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佛罗伦萨(3)
从伊特鲁里亚时期起,意大利的这片地区就一直在致力于创造自己的非凡遗产,这就意味着,这里充满了美景和乐趣。
佛罗伦萨大教堂是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地标性建筑。其顶上覆盖着红砖的穹顶由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设计,这是一座美得惊人的建筑,它那令人啧啧称奇的用粉、白、绿三色大理石装饰的外立面、优雅的钟塔占据着中世纪风格的城市风光的主要位置。
这座大教堂于1296年由锡耶纳建筑师阿诺尔福-迪-坎比奥始建,几乎花了150年的时间才得以峻工,直至1436年才封圣。
主教堂通常也叫做圣玛丽亚百花大教堂。是13世纪末,行会从贵族手中夺取政权以后,作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而建造的。它的设计和建造过程,技术成就和艺术特色,都体现着文艺复兴这个崭新时代的进取精神。
大教堂新哥特式风格的正面是19世纪时由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设计的,用以取代在16世纪拆毁了的未完工的原建筑。
其中最古老也最明显呈现出哥特式风格的部分是教堂的南翼,教规门从中穿过,这是一件14世纪中期的新哥特式作品(从这里进去,可登上穹顶)。
看过震撼的正立面以后,大教堂宽敞的内部(155米长,90米宽)的装饰却出乎意料的简单——因为神职人员的古怪习俗,大多数珍宝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都被挪走了,很多珍宝都在新建的熠熠生辉的大教堂博物馆中陈列。
其内部的许多地方也出人意料地世俗(因为教会没有为这座规模庞大的大教堂支付费用)
十字形翼部的左(北)翼和多角形室之间的是“弥撒圣器安置所”。
大教堂中的这座85米高的钟塔由乔托于1334年开建,
最被历史称颂的在主教堂西南面的这座钟楼,约有13.7米见方、84米高。以1384年起,三年后建成。
钟楼的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一位与诗人但丁同时代的大壁画家乔托,故又名乔托钟楼。如此高的钟楼,在中世纪教堂建筑中实属罕见。
攀登上其中的414级台阶能看到令人震撼的城市全景。
据说米开朗琪罗在前往罗马建设圣彼得教堂的时候曾说过:“我要建造一座更大的穹顶,但不可能比它更精美了。”这座大教堂之上的穹顶是文艺复兴时期最精美的的杰作之一,可谓是一项工程学壮举。
如果不爬上其内部的463级石头台阶,就无法欣赏其全貌。
想登顶的人太多,你要有耐心排着队才行。
穹顶由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设计,建于1420年至1436年,高91米,宽45.5米,令人震撼。
布鲁内莱斯基从罗马的万神殿汲取灵感,在工程学上找到一个创新型解决方案——将一座独具特色的八角形内外同轴的穹顶安放在大教堂的鼓形座上,而非屋顶之上——这样工匠就能从地面直接修建,而不必使用木头脚手架。
建设穹顶使用了超过400万块砖,全部都以垂直的人字形沿水平面铺砌成连续的圆环。
结构为了突出穹顶,石切了12米高的一段鼓座。把这样大的穹顶放在座上,这是空前未有的。
螺旋形楼梯相对较陡,如果有幽闭恐惧症就不要尝试。
当到达穹顶底部的栏杆时,一定要停下脚步,在那里能从空中看到下方大教堂内的八角高坛,以及开在鼓形座上的七扇圆形彩绘玻璃窗(分别由多纳泰罗、安德烈-德尔-卡斯塔尼奥、保罗-乌切洛和洛伦佐-吉贝尔蒂创作)。
抬头能看到16世晚期由乔尔乔-瓦萨里和费德里科-祖卡利创作的艳丽壁画,描绘的是《最后的审判》的场景。
在攀登的时候,你可以从小窗户观赏佛罗伦萨的美景。
最后一段路笔直且稍微有些危险,通往穹顶内部,但最终它会带给你这座欧洲城市令人难以忘怀的360度无死角全景作为回报。
这座11世纪的洗礼堂是一座罗马式的八角形建筑,有三座大门,白绿色大理石条纹的图案设计是作为雕带,讲述人性与救赎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洛伦佐-吉尔贝蒂所创作的镀金青铜大门,即《天堂之门》。今天看到的是复制品——原物收藏在大教堂博物馆。
鼎鼎大名的东门雕塑异常精美,由吉尔伯提于1425年起花27年时间制作,采用的是歌德式的手法,以十张美轮美奂的图画诉说着亚当、夏娃及圣经旧约的故事,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
洗礼堂是该城最古老的天主教建筑之一,堂内富丽辉煌,青铜门和大理石建筑也是这座城市的瑰宝之一。
洗礼堂的内部装饰有以《最后的审判》、《创世纪》等为主题的拜占庭风格的马赛克镶嵌的宗教画。
多纳泰罗设计的教皇约翰二十三世之墓也位于此。
摄影师认真的拍摄大教堂
教堂外小广场上的艺术家
广场上武装警察来回的巡逻
交警在处理违章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