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超3亿 4方面着手可有效保护心脏
来源:央视网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心血管疾病是5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病,常常突然发生、病死率高,因此也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统计显示,我国目前有约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防控形势严峻。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约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心力衰竭890万,高血压2.45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杨伟宪:在每四到五个中国人当中就至少有一个心血管疾病的病人,这个结果是非常高发的一个数字。心血管疾病有一些急性疾病,有一些慢性疾病,急性疾病有可能致死致残。即便在现在的医疗条件下,有很多疾病能够得到急诊的,疾病得到救治了,但是依然可能会造成后遗症。
心脏病是一类比较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我们常见的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都是多发的心脏疾病。在大多数人的认识里,心血管病是突然发生的,殊不知心血管疾病在发病前也是有迹可循的。容易疲乏,左侧后背、手臂疼,不明原因牙痛,嘴唇、指甲颜色发紫,下肢水肿等有可能就是心脏的求救信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 张健:在一个比较重的心血管病里面是有一些前兆来出现的。比如说心绞痛,常常病人会在劳力之后,比如上个楼、快步走了以后会出现心前区的发闷、疼痛或者不舒服,休息以后他就能好转;或者是心力衰竭,比如他出现了明显的下肢的水肿,生活出现了呼吸困难、夜间躺不平或者睡到半夜要憋起来等这样的一些相应的疾病的症状。
医务人员提示,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最好方式,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尽早就诊。
医务人员介绍,人体的心脏就像汽车的发动机,虽然动力很强大,但也是容易“受伤”的器官。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心脏也会因为遗传、环境和个体的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出现一些“故障”。因此,爱护心脏还必须做到定期检查,定期维护。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 杨伟宪:刚才提到的都是心血管方面的专科体检,专科体检可以早期发现你身体当中是不是已经有一些疾病存在了,比如血压的检测就能够早发现了,发现就能够把这些危险因素控制了,之后我们的疾病进程就减慢了。
医务人员介绍,心脏出现问题,治疗首先要通过药物进行控制。药物可以降低血压、血糖或血脂水平,控制不规则的心脏节奏,防止冠脉斑块进展或血栓形成。如果已经有一些心脏损害,也可以通过药物延缓病变的进展,甚至逆转病情的进展。此外,冠脉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手术的实施也可以有效改变心脏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无论如何心脏还是原装的好,因此,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手段。
医务人员介绍,很多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善待心脏,需要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做起,比如少抽一支烟,少喝一瓶酒。此外,定期监测和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也很重要。
医务人员指出,心脏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心肌细胞的不可再生性,所以心肌细胞一旦坏死或者变性,就会导致心梗、心衰、心律失常等严重的疾病或者并发症出现。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力衰竭中心主任 张健:我们已经通过血压的检测发现他血压高了,这样的病人要积极地去做生活的调整,比如低盐低脂的饮食或者是让病人吃降压的药物,让他把这个疾病控制在一个相对早期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展到心力衰竭甚至心肌梗死这么一些严重的状态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