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阳朔,最中国的山水画卷,最世界的中西餐饮
本文为饮食文化游记《寻味中国》第122篇,老街夜市系列的第13篇,您可关注作者或同名微信公共号阅读相关文章。
代表一个国家的景观,有人文建筑的和自然风景两类。比如法国,前者是埃菲尔铁塔,后者当属普罗旺斯的薰衣草田。美国就是自由女神像和科罗拉多大峡谷。去一个国家旅行,两类代表性的景观都到访了,才能获得成就感。
代表中国的景观是什么?人文不用讨论,当然是故宫和天安门广场,自然风景呢?
回答这一问题不能依据本国人喜好,而应当看国外介绍中国的影视和书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画面是什么。那么答案只有一个,以BBC《美丽中国》为代表的纪录片,片头三秒之内,必出漓江山水,而《孤独星球旅行指南》早期版本的中国分册,封面就是漓江。“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自然风景的独特性和优美度评价,从桂林市到阳朔如画卷般的岩溶景观,最能代表中国的山水之美,也最契合欧美游客对古老东方的认知与想象。
2015年摄于桂林市阳朔县兴坪镇码头
因此,桂林是外国游客的首选。来到桂林,他们大多住在阳朔西街。
犹如在盆景中的阳朔县城并不大,西街只有200米左右,它的一端通往漓江边的城墙,城墙外是早年的老码头,西街就是老县城的商业街,开着些商铺。当年西街的商业也不发达,近代的阳朔虽在抗战时期来了不少避难的外人,战后就衰落了。桂林旅游一直称霸国内,但以前的游客都是坐船转一圈,路过阳朔,晚上还是住在市内,阳朔没有发展起来,老街也就幸运地存活下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开门挣外汇,桂林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最具中国特色的漓江山水向世界敞开,这美丽的画卷令西方游客流连忘返。与国内跟团游、一日游的习惯不同,欧美游客,尤其是青年背包客的旅行常以年为单位(Gap year,间隔年),重在追求生活体验,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居住少则一周,多则几个月,经常需要在当地打工以解决生活、旅行之资。
他们选择了阳朔,阳朔也接纳了他们。一代代的欧美青年人在阳朔西街旁开店、打工,甚至成婚长居,他们接待的对象也都是同乡人。扎堆和滚动的发展使得桂林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阳朔成为西方游客造访最多、滞留时间最长的中国县城,是一座中外文化交融的“地球村”。
在这么一座地球村中,中外的饮食能否交融?答案是不能。
先来聊聊阳朔的中餐。阳朔老县城只有一条主街,名叫“蟠桃路”,西街接着蟠桃路,下坡都是宾馆和餐馆,大部分餐馆打着“漓江啤酒鱼”的名号。为了跟刘三姐套近乎,这些餐馆多带着“姐”字,比如刘四姐啤酒鱼、谢大姐啤酒鱼等等。我也没明白传说中的唐代刘三姐怎么能和一百年前传入中国的啤酒联系得上。
啤酒鱼就是寻常的鱼煲,咸辣味,整条鲤鱼油炸后烧炖,加啤酒是因为鲤鱼土腥气重。别指望能吃到漓江里捞出来的野生鲤鱼,桂林地理环境多水而秃山,鱼塘有的是。
漓江啤酒鱼的名气虽大,我觉得口味并无特出之处。本地的另一种斑鱼火锅还挺有特色,斑鱼就是乌鱼,横切成薄片,洗净去腥。鱼头、鱼尾、鱼骨炖成的白汤做火锅,将鱼片投入快速涮熟,口感韧且有弹性。
田螺酿也很有名,它是桂林“十八酿”的一种,将田螺肉掏出与猪肉、调料等剁碎、炒熟后再填入田螺的空壳一起烧煮,是一道挺不错的江南水乡土菜。
至于小吃,当然首选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才是广西米粉的龙头老大,也是广西唯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米粉,却不知为何在这几年被柳州螺蛳粉压得抬不起头。米粉有螺蛳的、原汤的、醋水的、卤肉的,种类很多,建议尝尝马肉米粉。除了新疆,马肉在别处可不常见。
街头的小吃,有五香豆腐、烤玉米、烧饼等等,都算不上本地特色。
能带回去的特产,阳朔可真不少,“桂林三宝”是三花酒、辣椒酱和豆腐乳,口味也不算特出,好在价格不贵。
阳朔金桔、恭城月柿、罗汉果、荔浦芋头产于阳朔及周边县,都是广西有名的特产。本地那种袋装的荔浦芋头条,又便宜又轻便,拿回家对付人最合适不过了。阳朔(包括桂林市)吃喝购物的特点,就是采用低成本原料,商家能够在一定价格内保证利润,客人也乐于接受。这里也没什么价格昂贵坑人的货色。桂林的旅游历史最悠久,市场规范度最高,比某些后发的省份强太多了。关于阳朔中餐、小吃和特产就聊到这儿了。
恭城月柿
阳朔的西街白天很冷清,七八点后华灯初上,游客们就如趋光的飞蛾般扑了过来,将这条小街挤得像是刚从养鱼塘里捞出来的,装满了漓江野生鲤鱼的渔网,扑腾扑腾的。西街的前半截和国内各地的旅游步行街一个模子,全都是不值一提的饰品、手工、服饰、光碟、香水等等,接着往下走就会发现,这条街上有三多:酒吧多、招牌外文多、欧美青年多。
到了西街的中心,风格陡变。在十字路口开着“老字号”的德国餐厅,对外售卖德国香肠和德国热狗,金发碧眼的巴伐利亚(或许)大姑娘做服务员,香肠口味有辣芝士和猪肝蘑菇的,蘸料可选黑椒汁或番茄汁。
路口转弯就冒出成片的西餐厅,门外摆着长条西餐桌,这里有德国啤酒餐厅、意大利炭烤披萨、美式牛排、现磨咖啡、印度餐厅等等,菜单也都以外文为主。
离开西街到河边,这里一溜都是欧美装饰风格的宾馆和青年旅社,有些酒店的招牌和菜单已经不标注中文。这种情形,在东南亚的不少旅游热点城市很常见,我在国内也只见过阳朔能有这等规模。
我在一条小街上的欧式餐厅点了份法式牛排,这餐厅里里外外见不到一位中国人,服务员也听不懂中文。我觉得配红酒汁的法式牛排薯条沙拉挺正宗(见《寻味中国 60阳朔的法式牛排》)。也是想当然耳,我又没去过欧洲。
无需担心,之前笔者曾做过总结:鉴别正宗,只要看老板、厨师和食客,三者中至少两个来自发源地,就能保证正宗。因此,阳朔的西餐,未必上档次,但肯定正宗。
去阳朔旅游时,建议尝尝那里的西式风味,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作为一个中西混杂的地球村,欧美游客聚集最多的小镇,这里有没有中西交融的餐饮呢?没有,喜欢鱼火锅的多不能接受炸鱼薯条,吃牛排的也受不了嘬螺蛳,不同文化之间,饮食的鸿沟最深,也最难以跨越。
啤酒鱼,或许是阳朔唯一中西融合的餐饮,至少菜名挺像的。
评价:
游憩价值:★★★★★
文化存留:★★
市场规模:★★★★☆
特色饮食:★★★★★
消费服务:★★★★★
综合评价:★★★★☆
点评:阳朔是最适合慢游的地方,不要参团,来这里找家小宾馆或青旅住上两三天,白天租辆自行车在山水画卷中穿行,晚上到西街晃悠,还能尝到世界各地饮食,又花不了几个钱。西街早就不是老街,传统文化存留很少,这里也不需要传统,现代、浪漫、惬意和混搭才是西街的名片。
已在《寻味中国》中介绍的各地特色饮食所在城市如下图,您可关注本文作者阅读该系列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