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喝酒对心脏好?男性可以喝更多?
本文约1600字,阅读约需2分钟
- 目录 -
1. 喝点小酒?
▎ 怎么算适量饮酒?
2. 标准是怎么来的?
▎ 尽量安全
▎ 吃了没事
▎ 可以接受
3. 我能喝多少?
▎ 尽量安全
▎ 吃了没事
▎ 男的更应该少喝
4. 相当于多少酒?
今天的微博热搜第一名是赖宝突发心梗去世,赖宝是一位年轻的创作者,今晚还去听脱口秀的编辑对他的离去表示了惋惜。
我在几年前也听说过他,是因为有人给我讲了他在酒局上的一些事迹,我搜了一下他的微博,发现他过去十年曾多次宣布自己要戒酒,还自嘲假如开淘宝店卖酒估计都不够自己喝的,可见平时确实喝了不少酒。
喝酒会不会导致心脏病?少喝点对心脏有利?一直以来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今天就来仔细聊聊。
十几年前我就听爱喝酒的宣称喝酒可以疏通经络,让人更舒服还能预防心脏病。
如果少量饮酒,确实血管会舒张、血压会下降,除了短期的影响,也有很多的流行病学分析真的发现,小酌两杯的人心脏病相对更少一些。
总体来说呈现一个J型曲线。
不过之所以它有争议,因为也有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了不一致的结论,有学者解释酒精的保护性效果是由于不同的收入水平导致的结果,上个月还有一项新研究调查了美国成年人中低度饮酒与中度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稍微喝点酒的人群整体认知得分更高,呈现明显的U型曲线…… [2]
毕竟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还是不要指望喝酒对心脏好了。
而且很容易你就喝得太多了。
| 怎么算适量饮酒?
按照各国膳食指南的意见,大体上可以按照男性每周少于15杯,女性每周少于8杯算作轻度至中度的饮酒。
我国过去20多年的膳食指南版本中,一直也是将女性一天不超过15克酒精,男性不超过25克酒精作为一个限量标准。
明明科学数据都是公开的开放的,然而各国的膳食指南给出的饮酒量却会有差别,这是为什么?
膳食指南更多时候是一个决策,要考虑很多的因素,不仅仅是科学角度,还要考虑经济水平、物资供应条件、文化习惯等等,即便从科学角度,在制定酒精推荐量时也有三种不同的划定方法。
| 尽量安全
第一种就是把推荐摄入量设在理论上的最低风险暴露水平——只要是有点风险,这种东西就不应该摄入。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酒精与超过200种疾病和伤害有关,最显著的是酒精依赖、肝硬化和癌症,20到39岁的年龄组中,约1/4的死亡人数可归咎于酒精。
酒精它是1类致癌物,而一个东西如果确定对人类致癌,很难说某一个值是绝对安全的,应当尽量避免。
于是很多人将其作为理由认为应当滴酒不沾。
| 吃了没事
还有一种方案是找到一个曲线上的切点,从这一点开始,数据上来看该变量开始带来了伤害,低于这个值不会增加风险(甚至有积极影响),那么就以这个值作为限量。
| 可以接受
第三种方案就是将推荐量设在一个风险相对低,还可以接受的剂量上。像是澳大利亚还有英国就选择了最后这一种方案,那么他们的给出的推荐量就会相对高一些。
不同人对于风险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你大体上了解一下它的危害,自己做出选择、承担后果即可。这里可以参考一下最新的数据。
6月15日发表于《酒精与药物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加拿大地区饮酒的数据,统计了饮酒量与酒精引起的死亡以及住院时间的数据。
| 尽量安全
结论认为,只有当饮酒量每天控制在10克以内,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酒精而引起的各种疾病风险。也就是说按照前面【尽量安全】来看,这个值应该是10克。
| 吃了没事
如果考虑的是喝酒之后各种风险不至于明显增高,他们统计后的结论是:男性每天不超过12克,女性不超过17克,你为了好记一点,可以按照男女平均15克「吃了没事」来记。
| 男的更应该少喝
这里解释一下,中美的膳食指南中给男性的酒精限量都会比女性的多,主要是考虑到体重以及肝脏对酒精代谢的能力。
然而这项研究考虑了饮酒会导致的各种死亡与住院情况。比如癌症、消化系统相关以及与伤害有关的住院情况,还包括一些精神类疾病等等。
其中的结果可以由这张图看出,男性更应该少喝一点。
我喝的量有没有超标呢?可以简单换算一下。
在研究中一般给出的数据是以纯酒精来作为计量,日常生活中知道酒的体积以及酒精度数,同时考虑到酒精的密度大概是0.8克每毫升就能换算了。
(A毫升的一瓶酒,酒精度数是 B VOL/Alc。里面的酒精量就是 A除以100乘以B再乘以0.8)
举例:500毫升的 5度 啤酒,里面是500/100*5*0.8= 20 克酒精。
15克的酒精,大约相当于:
啤酒450毫升
葡萄酒150毫升
38度的白酒50毫升
高度的白酒、洋酒30毫升。
你喝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