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之加减,可治疗多种脾胃病!
01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原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
四君子汤是从《伤寒论》中的“理中丸”脱胎,把原方中秉性燥烈的干姜去掉,换成了性质平和的茯苓,由祛除大寒变成温补中气。方中只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不热不燥,适度施力,从了“君子致中和”的古意。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云:“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宜服之。”
《圣济总录》言其为白术汤。
《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足太阴、足阳明药也。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泄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土为使也。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再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半夏以燥湿除痰,名曰六君,以其皆中和之品,故曰君子也。”
四君子汤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是补气的基础方。
若兼有气滞,四君子汤加陈皮,曰异功散,健脾理气,见于《小儿药证直诀》;
若兼有痰湿阻滞气机,加半夏、陈皮,曰六君子汤,健脾补气、理气化痰;
若痰气互结,胃气上逆,再加香附、砂仁,即香砂六君子汤,增强理气化湿、行气止痛之功效;
若气虚至极到阳虚,可加干姜、制附子。
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结肠炎、糖尿病胃轻瘫之脾胃气虚者。
现代药理学研究本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作用,有利于溃疡愈合。
02
医案举例
夏某,女,49岁,工人。初诊日期:2012年5月20日。
主诉:胃脘部胀痛2个月,加重1周。
病史:2个月前饱食后胃脘部胀痛,口服“保和丸”后好转。之后上述症状因生气、饱食后时有反复,口服多潘立酮、保和丸时有好转。1周前,生气后上述症状加重,口服药物无效,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门诊。
刻下:空腹时胃脘部胀痛加重,伴反酸、烧心、嗳气,纳差,二便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苔白略腻,脉滑。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中医诊断:胃痛(脾虚湿盛)。
西医诊断:消化性溃疡。
治法: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行气和胃。
方宗:六君子汤。
处方:姜半夏15g,厚朴10g,茯苓20g,苍术15g,白术15g,木香5g,土茯苓25g,炙鸡内金30g,海螵蛸15g,煅瓦楞子25g(先煎),儿茶5g,党参15g,元胡10g,紫苏梗15g(后下),陈皮20g,丹参15g。7剂,水煎服。
二诊:2012年5月28日。偶有胃脘部胀痛,烧心,胃纳好转。上方去元胡,再进7剂。服药后,诸症皆缓解,继续前方14剂水煎服以巩固疗效。
治疗后复查胃镜,溃疡愈合。
【按语】
患者以胃脘部胀痛2个月,加重1周为主症,中医诊断“胃痛”。
患者空腹时胃脘部胀痛加重,伴反酸、烧心、嗳气,纳差,二便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苔白略腻,脉滑。中医辨证“脾虚湿盛”。
该患者脾虚运化无权,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气滞湿阻中焦。
当治以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行气和胃。
所以在六君子汤健脾补气、理气化痰的基础上加海螵蛸、瓦楞子制酸;厚朴、木香、紫苏梗理气健脾、燥湿消食;土茯苓祛湿毒;鸡内金健胃消食,保护胃黏膜;元胡、丹参活血散瘀,理气止痛;儿茶针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