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十三---养生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素问上古天真论的第一部分,对于养生来讲,“阴”代表的是“身(身体)”,“阳”代表的是“生(生生不息)”。如果我们把生命分成阴阳,用阴的方法就是养身体,用阳的方法就是养生命。一个是表,一个是里,一个是阴,一个是阳。我们掌握了阴阳法则,就会发现都是可以拿来使用的,但这却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悟道。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法于阴阳。
接下来我们解析一下什么是和于术数。术数也可以解释为“定数”,是不能违反的,所以一定要和。那么什么是术数呢?风水,一天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节气,一年四季,这些都属于术数。包括人的定数、命数、劫数,这些也都属于术数的范围。
下面我们要解释一下什么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了。这个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说吃的和喝的要依据节气来定,要有节制,要与节气相对应,这就叫食饮有节。睡觉和起床有一个不变的常规,这就是起居有常了。
上古的人活的长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就是知“道”了,其实这些我们都可以做得到,只是我们一直不懂的其中的道理罢了。
再看看岐伯是怎么说现在的人吧。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支持满,不时御神,务快齐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解释一下这句话,意思就是: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来喝,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了还要行房事,恣情纵欲,使得阴精竭绝。因为满足嗜好和欲望而使真气耗尽,不知道要保持精气的充盈。不善于统驭精神,只顾心情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矩,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看看这段经书,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老祖宗早已在几千年前就应经预判到了,还不改变,更待何时。
岐伯接着说了:“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也就是说,上古的人是怎么教育下一代的呢?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太重要了,我们都应该把它背下来。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虚邪贼风”是指阴冷的寒风,比如现在屋里的空调,但不管它是冷气还是热气,凡是不适合我们的都可以称为虚邪贼风 。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避开这些贼风呢?用时间的方法,在它形成的时候,根据十二时辰来躲避,就算它再厉害也就侵害不到我们了。“时”就是时段、时间、时辰的意思。
至于“恬淡虚无”,我们的心要安静下来,只有心定了,五行就 开始推转了。“真气从之”心定了,五行推转了,呼吸就自然顺畅的往下走,这个时候肾气救起来了。当一形成深呼吸的时候,你的五脏六腑就开始循环活动了。然后就是“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了。看看五行图就知道,“精”是藏在“肾”里的,“神”是藏在“心”里的,肾为水,心为火。守住自己的心神,肾气就会上来,病又从何而来呢?
这是从医道方面来悟的,我们换个角度,从商业上,从企业管理上来悟这句话,也同样适用。
“虚邪贼风”就是指对企业生产和销售不利的东西,怎么避开呢?用时段,什么时候是淡季?什么时候是旺季?在哪个季节对你来说是合适的?你要找出来,保持“恬淡虚无”,就是形成一种自然的管理状态,这种管理状态表面上是在管,实际上是员工自觉在执行。“真气从之”,企业的力量自然会在这个当中显现出来。这个时候“精神内守”,领导和员工上下一心,精代表肾,肾代表水,水代表员工大众,神代表心,心代表企业领导,领导和员工上下一心,企业还能不发展吗?所以说,治人和治企业是一样的。
接下来又是非常精彩的一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志闲是什么?古人有一句话叫:“无知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是说志向不要太多,要少,少了以后人生方向就定了。人生方向定了,你的欲望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就是“志闲而少欲”。如果志向多的话,“肾”水被搅就老也上不去,“肝、木”就是主欲望的,欲望就会加强。
“心安而不惧”是说心要安定下来就不会再有恐惧。肾水足了心就会安,肾水上去了,心才能安定下来,就没有恐惧。正如心经里所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个人心中没有挂碍了,也就没有什么感到恐怖的了。
岐伯又说了:“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我们的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了,要懂得“美其食”。就是说吃东西的时候,你要感觉它是好吃的,怀着一种主动的好心情去吃每一样东西。这样你吃进去的东西就全是美味,如果怀着一种怨恨的心情去吃饭,是不是等于再吃毒药呢?长期下去身体肯定会受到损害。这也就是佛家说的“以心界转境界”。
然后就是衣服要由身体的状况去穿,不要把身体约束的紧紧的,造成经脉不通。很乐意的去感受民俗,高也好,低也罢,我们都不去羡慕。这样也就返璞归真了。奢侈的欲望也就不能引起他的注目,也就是说不能动他的肝阳,不会挑动他的欲望。这样下来,所有的东西也就都成了心外之物,是不会让我们动心的,也就不会陷入佛家说的我执。这些都是和于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