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细节告诉你非暴力沟通的技巧
说起暴力行为这件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走在街上看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进行施暴、殴打,其实这样的行为被很多人误解,以为这就是暴力沟通。
其实暴力沟通并不是外面的叫骂,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外在表现包括藐视他人、指责他人、打断他人谈话、拒不回应,脱口而出的评论等等。
这些都可以让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产生隔阂,这些行为就是暴力沟通。
其实语言暴力,比肉体殴打带给人的伤害更深。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切暴力的行为不经斗争就使对方屈服,却不能让对方从心里顺从。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他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帮助世界各地无数的人让他们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过上和平与幸福的生活。
今天就来分享书中三个重点内容,分别是:什么是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在乎体会对方的需要,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倾听他人。
1什么是暴力沟通
暴力沟通不是说和对方有了冲突才叫暴力沟通。
在沟通中,语言“暴力”也是常常被我们忽视的。如果我们因为缺少爱,忽视他人感受和需要,给对方造成伤害也叫暴力沟通。
暴力沟通一般有4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道德评判:道德评判是用道德的标准来指责和批评一个人。
如果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和我们所做的完全不同,也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就会多加评论。
例如,孩子上学的问题,妻子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有所成就,可丈夫对孩子考哪所大学并不关心,只要孩子健康就好。
虽是同一件事情,夫妻之间的思维格局、价值观完全不同,这时妻子很容易说些严厉的话,顶撞丈夫。其实这样的沟通方式就是在使用暴力沟通。
比如,一个太太做什么事情都想追求完美,另一半却做什么事情都很随意。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在生活的小事上很容易出现争执。
如果他们愿意在生活的细节上留意观察彼此的需要,就不会出现争吵,也不会将过错归咎于对方。
生活中这些例子很多,当一个人所做的事情不符合另一个人价值观的时候,我们就容易指责他人、推卸责任。
第二种比较:《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丹·格林伯格揭示比较对我们的影响,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的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的行为。
打个比方,如果在一所学校里,两名同学是同桌,a同学的笔精致好看,b同学的笔只能写字,外表并不好看。如果b同学和a同学进行比较,b同学就会心情低落,感到自卑。
比较也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体会不到他人对自己的爱。
第三种回避责任:回避责任也是人的天性,但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去做,因为是公司下达的命令。
例如,保险公司的小张,领导在3月份安排签单比赛,一个月签10个保单,会额外发送2000元的奖励。为了赢得奖励他不得不去努力工作。
第四种强人所难:强人所难是指我们使用强者手段,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
比如,妈妈对孩子说:“今天你不想练琴,就不能看动画片了。”其实这种强迫的教育并不能给孩子带来愿意练琴的改变。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父母胁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父母误以为自己是对孩子负责。其实这些强人所难的行为正在伤害孩子。
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非暴力沟通,留意观察他人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强人所难,这些都是在使用暴力沟通。
其实,在人与人交往中我们要观察,不做评判,从对方角度出发,用心体会他人感受,让对方感受到爱。
只有明白什么是暴力沟通,我们就会心平气和的朋友谈话,拒绝暴力行为。
2非暴力沟通在乎体会对方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3个要素:是需要。
任何一个人都渴望听到赞美、鼓励的话,不愿意听批评、指责的声音。那么,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以下3种选择:
第1种谁的责任:如果有人邀请你12点看电影,约定时间到了,然而他并没有准时来,给他打电话还在路上。
如果这时我们看重的是守信用,就会感到不耐烦。如果我们并不着急,因为电影还没有开始,就不会在意他是否晚到。
同样的一件小事,需求不同,感受也不同。
第2种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时,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更看重的是信任。
第3种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在某个时间段,我们看到一个人非常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举个例子:
A:你昨天没来上班,我很失望。
B:昨天你没来上班,我很失望,我想让你帮我办点事。
在上面的例子中,A认为,他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B认为,他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就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给对方。
家长会和孩子说:这次考试成绩不好,妈妈很伤心。
其实妈妈在告诉孩子,妈妈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导致,孩子看到妈妈很痛苦,孩子会有内疚感。为了迎合妈妈,孩子会努力学习。
然而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并不能产生对学习的热爱。
当我们愿意来感受他人的需要,我们就会有所行动,甚至愿意改变我们的想法来满足对方。
如果我们自身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我们所看重的是信任,我们很容易会伤心。
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当我们提出需求的时候,要清晰说出自己有什么需要,这些都是非暴力沟通。
在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中,其中第三个要素,是观察对方有什么需求,我们观察了解他的需求之后要及时的满足对方,才能让沟通变得更加融洽。
3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倾听他人
如果一个人只提出明确的请求,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就会导致和他人的交流困难。
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和了解我们的处境,期待有真实的反馈。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他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上与人有联系。
作者认为,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的需求。
但往往许多人缺失这种能力,他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懂得倾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一个人很伤心,我们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让对方不舒服,让他感觉你并没有顾念他的感受。
所以,我们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之前,先了解是否是对方真正想要的答案。
比如,一天女儿穿了一条纱裙,自己拿出手机在拍照,还说自己不上相。这时母亲大声说:“我的女儿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
这时,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母亲一眼,并用很大的力气把门关上。母亲发现此刻的安慰并不合适,也许女儿只是希望母亲留意她的感受。
全心倾听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还需要为他人做出及时的反馈。
在非暴力沟通四个要素中,倾听他人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提出建议我们是怎样理解问题的。
如果我们已经准确明白他们的想法,这时的反馈就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状况。
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如果我们处在痛苦中,没有心情倾听他人的需求,这时如果能察觉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倾听他人。
曾有人说过,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够听到别人的声音。
无论是在痛苦中或心情愉悦时,留心倾听他人,就能了解他人真实的需要,这里给出了3个方法。
首先,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察觉并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能快速调整好心态,来倾听他人。
其次,大声提出请求:一天父亲筋疲力尽下班回家,看到两个孩子因为一个布娃娃在争吵,这时父亲实在没有力气去了解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于是,大声提出请求,父亲说他很痛苦,现在不想过问你们的事情,只想安静休息一下。
8岁大的女儿停下来说,你愿意和我们说说话吗?如果能够直接地表达我们的痛苦,即使对方也处于痛苦之中,有时她能够意识到我们的需要。
如果刚进屋就冲着孩子大声喊叫,你们可不可以乖一点,在外面工作一天好累。当时父亲并没有说什么话指责孩子,只是大声地提出请求,提醒孩子注意父亲此时此刻的痛苦和需要。
最后,换一个环境:在心情烦躁时,我们需要时间和空间来调整状态,等平静下来再回来处理事情。
到这里,《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就解读完了,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首先,暴力沟通不是说和对方有了冲突叫暴力沟通,其实语言暴力比殴打带来的伤害更深。
暴力沟通通常有4种表现形式,第1种用道德标准指责人,第2种常常和别人比较,第3种不愿意承担责任,第4种用强者手段,强迫别人做事情。
其次,非暴力沟通体会对方的一个需要,每个人的需求各不相同,那么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体会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以及体会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最后,如何运用非暴力沟通倾听他人,倾听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用心聆听对方的需要和请求。
只要我们留意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无论是工作上的事情,还是家庭中的事情,我们扮演的角色是知道对方的需要后,才能在沟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愿我们熟练地运用非暴力沟通的4个要素,来帮助自己化解沟通中的一些矛盾。了解他人真正的需求,建立彼此爱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