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乳腺一般位于皮下脂肪层内,部分几乎与皮肤相连,因先天发育异常,乳腺始基未退化或退化不完全,致始基残留,从而形成副乳腺,超声检查多以高回声的类乳腺样回声为主,在周围脂肪组织的衬托下边界较清,内可见扩张的导管。副乳腺有3种常见表现:①有乳腺组织,无乳头;②有乳头,无乳腺组织;③既有乳头,又有乳腺组织。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乳腺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特点是起病慢、病程长、不易治愈、皮温不高、皮色不红,肿块未液化时触诊较硬,就诊患者多以乳腺肿痛、肿块形成为首诊症状。目前,有文献报道认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形成可能与各种原因导致的乳腺导管腔分泌物瘀滞、渗出,引起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图1 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分型:导管扩张型 例1,女,41岁,因左侧腋下肿块伴破溃1周余就诊。体格检查:左腋下皮肤暗红,可扪及一大小2.0 cm×1.0 cm肿物,可见破溃口流出浅黄色的浓稠液体。超声检查:左侧腋下可见乳腺腺体样回声,内可见范围约1.4 cm×0.5 cm的长条状混合性回声区,边界不清,还可见少量透声差的无回声,病灶一端向深方延伸,一端累及体表;CDFI:可见点状血流信号,并可探及动脉血流频谱。超声提示:左腋下副乳混合性回声灶,炎症伴脓肿形成(图1)。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结果示:符合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活动期改变。
图2 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分型:囊肿型
例2,女,32岁,因右侧腋下肿块增大伴局部疼痛2周就诊。体格检查:右腋下皮色无明显变化,可扪及范围约3.0 cm×2.0 cm的肿物,触及疼痛感明显。超声检查:右腋下可见乳腺腺体样回声,内可见范围约0.8 cm×0.8 cm的无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透声差,还可见细弱低回声附着;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腋下副乳无回声灶(内透声差),炎症?(图2)。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结果示: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改变。
例3,女,32岁,因左侧腋下肿块增大伴局部疼痛1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腋下皮色无明显变化,可扪及范围约5.0 cm×3.0 cm的肿物,触及疼痛感明显。超声检查:左腋下可见乳腺腺体样回声,内可见范围约3.1 cm×2.0 cm的混合性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还可见无回声区分布,探头加压可见流动感;CDFI: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腋下副乳混合性回声灶,炎症伴脓肿形成(图3)。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结果示: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改变。
例4,女,31岁,因左侧腋下肿块增大伴局部疼痛1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腋下皮色发红,皮温稍高,可扪及范围约4.0 cm×2.1 cm的肿物,触及疼痛感明显。超声检查:左侧腋下可见乳腺腺体样回声,内可见范围约3.6 cm×0.9 cm的混合性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还可见无回声区分布,探头加压可见流动感。CDFI:周边及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腋下副乳混合性回声灶,炎症伴脓肿形成(图4)。经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结果示: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改变。导管扩张型(图1):某一个或多个象限可见多条不同程度扩张的导管延伸至乳晕后方的输乳管,内透声差,可见局限性沉积的弱回声伴点状强回声,探头加压可见流动感,且无明显血流信号;囊肿型(图2):病变部位可见单个或多个厚壁囊肿,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内透声差,可见点状回声且未见明显血流信号,部分囊肿与扩张导管相通;实性肿块型(图3):多数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包膜不明显,边缘呈“蟹足样”改变,内可伴粗大的光点,后方回声衰减,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脓肿型(图4):病灶累及范围较广,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探头加压可见点状弱回声漂浮,部分病灶可累及皮下层或皮肤层,部分病灶可突破皮肤层与腺体形成窦道,周边及内部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鉴别诊断:①导管扩张型浆细胞性乳腺炎可见导管内弱回声沉积,探头加压有流动感,导管内可见弱回声且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可有效区分单纯性导管扩张及导管内乳头状瘤;②囊肿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囊壁较厚,部分形态不规则,内透声差,可与乳腺单纯性囊肿相区别;③实性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与乳腺癌的区别主要在于乳腺癌病灶边缘有粗大滋养血管深入肿块内,且频谱呈高速高阻型;④浆细胞性乳腺炎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临床表现相似,均具有红、肿、热、痛等特点,但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一般有哺乳期病史。参考文献: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1,32(4):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