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混出个人样,不光要自己努力,还要利用同行衬托!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1卷,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永始元年(乙巳,公元前16年)

【原文】

初,太后兄弟八人,独弟曼早死,不侯;太后怜之。曼寡妇渠供养东宫,子莽幼孤,不及等比;其群兄弟皆将军、五侯子,乘时侈靡,以舆马声色佚游相高。莽因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凤且死,以托太后及帝,拜为黄门郎,迁射声校尉。久之,叔父成都侯商上书,愿分户邑以封莽。长乐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陈汤等皆当世名士,咸为莽言,上由是贤莽,太后又数以为言。五月,乙未,封莽为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宿卫谨敕,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故在位者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说,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敢为激发之行,处之不惭恧。

【解析】

“穿越者”王莽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对于王莽而言,更多人记得的他建立新朝之后的诸多改革,彻底把他自己给玩死。

王莽的崛起,尤其是早期经历却没有过多描述。

严格来说王莽一开始的条件并不出众,最后上位却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王莽是如何在早期脱颖而出成为王氏二代的领头羊,今天就来说说这个。

王莽的父亲早死,没有捞到封侯,而且当时王莽年纪小,就被姑姑王政君带着在皇宫内生活长大。

相比较其他王氏二代,王氏家族分配利益方面,他就落了绝对劣势,别人有爹在争取,唯独他没有,存在感也弱。

但是,事有两面,王氏外戚虽然在朝堂内人多,但是他们的最大依仗是王太后王政君,几次王氏出现危机,都是王太后出面搞定。

而王莽从小被王政君(王太后)带着长大,和她感情极好,这一点是其他王氏二代所不能比。

此时的王氏已经崛起,各方面条件极好,二代们都成天胡混也是意料之中。

在那些富有家庭里面对于二代、三代而言,因为出身家庭好,有权有势,无忧无虑,如果没有长久家庭教育底蕴存在,绝大多数的二代、三代会迅速堕落。

所以为什么大家族要多生?就是为了在众多子嗣中挑选有潜力的,确保家族优势能得以延续,确保圈层。

要是没得选,只能交给个纨绔二代,这个家族几十年积累必定立马被败掉。

再结合这点看现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你品。

但是在王莽这里不一样。

别的堂兄弟仗着家族有钱有势,可劲造、可劲玩,恨不得玩出新花样、玩出新高度。

王莽有没有这个资格?

大概率有的,如果他开口,向王政君要个什么,不会不给。

王莽没有,而是如材料中说的那样。

折节为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咱们的优秀,不光不是自己努力,还有同行的衬托。

别人都在折腾胡作非为,唯独王莽勤俭节约、专心学习、照顾家人。

和王莽的堂兄弟们相比,形象瞬间被拔高。

再往深一点,这个就就是差异化竞争的体现。

别人都那样干,干得都内卷了,你就得换个方式,这样才能让你有亮点,被别人看到。

当然,王莽这里比较极端,因为他的那些堂兄弟过于混账,对比效果太强烈。

王家外戚集团是众多人的合集,不能单独地看做一个整体。

最内核心,必定是王太后,不过王太后并不参与政事,所以主要大权在王凤手中。

这就像一个公司的决策,往往有三层相关权力,最高一层最终决策权,一般情况是默认默许不过多干涉;次一层是直接决策权;最后一层就是建议评价权,没有决策权。

王太后就是最高那层,王凤就是中间的。

如果王莽要进入王氏外戚集团获得政治资源,还需要王凤等人点头才行。

为了搞定王凤、王商两个大佬,王莽做的看着感觉有点虚伪,但是的确很让人很舒服。

其实还是得益于那些堂兄弟衬托的。

想必,这些人玩疯了,见自己老爹生病,又有下人照顾,也不过多关心,照样舞照跳、酒照喝。

但是,王凤怎么想?养儿防老,虽然有下人照顾,但是心理上绝对希望有自己的儿孙侍奉在跟前。

结果这个空位王莽卡了进去。

侄儿比亲儿对自己更亲,虽然知道可能有做作、作秀的成分在,但是人家真愿意做,哪怕是装的,都抵不过一句“我从小没了爹,全靠叔叔伯伯们照顾才能活下来,所、叔叔伯伯在我看来就是我爹。”

而儿子们呢?他妈的连装样子都不愿意,想想都窝火,果真孽畜!逆子!

这也是为什么王凤死前推荐王莽的原因之一。

而再往深一层,王凤作为王氏外戚领头人,必须考虑整个家族未来命运,选择掌舵人以及未来继承人极为关键。

这个不能论亲疏关系,而是要在广泛的王氏外戚中选择具备一定素养的人。

所以,王凤死前否决了王谭接位,而推荐王音,同时又看到了王莽真不错,打算将王莽提起来作为王氏第二代中的继承人培养。

从此,王莽进入王氏外戚核心圈。

但是,进入这个圈子的核心,和成为核心,是两码事。

进入圈子,只能说卡个位置,并不代表这个圈子内的资源流向你,并转化为你的资源势力。

而后者成为核心,则说明因为你有一定的资源势力,能够在圈子内成为核心,具有相应话语权。

王莽的切入点就是打造声望以及构建自己的人脉关系。

第一步就是那些王氏外戚集团外围关键成员。

这里提到三个人,其实实际情况,我估计远远不止,咱们一个个说。

长乐少府戴崇,长乐宫是太后宫,少府是负责相关物资供应和财务的主要官员,非心腹不可。

而且,戴崇又是汉成帝老师张禹最喜爱的弟子。

侍中金涉,是汉武帝时期休屠王子金日磾后人,他的家族后代经常出任皇帝身边重要职位,在朝堂中具有较高威望和人脉。

中郎陈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那位,是王凤的智囊。

三人在当时都是名士,都愿意为王莽说话。

说名士,不光是他们有人脉、有声望,更代表他们有一定的眼光和能力,而王莽能够同时获得他们三个人一起说好话,就说明王莽获得他们认可,或者反过来证明,王莽水平不低。

不然你以为,拍大人物马屁,搞得他们欢心,就能让他们帮衬你?

大人物不缺拍马屁的,你能入他们法眼,关键还是在于你的能力素养是否值得他们托你一把。

关于这点,很多人就偏了。

包括后面“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

其实都是王莽在王氏外戚集团中,利用王氏外戚这个身份以及当时的地位,结交人脉。

将原有的那种,因为你是王氏的人所以对你如何,向着因为你这个人不错,所以高看你一眼而转变。

这样子,链接在王氏外戚上面的人脉、资源、声望,逐渐单独分裂出一条链接在王莽这个人身上。

这两种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个感觉就就好像你在大公司,别人给面子,是因为你是这个公司的人,身处关键职位。

某天你离开了,别人就不再搭理你。

而王莽就是在这个大公司中,利用这个平台的资源来为自我赋能。

至于最后,那就形成众多人为王莽出谋划策、奔走呐喊。

不过,问题同样也存在。

王氏外戚的二代中,本来大家都成天吃喝玩乐,结果出来了王莽这样的异类。

那不显得其他人不是个东西吗?

所以,王氏外戚内部必然会对此有一定的异样声音,甚至对王莽本人抱有敌意。

这个东西,不是说大家都姓王就能相安无事。

资源就这么多,向你王莽倾斜了,其他人甘心吗?

那就要搞搞事情了。

不过,王莽会坐以待毙吗?

明天,且看王莽如何钓鱼,挖坑将这些对其有敌意之人狠狠地坑了一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