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山针灸治疗皮肤病四法:散、清、利、调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高立山针灸心扉》,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中医学苑

 ZHEN JIU

针刺皮肤病四法介绍

我从事中医针灸三十多年,在针治皮肤病方面,常用以下四法:散、清、利、调。

 1.散:散风止痒

许多皮肤病,都有刺痒之症。如中医风疹(类似西医的荨麻疹),其刺痒多因外风侵袭肌肤,有汗后受风病史,证见突然发痒,痒无体止,抓之稍轻,脉浮苔白;有因血虚生风,素有心慌、头晕、健忘、失眠、失血病史,证见逐渐发痒,时轻时重,抓之不轻,脉细数,舌质红。

外风侵袭,穴用大椎、风池、曲池、合谷、风市。

血虚生风,穴用大椎、风池、内关、列缺、血海。

举例:以散法为主的。

风疹:

概念:是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片状疹块,非常刺痒的一种皮肤病,又叫“风疹块”,类似西医之荨麻疹。

认识:风疹是由外感风邪,胃肠积热,留于肌肤,郁在血分,引起的一种皮肤病。

常法:散风清热,调和气血。

穴位:曲池、合谷,解表散风。血海、膈俞,清热调血。

加减:

外受风邪:加大椎、风池、外关、风市。

肠胃积热:加中脘、天枢、足三里。

腹痛重者:加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呼吸急促:加商阳、合谷、列缺、照海、商丘。

经验:

一般风疹:用大椎、风池以散风,间使、委中以清血。

胃肠型风疹:有吐泻、腹痛时,以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来调整肠胃;曲池、血海、十宣以散风清热调血。

 2.清:清热止痛

一些皮肤病,因热而生的,常有疼痛,如蛇丹、丹毒等。主要表现:局部灼热刺痛、心烦急躁,坐卧不安,尿黄便干,脉数舌干。中医有“诸痛痒疮,皆属于火”之说。

因火而痛,穴用大椎、大陵、十宣、灵台、丰隆、委中。

举例:以清泄为主的。

蛇丹:

概念:蛇丹是皮肤上出现聚集成群像串珠一样的水疱,使肌表异常疼痛灼热的一种皮肤病。因多缠腰而发,故曰“缠腰火丹”。也有发生在胸、胁、面部的,但多生于身体一侧。

认识:蛇丹,是外感风热,胆肝火盛,湿热内停,浸淫于外所致,发为疱疹,灼痛剧烈。

常法:清热散风,清泻肝火,利湿通络。穴用曲池、外关,清热散风,疏利少阳;血海、太冲,理脾化湿,调血通络。

加减:

风热重者加风池、合谷。

开用热盛加行间、丘墟。

经验:

灵台刺络找罐:止痛。

间使针用泻法:安神。

龙眼穴放血:泻热。

 3.利:利湿消肿

许多皮肤病,又常浮肿,滲出水湿,按压肌肤则凹陷不起,苔白,脉滑缓。此为脾虚湿盛,如湿疹之类。

因湿而肿,穴用大椎、风池;疹在上肢,再用曲池、外关、列缺、八邪;疹在下肢,用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八风;涉及内脏时,可用肝俞、脾俞、肾俞、膻中、中脘、气海。

举例:以利法为主的。

湿疹:

概念:湿疹是以糜烂和瘙痒为主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躯干的各部位,浸淫遍体。流水的为“浸淫疮”。发于阴囊的叫“肾囊风”,即阴囊湿疹。

认识:湿疹多因脾虚湿盛,或感风湿热邪,以致湿热溢于肌肤而成。

常法:清热利湿,调理脾胃。

穴位:曲池、足三里,清热和胃。血海、三阴交,健脾祛湿。

加减:

脾虚湿盛:加阴陵泉。

外邪侵袭:加合谷、风池、委中。

久病血虚:加期门、脾俞、肝俞。

经验:

上肢疹多用曲池、外关、八邪,下肢疹多用足三里、三阴交、八风,可散风祛湿通络。还可用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和胃健脾,祛湿消疹。

 4.调:调养气血

皮肤病日久天长,耗散人体气血,肌肤失养,皮肤变色,失去光泽。治当调养气血,以改善全身及病灶部位血液环。

调养气血:用合谷、太冲(调气血)、足三里,三阴交(养气血),气海、血海(补气血)。

患病局部:或围刺、或点刺出血,或叩打梅花针。

举例:散、清、利法并用,病后调养气血。

丹毒:

概念:是一种皮肤病。发病突然,皮肤变赤,状如涂丹,故名丹毒。

发于全身、头面,名抱头火丹;游走全身,名赤游丹。上者多因风热。发于下肢腿部者叫流火,多因湿热。

认识:丹毒是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郁于肌肤肤而成,以皮肤灼痛为特征。

常法:散风清热,利湿通络,调血止痛。穴用曲池、合谷,散阳明风热;阴陵泉、三阴交,健脾祛湿热;血海、委中,泻血中热。

加减:

热盛:加大椎。

心烦:加内关、中冲。

头面部:加风池。

下肢部:加三阴交。

上肢部:加大陵。

经验:

灵台,刺络、拔罐;八邪,清心。

龙眼穴,热放血;八风,泻热。

局部刺络、拔罐,神门安神。

久病气血消耗或病后调理,可用调养气血法。参考前穴。

以上四法,为我针刺皮肤病常用大法,可单独用,也可合用。

 END

高立山针灸心扉

高立山针灸心扉

高立山 高峰 编著

学苑出版社

 中医学苑书友会

这里有图书、朋友、中医、患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