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吴启桂:听书

听书

文:吴启桂

小的时候,晚饭后左邻右里喜好到我家串门,时间久了,这座百年老屋俨然就成了一处聚众场所。

那时潘村乡下还没通电,也没什么娱乐消闲。庄上一张姓中年人,落户这里前是江苏睢宁一供销社会计,颇有些文化,会讲评词,庄邻就常常晚上邀他讲古说书。

天一擦黑,邻里们就草草地喝了二碗稀饭,拖着劳累一天的疲惫身躯,相继来到我家。家里的板凳就那么几条,他们相互谦让一番后,最终落到几位年纪大些的人屁股下面。有人坐在床沿上,有人坐在门槛上,有些人干脆就蹲在地上。

父亲拿着烟,在张罗着众人,母亲和几位婶娘,一边拧着麻线①,一边唠嗑着赵家的二表叔多灌了几杯“猫尿” ,回家把二表婶打了;李家的小孙子淘气,把三大爷的烟袋扔茅厕了。老张则傲然地坐在条案前的方桌旁,叼着烟,端着茶缸,夸张地翘起二郎腿。那时的小学生是没有课外作业的,我坐在奶奶身边,一遍一遍地擦抹着煤油灯罩,试图把石灰水粉刷过的屋里照的更亮些。

估摸着人到的差不多了,我给老张递上一小块木板,就当着惊堂木。有抽烟的,赶紧给老张递上一根“大铁桥”牌烟卷。

老张接过香烟,喝了口水,咂咂嘴巴,清清嗓子,五指往后梳理一下头发,待众人目光都投过来时,惊堂木“啪”的一拍,就算是开场了。

一般首先说一段小故事,俗称“书头子”。就像现在的电视剧播放前,先来一段广告,除了“掺水”延长时间,也等待一下迟来的人。讲的无非是公子家道中落,历尽磨难,千里寻亲而被拒之门外;要不就是书生赶考,夜宿山寺,千年狐仙线牵姻缘一类逸闻怪谈。

评书说的大都是金戈铁马的历史传奇,我最喜爱听的是《三侠五义》、《隋唐演义》,评书里的展昭形象,远比长大后看的电视剧《包青天》里的大侠忠肝义胆的多。说到罗成大战刘黑闼,苏士方见死不救,马陷淤泥河,这河就是家乡的护岗河下游苏庄一带时,我曾和小伙伴们,天真地去寻觅玉面寒枪的踪迹。近年在苏庄发生的盗掘古墓事件,以及苏庄是苏定方后裔居住之地的有待考证,或许,这个有着诸多历史传闻的村庄,真的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

随着老张那略带沙哑的苏北口音,一屋子的人就被带进了故事。

听着听着,或唏嘘连连,低眼泪湿了衣袖;或慷慨激烈,忿恨咬痛了嘴唇。我趴在桌上,手托着腮,想着怎么西宫娘娘总是坏女人呀,想着想着就睡着了,等头磕到桌上醒了,发觉已丢了一大截,心里很是懊恼,第二天总是缠着奶奶追问漏听的那一段。

往往故事情节进展到兴会淋漓之处,众人听的意犹未尽之时,老张会蓦然声音低转:“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然后干咳几声,戛然停住。

满屋子的人,立马把心提到嗓子眼,婶娘们打麻线的线锤②也掉到了地上。看着老张那故弄玄虚的模样,他们是满脸的失落与无助,两军对垒、将帅交锋让他们牵肠挂肚呀!

这时候总有会事的人,赶忙起身上前,给老张递上一支香烟,识趣地随手把剩下的小半包,也丢在他面前的桌上;另一个人很合时宜地拿着火焾③把烟点着;我也抱着水瓶,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的后面,给他倒了满满的一茶缸水。

老张接过烟卷,猛吸一口,吐出一个漂亮的烟圈,“呵、呵”二声,惊堂木一拍:“上回书说到......”,原文再续,书接上回又接着说了,声音明显高亢的多。

满屋子的人,这才重重地把悬着的心放下,婶娘们线锤飞转,又拧起了麻线,我也顿觉睡意全无,睁大眼睛紧盯着老张的嘴,生怕听漏一个字。

入夜,灯光迷离,乡下的夜晚寂静而安详,只有这娓娓道来略带沙哑的说书声,在见证着人生的一场又一场花开花谢,春夏秋冬。

后来,刘兰芳、单田芳的评书热播,一度催生收音机的脱销;再后来,录音机、电视机的评书视听,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再后来,电脑、手机的普及,在线听书也应运而生了。

随着大众娱乐方式的日益丰富,在乡下就没有说书的了,也就更没有听书的了。

注释

①拧麻线. 借线锤旋转之力,把线麻纤维拧成细线,用于衲鞋底,做布鞋之用。

③线锤. 用牛腿骨制作的砣型物件。

③火焾. 用晒干的玉米花絮,搓成绳索,点燃后经久不息,那时火柴十分紧缺,留着火种。

给读者的一封信

(0)

相关推荐

  • 散文天地 / 张扬:听书

    听书 张扬 儿时乡下,可读的书甚少,无论昼长夜短,还是昼短夜长,排遣寂寞的最好方式是听广播. 当时,海鸥牌和长江牌最为流行.像我的祖父,年岁一大,视力减退,看电视不方便,床头总会叽里呱啦不停地响着收音 ...

  • 她张开怀抱,递上红唇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小寒   推开窗户,看了看干枯的树 怀疑寒冷会将它灌醉 春风也叫不醒   关闭窗户,想了想爱人和孩子 重叠的雪花覆盖了原野 一行脚印沉睡 ...

  • 簪与钗

    文:马于越 聂传安 现在因有智能手机,学习的方式也多了起来. 一班马于越同学常用手机听书.有一天,在她听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时,突然一个细节让她一惊! 这个细节与两个发饰有关. 簪与钗 & ...

  • 父亲读书给我听【一起过父亲节】

    一天,天上飘着小雨.顶着细雨,我从小城赶到乡下,来到外甥女家做客. 父母早就到了,客来客去,热闹嘈杂.父亲坐在墙边,戴着眼镜,正在看着<贺龙传>,母亲陪着三个妇女正在打花牌. 与父母打了一 ...

  • 吴星娆:《长安花》 【最新古风+同步】

    [00:02]<长安花>[00:04]演唱:吴星娆[00:06]作词:吴星娆[00:08]作曲:吴家栎/吴星娆[00:10]编曲:杜坪/吴家栎[00:12]戏腔:龙女[00:14]和声:苏 ...

  • 臭虾酱

    ​虾酱,又名臭虾酱,是以各种小虾加盐发酵后而成,我国沿海地区很多地方都有糟酱的习俗,家乡滨海新区的汉沽就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叫"臭虾酱",是因为它有一股淡淡的臭味.不过,这种臭不是 ...

  • 推荐 | 吴启桂:過年了,你还记得那忆苦饭吗?

    過年了,你还记得那忆苦饭吗? 作者:吴启桂 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过年的格调也越来越高,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都移到酒店了,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岁除早上的忆苦饭.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大年三十的一大早上, ...

  • 推荐 | 吴启桂:疫情之下,人性的光辉与伦理的缺失

    写在前面 阴历庚子年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过大年. 年关将近,各式各样的年货.迎祥纳福的春联.温馨浪漫的微信.精美别致的贺年卡片,无不写满醇香的年味,弥漫在张灯结彩的城市.乡村.大街小巷...... 平地 ...

  • 推荐 | 吴启桂 : 初夏,最是河虾味美时

    文/吴启桂  "今天的河虾这么小,还卖六十块钱一斤"!爱人把塑料袋里的虾倒进盆里,嘟囔了句,明显的很,抱怨河虾卖的太贵了.         上个月,在酒店一跤摔的髌骨骨折,从医院回 ...

  • 推荐|吴启桂:天冷了,就回来

    天 冷 了 就回家 作者|吴启桂 编辑|董祖芹 照片摄于琅琊山 临来新疆的那个傍晚,母亲把我送到老屋后的路口,拽拽我的衣襟:"听说那里比国外还远,天冷了就回来!" 望着母亲的满头银 ...

  • 推荐|吴启桂:走进月山,探幽千年古寨遗风

    走进月山,探幽千年古寨遗风 文|吴启桂 三月初,疫情趋势向好,公路交通陆续恢复.我们一行前往皖西南的宿松,去交接一处湖面的转包事宜. 到达地点时,已是傍晚时分,又下起了小雨,对方交接人员在防控卡点执勤 ...

  • 推荐|吴启桂:故土难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故土难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文|吴启桂 - 三年前,我从皖东小城明光,来到天山脚下的戈壁荒漠.         八千里路的颠簸,从楚风吴韵的江淮之滨,到了萧芜寂寞的戈壁深处,在一个叫日尕依勒克的 ...

  • 推荐|吴启桂:茫茫戈壁,现代版的“驴驮水”

    茫茫戈壁,现代版的"驴驮水" 作者∣吴启桂 五月,携一缕浅夏的清香,走进江淮之滨,恬淡而舒缓,而北疆的荒漠深处,细雨凋零,轻雾漫山,风裹夹着雪花,不紧不慢地飘着,半天也着不了地. ...

  • 推荐|吴启桂:荒唐之人荒唐事

    荒唐之人荒唐事 ○ 文|吴启桂 这是发生在我家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当地也多有人知,文章的目的:看淡得失,放弃恩怨,邻里和睦相处,共建和谐家园! --题记 老家皖东明光潘村的张联,文革期间曾与同学&qu ...

  • 推荐|吴启桂:吴棠与津浦铁路轶闻

    吴棠与津浦铁路轶闻 ○ 吴启桂 津浦铁路,由天津至南京浦口的铁路干线,1908年开工建设,1912年全线建成通车.1968年9月,南京长江大桥落成,津浦线与沪宁线贯通运营,津浦铁路也就成了京沪铁路的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