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ze the Moment VS Remember Me:《寻梦环游记COCO》
作为一个看过所有PIXAR作品的忠实粉丝,自然不会错过今年最重磅的动画片《寻梦环游记COCO》。不过,请允许我小小的吐槽一下中文片名翻译,拜托不要每次都要搞成左一个总动员,右一个XXXX记。其实如果做不到信达雅,那就简单些,直译即可。毕竟现在大家对于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已经不再像二三十年前一样那么陌生了,随意点就好。
关于这部赶在圣诞节档期前上映的作品,已经是铺天盖地的好评。而且按照PIXAR一如既往的表现,叫好又叫座才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COCO》不仅横扫各大颁奖典礼,大有提前预定201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势头,节节攀高的票房数据也表明了全球观众的认可程度。
仅仅中国一地市场,截止12月5日,已经斩获票房5.49亿元人民币,这一成绩意味着这部事先并没有被广泛看好的作品已经超越了《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成为了有史以来在大陆市场最卖座的皮克斯电影了。而且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在于票房曲线分布,一般情况下都是高开低走,而《COCO》却是低开高走,后劲十足,说明观众的眼睛经过这么多年各种水品层次不齐作品的熏陶,已经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我们不会那么轻易地放过任何一部真正有含金量的高水平作品。
那么我们就来八一八为什么这部电影会这么火吧?
《COCO》的整个故事主线是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我们并不熟悉的墨西哥文化,其中最核心的元素是当地的特色节日,亡灵节。亡灵节有点类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清明节,都是阳世中的人们用来缅怀已经故去,长眠阴间的亲人。不过和中国文化中偏于祭奠,略带感伤的氛围相比,墨西哥人民的做法有所不同。在他们的眼里,一个人的死亡是可以分为三重阶段的。
第一重,呼吸停止,通常意义上的生理死亡,一个自然人的生命结束;
第二重,举行葬礼,代表着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到此结束,不再延续;
第三重,如果说前面两重和其他国家大同小异的话,最后一重则带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深刻体验,那就是遗忘。影片的一条主线就是如果后人不再记得已经故去的先人,那么那些生活在阴间的先人将会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终极死亡,化为尘埃,随风散去,不再能够通过万寿菊搭成的花瓣桥在亡灵节钟声响起的时候回到人间,他们在人间和阴间的一切痕迹将会被彻底的抹杀,再也不会有人记得他们。这是一条贯穿整部影片所有矛盾冲突的最重要线索,并且直接推动了情节的逐步展开;
整部影片围绕着这条线索一点一点展开,其中最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无疑是片中无处不在,原汁原味的墨西哥元素,使得一百零五分钟的影片成为了一场魔幻璀璨,声光电济济一堂的墨西哥文化盛宴。
我们会在片中看到:
五颜六色,最具墨西哥特色的色彩运用,使得整部影片的色调异常温暖,即使是用来表现死亡这一通常是和黑色,冰冷,严酷链接在一起的主题,也显示出了主创人员独具匠心的设计;
如果说充满了墨西哥味儿的英语证明了影片制作的专业性,那么那些一响起来就好像按下了变身开关,让人忍不住想要跳上桌子,脱去外套,一秒钟也不愿意多等,马上就摇头晃脑,翩翩起舞的音乐,无疑是直接走进了观众的心底深处;
还有招牌的墨西哥食物,TAMAL, 厚厚一层玉米粉里裹上鸡肉或猪肉,各种蔬菜,必不可少的辣椒和酱料等等,用玉米壳包起来蒸,很像中国的粽子,就是老奶奶在小孙子米盖盘子里面高高堆起的那个东东;
除此之外,鼎鼎大名的墨西哥无毛犬,遍布全国各地的家庭小作坊,类似主人公家的制鞋手艺,在各种影视作品中频繁亮相的宽边大檐帽,在各个大小城市必备的标志性建筑中心广场,还有在片头就随风飘舞,顺便带出了整个故事节奏的墨西哥剪纸等等,点点滴滴,不胜枚举,既烘托了影片的主题元素,又恰到好处地融合在每一处情节之中,足见主创人员的用心之处。
由此可见,这并不仅仅是一部温情脉脉的动画片,几乎赋予本片一个全新的角色,那就是墨西哥文化的宣传介绍片,特别是对于那些想去或者马上就要动身去墨西哥的朋友们,实在是来的再合适不过。
顺便替自己打个广告,如果哪位想再多了解一点墨西哥,不妨看看这篇文章:每次想到墨西哥就会心潮澎湃。这里还要为PIXAR的精良制作多说两句。
我们会看到每个人物,包括alebrije和Dante的眼神光,别看这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细节,却赋予了每个角色顾盼生辉,独一无二的神韵。
我们会看到衣物的褶皱,皮肤的纹理,以及全片最出彩的设计,如何把一向阴森恐怖,哥特风十足的骷髅变成和蔼可亲,好像有了生命一样的玩偶,只有这样才不会把随同父母走进电影院的小朋友下的哇哇大哭吧。
当然,整部影片中最令人觉得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莫过于COCO,家里的老奶奶,满脸的皱纹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牙齿掉光之后自然而然形成凹陷的两腮,年纪太大而变得渐渐迟钝的反应,老年人特有的细小动作和表情笑容,虽然全片从头到尾老人家都几乎是在于轮椅为伴,说过的台词不过寥寥数语,但是那些凝聚在COCO老奶奶身上点点滴滴的小细节使得老太太无愧成为全片的灵魂人物,而且在她身上我们也再次看到了PIXAR强大到傲视群雄的技术能力。
以上已经有了太多的溢美之词,不过如果《COCO》技止于此,那么只能说这是一部迪斯尼的作品,还不能说是PIXAR的电影。
因为PIXAR之所以与众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所有人中最会讲故事的那一个。
Seize the Moment VS Remember me。
到底是个人理想第一还是家庭第一?很多人把这一条归结为影片的第二条线索,到底是像年轻时的埃克托一样抛妻别女,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四处流浪还是安分守己的守着一个制鞋小铺子,一家人平平淡淡,其乐融融。哪一种是更幸福的生活?
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因为这两者并没有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对立关系,追求梦想和家庭观念并不是一对儿矛盾的存在。并且,我觉得两者如果能够处理得当的话,应该是相得益彰。包括从影片的结尾场景来看,制造对立的矛盾并不是导演的初衷。
墨西哥的文化受到其宗主国西班牙影响颇深,和他们的地中海好邻居意大利一样,都是特别重视家庭观念的民族。《COCO》片中温馨的家庭团聚主题,在另外一部电影《教父Godfather》中也曾经有过特别传神的类似描写,比如家庭聚餐,无论从灯光,还是配乐,乃至台词撰写,人物性格刻画,情节设计都体现了这一点。
回到《COCO》本身,看完影片印象最深刻的一句台词莫过于“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遗忘才是!”无论是亡灵节的起源,还是摆在供桌上的先人照片,以至于埃克托为什么一定要在女儿COCO生命逝去之前再见她一面,都是暗含了这一主题:让我们感到害怕恐惧,感到伤心遗憾的并不是肉体的逝去,而是被人忘记。如果没有人再记得你,那你就是真正离开了这个世界,而且不会再回来。
而家人,是我们最深的纪念。
墨西哥人每年会在亡灵节怀念故去的家人,通过瞻仰他们的照片,清扫整理他们的墓地,以及供奉他们生前最喜欢的食物等等,种种行为无一不是在缅怀亡灵,表达思念。
这个和中国人的清明祭扫习惯又是何其相似啊。
重视家庭,重视传承,重视血缘亲情,是中国人延续千年的文化DNA,也是整个民族向心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无论是客居海外,还是身处神州大地,几千年来中国人都顽强地保持着自己以家庭为组织单位的社会结构,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自己的文化传统。
但是随着近代百年的战火蹂躏和时代巨变,使得原本牢固维系的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但是同时在重组的过程中又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诸如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人员流动的日渐常态化等等,使得我们越来越忙,越来越快,以至于很多时候已经忘了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比如,朋友,你还记得最近一次和全家人一起吃饭是什么时候了吗?或者最近一次陪爸爸妈妈好好聊天又已经过去了多久?
个人奋斗和重视家庭一点也不矛盾。
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我们越走越快,越走越远的时候,是不是越走越孤单?以至于我们都已经忘记了彼此,最后,也就没有人再记得我们,那么,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
我想这才是《COCO》想要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