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九章 圣人之心-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九章 圣人之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惵惵,诚切貌。孩之,以赤子育之也。)

  圣人之心,空空洞洞,了了灵灵,无物不容,却无物不照,如明镜止水,精光四射,因物付物,略无成心,何其明也!大无不载,小无不包,妍媸美恶毫无遗漏,何其容也!虽然,究何心哉?不矫情,亦不戾物,故曰:“圣人无常心。”盖谓圣人未至不先迎,已过不留恋,当前不沾滞,无非因物赋形,随机应变,以百姓之心为心而已。夫百姓又有何心哉?不过好善恶恶而已。所以圣人于百姓之善者奖之劝之,于百姓之不善者亦无不诱之掖之,是善与不善,圣人皆以阔大度量包容之,自使善者欣然神往而益勉于为善矣,不善者亦油然心生而改不善以从善矣,斯为“德善”矣。上好善则民莫敢不从,其感应之机自有如此之不爽者。圣人又于百姓之信者钦之仰之,于百姓之不信者亦无不爱之慕之,是信与不信,圣人俱以一诚不二包涵之,自使信者怡然理顺而弥深于有信矣,不信者亦奋然兴起而易不信以从信矣,斯为“德信”矣。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其施报之理不诚有如此之至神哉?民德归厚,又何疑乎?况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圣人以一心观众心,一理协万理,天下虽大,纳之以诚,百姓虽繁,括之以义,纵贤奸忠伪万有不齐,而圣人大公无我,一视同仁,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浑天下为一体,自有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其过化存神之妙,岂若后世劝孝劝忠示礼示义所能几及耶?故曰“惵惵然为天下浑其心”焉。盖视天下为一家,合中国如一人,其仁慈在抱、浑然与百姓为一如此。故百姓服德怀仁,无不爱之如父母,敬之若神明,仰之同师保,凡系耳之所闻、目之所见,恒视圣人之声容以为衡,此外有所不知,故曰:“百姓皆注其耳目。”百姓之望圣人如此,圣人亦岂有他哉?惟御众以宽,使众以慈,如父母之于孩子,贤否智愚,爱之惟一,提携保护,将之以诚。如此而天下有不化者,未之有也。无为之治如此,以视夫言教法治者,相距不啻天渊矣。

  经中“圣人”喻心,“天下”喻身。圣人之修身,不外元神元气。然人有元神即有凡神,有元气即有凡气。下手之初,岂能不起他念、不动凡息?惟知道者养之既久,自有元神出现,我以平心待之,即他念未除,我亦以平心待之。如此而元神有不见者,未之有也。元神既生,修道有主,又当静守丹田,调养元气,我于此时,于元气之自动,当以和气处之,即凡气之未停,亦当以和气待之。如此而元气有不生者,亦无之也。须知元神为凡神遮蔽,如明镜为尘垢久封,不急磨洗,岂能遽明?元气被凡气汩没,犹白衣为油污所染,不善浣濯,焉得还原?于此而生一躁心、动一恶念,是欲寻元神以为体,而识神反增其势,欲求见性,不亦难乎?是欲得元气以为主,而凡气愈觉其盛,欲求覆命,岂易事哉?惟圣人之治天下,不论善恶诚伪,一以仁慈忠厚之心待之,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一团天真浑然在抱。即此是虚,即此是道,虚自生神,道自生气,应有不期然而然者。否则,心若不虚,己先无道,而欲虚神之克见、道气之长存,其可得乎?修身治世,道同一道,理无二理,知治世即知修身,明外因即明内理,故以此理喻之,其示学者至深切矣。学人用工,当谨守真常,善养虚无,则元神元气自然来归。若起一客念,动一客气,恐不修而道不得,愈修而道愈远矣。学者慎之戒之!

返回目录

(0)

相关推荐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之心得分享

    第四十九章 德善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怵怵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大家好!今天与大 ...

  • 【读懂圣贤】----《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老子传世名著:<道德经> (又称<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 一起看看老子心目中的“圣人”什么样?

    东方既白 著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熟悉<道德经>的人都说老子讲究"无为而治",殊不知老子在<道德经>中更崇尚"圣人之治",因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九章 原文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九章 原文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我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怵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耳目,圣人皆孩之. ...

  • 道德经讲义-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 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天下人物之众,贤愚贵贱不等,总不外理气贯通而已.其所以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 ...

  • 道德经讲义-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修身之道,惟善为宝.为善之道,自治为先.盖道在内而不在外,修在己而 ...

  • 道德经讲义-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四十六章 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 天下有道,君民皆安,征伐无用,故放马归林,开田辟地,以期粪 ...

  • 道德经讲义-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道德真源

    此章总结通部,示人<道德>一经皆真实无妄之言,不得以文词不美将此经置之高阁而不论不议也.须知道本无名,强名曰道,道本无言,有言皆障,然为教化众生,不得不权立虚名以为后学津梁.既有言矣,则言 ...

  • 道德经讲义-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诗 ...

  • 道德经讲义-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 ...

  • 道德经讲义-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道德真源

    道德经讲义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