场,细品山上一步一景,感受浓厚的禅意境界,开启我一场“品鉴岭南”文化名山的感悟之旅。

观音山,坐落于美丽的南海之滨,是一座正在冲向中国五大佛教圣地的名山,相传观音菩萨曾经在此修行,因而得名。观音菩萨法力无边,以其地域和形态有很多名号,诸如千手观音,千面观音,送子观音等等,虽然无法考证,南海观音之名号,也许就缘于她是在南海之滨的这座山上成了佛吧?

身子刚坐在旅游电瓶车的座位上,便有常来观音山还愿的香客告知,观音广场在大山之巅。我将眼睛的焦距拉到最远的位置,目之所及,全是令人无法目测到高度的群峰。我想,人的渺小,山的伟岸,在观音山形成鲜明对比。我在山脚,仰望观音山。

暖风轻轻吹拂,林涛呼呼轻吟。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树,倒影恰好落进游人清澈的眼睛里,被朝阳洒下的余晖披上一层金黄色的外衣,影映得山色苍茫,尽显神秘……除了旅游电瓶车外,汽车是禁止上山的。旅游公路两旁,远方来的游客、背包客、摄影者、文人骚客、善男信女,是观音山每天敞开胸怀接纳的主要对象。而本地人更是观音山的常客,他们信步而行,年轻男女,或相拥而行,或牵手慢步。老人们,或三五人成群,谈笑风生,在谈笑顾盼中悠闲信步,只有小孩们是乱糟糟的,他们在人群中穿来串去,追逐嬉闹。让观音山这座宁静而美丽的山,充满了灵气,更加的显示出了她的勃勃生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后,仿佛是风吹蓝了滟滟的溪水,是云唤醒了沉睡的山麓,让昔日沉寂的观音山,鼓噪出一浪浪喧嚣。

于是,这沉静的深山中,便有了人气,有了欢笑,有了活力。于是,五湖四海的人们纷沓而至这里。

登顶观音广场,我被眼前33米高的世界最大的汉白玉石雕观音圣像所震撼,叹为奇观,虔诚地立于慈眉善目又不失庄严的观音圣像面前良久,随后虔心绕佛三圈,参禅理佛,随后请了一对香烛,面对观音圣像许下了心愿。点上红烛,虔诚地焚香叩首,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将心真正敞开。双手合十,佛前许愿,只求心安。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东西是可遇而不求可的,只有一切随缘,顺其自然,释怀即是归处。年岁渐长渐明白,人世间的一切,越是想得简单,越能得到快乐。但人心常纠结,美丽的风景可求,简单的心却非常难求。

我们慢慢行进,白色的观音坐莲圣相仿佛迎面而来,不知是佛走向我,还是我走近佛。那一袭白衣长袍的观音玉像,离我如此的近,仿佛伸手便可触摸。我也曾想像,仰望她的时候,内心的肃穆与庄严,可此时,我的心却柔软无比。在佛的世界里,白色是一种至高的境界,高洁、通透的色泽,如水一般清,素净入心。衣袂飘飘的白衣观音,恰如母亲慈爱的情怀;细眉淡唇,端庄素雅,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如莲花般静观众生的祥和目光。一手执净水瓶,一手执杨枝,净水瓶里盛着的是净水,观音大士用温润的手将净水洒向人间,将苦难的生命供养。我低下头,叩首膜拜。

神奇的是,我许下的心愿还挂在心头,点燃的蜡烛才燃旺盛,同行的美女作家陈剑问我许的什么愿,我说:希望菩萨保佑我多发作品,多挣稿费,以改善我目前的穷境。她说:但愿佛祖保佑你!随后,她要我帮她拍照,我刚接过相机,手机就响了,《芳草》杂志社的编辑王倩茜告诉我,几个月前投给她的作品,过了终审,年内见刊。陈剑说:“哇塞!这么灵验啊!”我说:“是啊!我以为这篇作品不可能被采用了呢!”

因了喜讯,我心情更好!回头仰望观音佛像,倍感慈祥,生出想亲近她的欲望。我拾阶而上,走近她的坐莲,抚摸着汉白玉莲花瓣,指尖轻轻划过的一瞬间,仿佛穿越时空重回那段古老的岁月,佛界里的修行者,清寂地过着苦行僧日子,白天,清扫佛境,拂去尘埃,不仅人要六根清净,环境也要一尘不染;夜里,诵读经书,参禅打坐,每日,唯有一盏青灯伴佛心。

佛像是这里的地标性建筑,久远的历史,神秘的感知,总能吸引无数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她静静屹立的身影,古朴纯粹却又神圣沧桑,像一位阅尽风霜的圣者,诉说着流年的往事,世事的炎凉。时光逝,人未老,她还在黄昏的夕阳下,安抚着岁月的凄凉。

推开不二法门一扇虚掩的门,门上那只古铜门环被善男信女的手磨蚀得锃亮,跨过门槛,又见众多观音圣像。观音有三十三化身,可惜我只知净水观音、千手观音、千面观音、送子观音、坐莲观音……一个人的真性,本来是清静明亮的,只因妄念太多,把真性情遮蔽了,自在心相随,心诚则灵。

随即,我俩穿过不二法门,被观音广场侧的姻缘石以及姻缘墙所吸引。陪同的人介绍,6年来,观音山一直致力于为粤港地区的单身男女搭建相亲交友的公益平台,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大型相亲会,累计吸引了70000余单身男女缘聚观音山,并有4600余对成功牵手。此外,该位负责人透露,12月13日即将举行的第十二届粤港万人相亲会,届时将有数百名湘鄂的单身人士组团来观音山相亲。

因为有了喜讯,我心情更加愉悦,提出不坐观光车,步行往回走。此时尽管已是深秋,可观音山依然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宜人的岭南气候给我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沿着人行道慢步而行,被沿路俩侧盛开的青皮木棉花所吸引,在蓝天的衬托下,青皮木棉花开得尤为灿烂。陈剑说:这种只在北方阳春三月盛开的花,居然可以在观音山的深秋还盛开,实属难见。

我之所以来到观音山,就缘于心中的念想和信仰:有对文学的执念,有对观音山的念想,有对佛祖的崇拜。到达观音山后,也是在信仰的牵引下,我们才登临了观音广场。在这里可以品味斋菜,欣赏美景,虔诚拜佛,感悟观音山的佛教文化内涵,接受心灵洗涤,让身心在自然界中,来一个大释放。这里,是置身于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奔波在各个战线上操持着生计的城里人,以及艰辛劳作在田间的乡下人所向往的一方净土。

正如我,从遥远的鄂西深山赶来,想要短暂性的逃避附加在我身上的生活重压,卸下包袱,忘掉压力,试图将成年后褪去的纯真以及掩饰自我的性格重新找回,试图再一次回归本真时代,体验六根清静、无忧无虑的时光。

行走在林荫中,观音山的清凉与广东的酷热,形成冰火两重天。我历经了热与凉两个点的转换后,把自己放进观音山顶时,我清醒的知晓,佛界有足够大的空间,来接纳我这个需要它的人。因为佛愿意耐心地倾听每一个人的诉求,然后静静融化在心底,无需对他人言语,只是默默地满足人们的企盼。禅意会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告诉你:喊吧,笑吧,大声的宣泄吧!因为佛激发出来的情绪的一旦高涨起来,定会一发不可收拾。

佛有一脉相承的禅宗,佛与禅宗似血浓于水的兄弟;佛有甘之如饴的泉水,似慈母的乳汁;佛有抚平心灵创伤的丹药,与芸芸众生有生死之交的情谊。我深知,这样的情谊,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拥有的,于是,佛找到了考验人心的方式,借助佛法的鬼斧神工,将它最美的景,最好的一切,藏到了禅意中,留给虔诚者,留给执念的人。

观音山是尘世之外的一片净地,独峰突起,云雾缥缈;悠悠古寺,隐藏于青山绿树之间,仰望观音山,云深不知处。白色的巨型观音菩萨石雕高耸于云雾间,若隐若现,也许,这就是人们说的洞天“佛”地吧!

在佛面前,我本该无欲无求。我与佛,只刚刚结缘,面对佛,佛无语,我无言。因为懂得,佛之所以慈悲,因为佛惜福惜缘,佛愿所有的生命都是美好的!

这一刻,身后寺院僧众颂经的声音响起,由远及近,余音袅袅,回荡在观音山四周苍穹间,那么悠远、浑厚、绵长。聆听来自佛界的天籁之音,平和而舒缓,顿时涤净俗世纷扰,了却浮华尘缘,坦然悦然于心。也许每一个人的内心,都需要一块精神的净土,一泓流动的清泉,洗尽铅华,一如澄澈之心,禅意之花淡淡开!

观音山相传为观世音菩萨初抵南海时首处停留之所;观音山,峰岭林木间尽显佛光神韵,且形态各异,变化万千;观音山,有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石雕观音坐莲圣像,慈眉善目,灵心诚则。观音山,不愧为“南天圣地,百粤秘境”美誉的佛教圣山。这于久居钢筋水泥垒起的城市丛林,置身喧嚣红尘的人,亲人朋友和自己难免不遇到些身体和心灵的困顿和疾患。能来此:“佛前敬奉一炷香,祈福消灾泽三世”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和陈剑遁隐于清幽茂密的山林中,一处处美景阻滞着我俩行进的脚步。有导游在向一群游人讲解:观音山历史悠久,流传许多关于观音菩萨降福凡人的故事。观音山雄伟绵延,林木茂盛,高达99%的森林覆盖率,浓郁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使得如今的观音山成为国家林业局批准的东莞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名列东莞新八景,更是中国未来第五座佛教名山。

观音山存在了多少年,我没有考证,曾经于人类有什么作用,也不见记录。我见它峰险坡陡,在珠三角这个土地金贵之地却森林覆盖率达99%以上可以断定,在以前的千百万年来,最多是给人类提供了一块绿阴,这在视土地为宝的地方,观音山可谓是无用。这座无用之山,没曾想到在东莞饱受出口市场萎缩、原料和劳动成本上涨、产业工人流失等因素影响,东莞面临经济衰退时,却释放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能量。有人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我认为,能变“无用之用的人,是为大才”

在论坛上,有深厚佛学修养的文学大师谈佛,有道行高深的佛界高僧论佛。我因初涉佛事,听得似懂非懂。归来初读佛典,知佛以“担当为放下”提倡“无我之实践”,佛赐予人们的不仅有超逸的处世态度,也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境界。突出自性的禅宗激发人自立自强,以佛禅心性论为主导,就会促生不惜牺牲的精神、不畏强权的坚定信念。再加上禅家讲随缘任运、处处是禅,那么又何必逃避社会责任呢?

佛说,五百年的缘换来今生一次回眸。为那些美好相遇,相知相守,我愿在观音山向佛祈福,求取朋友、家人的幸福安康,吉祥如意。“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说温馨话,做善良人;笑看风云淡,坐看云起时,静守安然,淡墨尘世,欢喜人生。行游观音山,悟禅观音山,与佛结缘,赐我禅思,开我慧眼。这是我的收获。让世界充满爱,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观音山之行后的想法。

其实,对于一蹲佛,一座寺院,一座山的向往,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传说,一个故事,抑或是一个人,一个神灵,更多的是源于内心的那一份念想和信仰!促成我此行,就是因我有对文学的念想、对观音山的念想。没想到最后又收获了对佛的信仰!

因了观音山的美,因为观音山有佛,我因此愿意和观音山结缘。观音山!我还会来的!

作 者 简 介

覃太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国家和省地级报刊发表长中短篇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三百多篇,出版短篇小说集《秋天的诉说》小说集《生活象流水》上下卷,散文集《苏马荡的杜鹃花》《苏马荡的水杉树》 曾获恩施州文学创作奖,恩施州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长江丛刊》年度小说奖。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四面观音立平和,漳南此山即普陀

    四面观音立平和,漳南此山即普陀 黄 武 疆 观音 圣像 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平和天翔文化园四面观音落成 丁酉岁末(西元2018年02月07日),由天翔大德(黄六味,字殿翔,号天翔居士) ...

  • 晨之风散文《觉悟普陀山》

    辛丑年的暑假,我从中原之地,有幸来到海上仙山--普陀山,踏上这片神圣宝地,在香火缭绕里,实地感受了名副其实的佛国意蕴,圆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在这里,我的精神世界得到得到一次抚慰和陶冶,带来的觉悟是多方面 ...

  • 海天佛国普陀山

    2011年10月,一家三口同游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海天佛国"普陀山.10月2日,动车抵达宁波与当地朋友会合.10月3日,两家人一部车,共赴海上仙山.南海圣境. 舟山跨海大桥一路 ...

  • 美丽中国-696-:普陀山赋

    天地化万物,佛国兴海天.普陀山者,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道场也.五朝恩宠,千年兴革:香火鼎盛,声名广远.呜呼!宇内灵山,世外净国无双焉! 神圣普陀,佛教名山.溯源追根,安期生①首开入山先河:原号梅岑, ...

  • (启书原创)心中有禅意,何处不仙山——记灵泉山

    拜谒灵泉 走近这座距今一千四百余年的蜀中名刹灵泉寺,亲历幽山茂林.甘泉古宇,身处灵山秀水,聆听悦耳梵音,心中顿时就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宁静. 位于遂宁城东灵泉山的灵泉寺,与广德寺隔涪江相望.寺庙依山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福建邻居/刘永祥

    楼下住过一家南方人,福建泉州的,男姓陈,女姓王,来呼和浩特市十多年了.刚来时,夫妻俩带一孩子,卖水龙头.坐便等卫浴产品,给呼市市区及周边县城商店送货,起早贪黑,很辛苦:租的是一楼,既当住家,又当仓库.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一些不眠的夜晚/韦汉权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春满思源/刘景常

    美丽的思源,花事正浓,行政楼后面樱花大道两旁的樱花树枝干壮实.排列整齐,大朵大朵白色的樱花早已挂满了枝头.就连前一阵子长出绿油油小叶片的海棠也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一片灿烂.学校医务室西侧金黄色的麻叶绣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在路上,爱在杭瑞线之间/董金官

    那年初夏,没有太多行囊,只有一个黑色的单警装备包.里面装载着我的十七年寒窗,父母佝偻的背影,还有往后那一身藏青色戎装的责任.我记不清自己是如何把它从那辆大巴车的储物仓,挪到警校培训学员的宿舍,只记得自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道口街的老澡堂/马双喜

    豫北名镇道口镇,在历史上曾被冠于"小天津"之称的美誉.这是因为晚清光绪年间,道清(道口至清化)铁路.卫河水路和土路(道口至濮阳.清丰.长垣.内黄等地)相交于此,因此道口成为豫北重要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荆条/梁丽平

    牡荆,是书本上的学名,在民间叫荆条,是马鞭草科落叶灌木,其叶对生,幼枝.新叶为绿色,花成串,生于当年生枝条末端,淡紫色,花期6至7月,荆花最亦酿花蜜,在中国北方地区广为分布,常生于荒坡山地阳坡之上,常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飘雪的日子/李增强

    印象中的青龙湖,冬季有一种颜色始终让人向往如初.亦如三月的垂柳永远钟情于和煦的春风. 青龙湖是个人工湖,偏安于小城的西北部.原先是一座废弃的砖瓦窑厂,后来蓄水成就了今天的青龙湖.如今,这里遍植绿树红花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杏祭/郭建荣

    时下正是杏子黄熟时节,看着满树橙黄的杏子,在绿树的衬托下显得更加鲜艳剔透,忍不住流口水的记忆,又静静的漫步在脑海里. 小时候最喜欢这个季节,因为杏子熟了,它是冬去春来,山里孩子迎来的第一种水果,孩子们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淳朴民风在早集/陈广德

    爽利的一夜,在甜梦正酣的三更时结束.从临街的窗,又听见若有若无的阵阵"踏踏".哦,久违了,家乡早集的脚步. 这是窑湾,苏北小镇,京杭大运河从这儿流过.古时这河里有船,岸上有纤,纤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