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 古人的端午节比现在有趣多了!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因5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天气,又名“端阳节”。但现代人除了吃粽子之外,再没有其他有意思的过节方式,古人的端阳节可热闹多了!
《午瑞图》郎世宁 画中瓶插蜀葵、榴花、菖蒲,盘内是樱桃和杏,边上还散落着粽子
渔公子很想跟大家过一个与众不同的端午节,所以借乾隆皇帝的宫廷画师徐扬的《端阳故事图》告诉你,端午节还能这样过!
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唐代端午节流行一种据说是宫廷内流出的“射粉团”游戏:剥开几个用艾草汁浸泡过的黄米角黍(粽子),切成小块放在漆盘中,让客人们用特制的小弓箭射粉团,射中者就能得吃。
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最效验
端午也是上山采药的季节,据清顾禄《清嘉录》卷五记载:“土人采百草之可療疾者,留以供药饵,俗称‘草头方’。”与采药、采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也是古人野外游艺的遗俗。
《群婴斗草图》局部 清 金廷标
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鸲鹆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八哥”,端午时节正是它繁殖的时候,虽然长相其貌不扬,但因为性情不惧人,多吃害虫,也会模仿人语,所以很受小朋友的欢迎。
观競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此项活动源于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在该日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了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不仅立“端午节”纪念屈原,还大力支持龙舟竞赛。
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
汉代从武帝开始,端午赐枭羹给百官食用的做法,实际上史不绝书,一直到清代都有。“枭”在古代是“不孝”的象征,因为这种恶鸟自幼食其母亲,所以最早是皇家祭祀的贡品,后来成为宫廷晚宴的一部分。赐枭羹给百官不仅是为了维护孝道,更是为了驱逐朝廷中的恶人。
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这是晋新平太守周处写的《风土记》。鹜是鸭子,黍是粽子,烹鹜角黍,就是煮鸭子裹粽子。看来在周处那个时代,端午节除了包粽子,还要煮鸭子。
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俗话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那时人们把艾草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空中,剪成虎形,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
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汉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而且丝线因为其流线的形态,让人联想到“长寿”这一美好的寓意,如同“长寿面”。
其他人还看
067:九九重阳节,你最爱看历代名家画的哪副菊花图?
106:有画为证,300年前的西瓜跟现在的根本不一样
059:当动物有了季节的颜色
回复完整数字获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