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启丨我眼中的陌生人(随笔)

曾几何时,社会上开始流传一句话:不要和陌生人讲话。然后举出若干例子来说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危害,甚至有人专门到小学或幼儿园做实验,验证孩子们是多么容易轻信陌生人,呼吁社会和家长加强对孩子防范陌生人的教育,包括成人也应该防范陌生人。也许这种教育确实有道理,但我看到这类呼吁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总觉得这样把陌生人妖魔化了,并不能符合社会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化的高等动物,离开社会,独立的人很难生存下去。《鲁滨孙漂流记》里的主人公是艺术化的文学人物,虽然孤岛生存28年,但从失事帆船上搬下的大量物资构成了他存活下来的物质基础,作者还给他设计一条狗和一位叫“星期五”的奴隶相伴,缓解了他的孤独。但历尽磨难,鲁滨孙仍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列子.汤问》里钟子期凭一只“高山流水”的曲子便和陌生人俞伯牙结成了至死不渝的知音。《喻世明言》中羊角哀和左伯桃虽是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相逢恨晚,终成生死之交,情节虽有些荒诞,内容却感人肺腑。《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水浒传》中好汉们有几个不是由陌生人变为兄弟的?甚至《水浒传》一度被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看古今中外,有多少由陌生人而转为生死之交的佳话流传至今。

其实我们仔细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你会发觉,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多是身边的陌生人首先伸出援助之手。我在这方面感受很深:几年前的一个初冬夜晚,我下了晚自习骑自行车往三十里外的家中赶,那天傍晚时天气已开始突变,凛冽的朔风渐渐猛烈,风中夹着雪花,气温骤然下降。我硬着头皮踏上归程,因为前两天一直艳阳高照,温暖如春,我穿着单薄,才走几里路,便浑身冰凉,直打哆嗦。照这样,回到家不冻个半死才怪,怎么办?看到前面村里离路边不远的一所院子离透出灯光,我犹豫一下,决定碰碰运气,便骑到跟前敲门。大门开了,一位中年男子站在门里,问我有什么事。我告之来意,说身上太冷,想借件棉衣一用,改日一定奉还。男子没有丝毫迟疑和戒备,让我在院里稍等,回屋给家人说了几句话,便拿来一件半新的大衣让我穿走,并说还不还的无所谓。穿上大衣,我身上顿觉温暖,心里更为陌生人的雪中送炭行为感到热乎乎的。后来我及时送还大衣并表达谢意。

今年七月,我到杭州参加新高考改革培训会,需要早上五点到市体育场东门集合上车出发到宿州高铁站。四点半时我在小区门口打车,等了快十分钟,没有车。我性子急,不想再等。根据我平时散步的经验,几千米的路程我在二十分钟能跑到,于是我一路小跑,朝目标疾行。刚跑了不到二百米,一辆拉菜的三轮车“吱”地停在我身边,司机是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带着微笑问我有急事吗?我说到体育场赶车,他说正好到旁边的饭店送菜,可以捎我到地方。我推辞不掉,便坐到副驾驶位上。几分钟就到达等车点,我连感谢的话都没说完,小伙子就挥挥手微笑着离开了。

就在几天前,有段视频被疯传,内容是安徽灵璧县某校一名高一学生因家长未能满足其无理要求,在学校大门口毒打其母,以至血流满面。该学生的可耻行为引起了周围群众的义愤,立即制止其恶行并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逼其认错,还有人主动扶老人看病,视频内容看后让人拍手称快。而做出这一系列正义行为的恰是一群陌生人。

正因为我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温暖,我对社会、对陌生人便有了善意的回报。多年来,我帮助过众多的陌生人,夜里送过迷路的孩子回家,帮车子陷进沟里的司机抬车,给困境中的求助者捐款……也许没有人记得我是谁,但我觉得一切都自然而然,是我回报他人应该做的。

想想看吧,人自出生后,身边除了有限的一些亲人外,哪个不是陌生人呢?我们稍长大些,就要和各种陌生人相处。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何尝不是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过程。我们不可能每天都生活在亲人或熟人的身边,所以社会上不必把陌生人宣扬的如此可怕,更重要的是如何与陌生人相处才好。对孩子的安全要以看护为主,大家看看新闻媒体里,是高空坠落、溺水、在车里闷死等受到意外伤害的孩子多还是被陌生人拐卖的孩子多?反而是陌生人挺身而出,托举、救护孩子的新闻屡次见诸媒体。有必要从小让孩子生活在对社会戒备、不信任中吗?至于成年人上当受骗基本是“想巧有当上”,与人交往有种占便宜心理。殊不知“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最后吃了亏,便说陌生人交不得,现实中很多人反而是被熟人所坑,所伤害。

我觉得,生活开始富裕的人们,却整天过得提心吊胆,对社会,对陌生人充满戒备之心不是我们想要的社会发展方向,接受他人的善意和帮助,回报社会和他人以温暖和帮助,我们会更加热爱生活,因为我们更愿意生活在充满温情而不是戒备冰冷的世界里。

作者简介:

朱良启,男,现年47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新媒体《行参菩提》十大金牌作家。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一百四十余篇,30万余字。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0)

相关推荐

  • 闲来无事,多管闲事

    闲来无事,多管闲事 都说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是幸福的,无论吃饭.闲聊.走路,随时都能够遇到东家大婶子和西家大舅子,打个招呼.讲个笑话,时时都能体会到家乡人的温暖. 相比较而言,城市忙碌的生活节奏,进出家都 ...

  • 什么是善良_内心快乐

    这次作业是在<工业社会学>课上讨论了一些两难的问题后,让大家课下独立思考什么是善良.作业要求如下:每个人看这个问题都有不一致,也不是能够一步到位的,所以这次作业原则是"讲真话&q ...

  • 人为什么要善良?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文/未言 前段时间,一则令人心惊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 4月23号,一头成年野生东北虎,闯入了黑龙江省鸡西密山市白鱼湾镇临湖村. 当时,村民李春香正走在村中的小路上,没想到,下一秒自己就被飞速奔跑过来 ...

  • 顺风车带来意想不到的温暖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最先的感受是来自对当事人深深的惋惜,并愤怒的发出要求追责涉事相关方的声音.但与此同时,正如我那些亲朋好友表现出来的,潜藏在人内心深处,更多的可能是增加了几分对社会的警惕.也许正 ...

  • 朱良启丨难忘那时岁月(随笔)

    臧克家曾在诗中深情地描绘过一匹<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每次给学生讲解这首诗文时,一头骡子的形象便悄然浮 ...

  • 朱良启丨多情自古空遗恨(散文)

    公元868年,大唐懿宗咸通九年深秋的一天午后,这天天气真好,秋阳高悬,没有一丝风,湛蓝的天空,一望万里,偶尔有几团白云悠悠地从空中飘过.都城长安西市东北角的十字路口,独柳树刑场.大量的闲人正在朝这里涌 ...

  • 朱良启丨触动灵魂的一件小事(散文)

    在20世纪的1920年7月,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很短的小说<一件小事>,文中叙说了一件小事:一个黄包车夫在拉"我"前行的过程中,不慎碰到一位老妇人,"我" ...

  • 朱良启丨树梢“百灵”(散文)

    课间休息时,我习惯地抓过近期的几份报纸浏览,<安徽日报>上一则题为<"大喇叭"又响起来了>的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内容是安徽省明光市为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基层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高中岁月(续)

    人无论到了哪里,首先要解决的应该是吃饭问题,我进高中后因为住校,最方便的就是在学校食堂吃饭,事先三姐给我买了铁缸子,饭勺之类的.我开始疑惑为什么不是饭碗筷子之类的.实践出真知,我很快明白了怎么回事.我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高中岁月(散文)

    1987年8月初,正值盛夏酷暑,草木葳蕤.我们家里空气中弥漫着焦灼的味道,因为就在7月,我和三姐.妹妹分别参加了中考.高考和小升初考试,当时除了小升初容易些,高中大学都难考.当时即使是一所农村高中也不 ...

  • 朱良启丨母亲和她的土地(散文)

    根据我的生活经验,看上去中国农村田野广阔,土地纵横交错,不好分辨,实际上那些长满庄稼的土地物各有主,更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每块土地都有着自己的名字.它们的主人就像熟悉手中的纹路一样熟悉这些土地.小时候放学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里的初中岁月(续)

    中国是个盛行考试的国度,用考试来淘汰人,用考试来选拔人才.因为相比其他办法,考试还是比较公平的.于是一代代人便在考试中成长起来.当时小学升初中要考,初中升高中要考,高中考大学更是要牵动全社会的.80年 ...

  • 朱良启丨青春记忆中的初中岁月(散文)

    人生总有些事情让你难以忘怀.尤其是青少年阶段求学时的经历.在我人生整个求学阶段,记忆中最清晰的不是大学时期,反而是更遥远的初中时光.也许是因为条件艰苦难忘,也许是因为学习刻苦难忘,也许是因为那些教过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