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首个研究成果公布,颠覆科学界的认知

在去年年末,“嫦娥五号”顺利的将1731克月壤带回到了地球。一时间,月壤成分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据悉,此次带回来的月壤,与美国带回来的月壤有着一些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两国采集月壤的地点差别很大,导致月壤颜色、成分差异很大。相比于美国取回来的月壤,中国的科研价值更高,对科学界的贡献最大。近期,中国公布了首个关于月壤的科研成果,就一举颠覆了科学界的认知。

国内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月球在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此前,科学界的共识是,月球在29亿年前就已经没有岩浆活动的迹象,也就是说月球已经“死亡”了。如同地球上的死火山一样,内部不再活跃,地质已经趋于稳定。但“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改变了科学界的认知。据悉,“嫦娥五号”采集月壤的地点位于月球的风暴洋,该地区是月球最大的月海,由远古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形成,其年龄约为32-40亿年。

通过对“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本,直接将地球的地质年龄提前了10亿年,刷新了科学界对月球的认知,对人类研究月球来说意义重大。这从侧面也表明,科学界对月球的认知非常的狭隘,虽然人类科技发展迅速,能够从月球取回月壤进行研究,但取回来的月壤非常稀少,且一处月壤并不能代表月球全部。因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该将会继续改变。

除了上述成果外,月壤还对于人类新能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据悉,月球上储藏着丰富的氦-3,保持储量在110万吨。氦-3是可控核聚变不可缺少的原料,奈何地球上氦-3的储量极其稀少,制约着可控核聚变的发展。如果能够从月球采集到大量的氦-3,这将改变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人类可能会进入新的文明。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人类并没有能力大规模开采月球上的氦-3。即使具备了开采能力,如何从月球运回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成本过于昂贵,相关产业链根本发展不起来。所以,要想大规模开采月球上的氦-3,需要等到所有的条件成熟之后,氦-3才会为人类所用。

(文/嘤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