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认识孔子

认识孔子,没有什么比孔子的自我介绍更贴近实际的了。

而在论语中至少有以下几处孔子对自我身世的介绍。

何为《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一处:"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出自《论语·子罕》

【原文】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释文】 太宰问子贡:“你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简单直白。联系到孔子早年丧父,青年丧母,无依无靠,确实够难的。从这一点说,孔子是一个普通人,和普通老百姓没啥区别,小时候也从事体力劳动,可是孔子能够身处逆境,而不向命运低头,靠自己的刻苦和勤奋为自己争得了机会。最终变成了一个不普通的人,而且成了千古以来的一个圣人,从这一点讲,我们真的应该学习孔子的这种拼搏的精神。人靠的是精神,拼的不是背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你将成为你想的人。

第二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论语·为政》。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这是孔子生前说的重要的一段话,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这也算是孔子留给后人的遗言之一吧。所以,理解了这句话,就理解了孔子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就更了解孔子了。这里说到的第一个时间点是15岁,这个时候的孔子做了一件事情,以至于影响了孔子的一生。这就是——志于学。孔子穷其一生来完成他的志向,立志可以说是孔子逆袭的重要法宝。人各有志,有大有小,立志我们要学孔子,要立大志。不要太容易实现的,要确立一个理想中才能实现的,这样才够大,才像个志向。如果我们联系孔子所说的话,就能够找出来孔子的志到底是什么。其实,志于学只是一个小目标,还不能算是一个大的志向。那么,孔子大的志向是什么呢?

第三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逰于艺”。出自《论语·述而》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逰于艺。”

【释文】志向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肯定是比较高的那种。这个“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从修身开始。所谓天人合一的天道和人道是要从道德的行为开始;“依于仁”,指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 “逰于艺”:“逰戏”的“逰”是“辵”旁,后来演变成了游,即“游泳”的“游”,“逰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述而是论语的第七章,这里主要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从这句话中,可以明显看出来孔子是如何提升志于学的,把至于学提到了一个的层面。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

志于道,说的是人生的方向。

据于德,为人的依据。

依于仁,处事的态度。

逰于艺,就是治学的方法。

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先要设立一个人生方向,然后用其一生去贯彻,这叫不忘初心,与自己比,要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然后还要找到修身的依据——德,随时警醒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等自己具备了条件,下一步就是如何融入社会,人毕竟不是生活在荒郊野外,总要和人打交道,那么和人打交道的时候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仁。最后,提出了做学问的方法——逰于艺。只有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才是真正的学习。如果把学习当做任务,是不对的,至少不是孔子的方法。

论语是一部重要的经典,里面说了很多道理(治国,治学,修身,经商,处事,为人,立志,仁政,孝悌等等),单就孔子的学习态度和如何自己掌握命运这个话题,从上面三个地方可见一斑。当然,孔子之所以是一位圣人,远比鄙人所能揣测的高之又高。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想,特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各位也有所借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