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入门:篆法与章法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篆刻技法中最重要的三个核心内容是篆法、章法和刀法,而这三者之中,关系“篆”的部分联系最紧密的是前二者,而刀法更多是“刻”的部分。而通常所说的“七分篆三分刻”中,篆法和章法即包含在技法比重较大的“篆”之内,所以我们有必要不厌其烦地讨论篆法和章法的关系,以期能够使初学者真正找到入门之路。
本文结合我们秦印作业的第31方,再次探讨篆法和章法的关系,这方秦印作业就是这方“阴颏”:
(秦印:阴颏)
先说篆法在技法中的作用,李刚田、马士达先生的《篆刻学》中说:
篆法是将已经确定的,但仍处一直在初坯状态的文字,根据篆刻艺术表现的需要,通过参照篆书规律进行艺术处理,塑造成具有个性倾向的篆刻文字,它所要解决的并不是字法的可与不可的问题,而是妥与不妥、美与不美的问题,因此它具有浓重的艺术性色彩。
打个比方,一个人要出席某个场合的活动,她获得了这个出席资格,就好比获得印面需要的文字,那么她要化妆,选择相应合适的礼服,这个化妆和选择礼服的过程,就相当于“篆法”,就是“妥不妥”,“美不美”,让她妥,让她美的过程,至于她适合不适合出席这个场合,那是“字法”的问题。
(参加晚宴的西班牙王子和王妃)
但她自己很美,她还需要个男伴,她的男伴要出席场合,也要解决“篆法”问题,她的男伴同样也要化妆,也要选择合适的礼服。
同时还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他们的化妆和选择服装要配套,比如衣服的款式,颜色要互相配套,那么,他们的配合问题,就是“章法”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他们这对组合完美出席的整体问题。这相当于一方印的印中文字统一调配,为了整方印的艺术效果进行的统一协调美化。这就是“章法”的概念。
篆刻的章法是指入印文字组织结构的方法和原理,它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将这些印文按照一定的法则在印面提供的有限空间内进行艺术化的安排分布。
如果这个比方还不够清楚,那么就再来一个:如果一个人要参加阅兵式,他穿戴整齐了军装,配齐了装备,收拾了个人容貌,就是完成了“篆法”,那么,他在阅兵方阵里站在什么位置,站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样的阅兵动作,与别人如何配合,如何完成统一的动作,就是“章法”问题了。
(阅兵方阵)
具体说回这方印吧。
这方印中,两个字都分别完成了“篆法”,放到了印面中,但他们都不端正,这种“篆法”调整,不一定是匠人有意为之,但古代印章的入印文字,对于匠人来说,就是他们的日常应用文字,所以他们入印时驾轻就熟,增损变化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所以,古印文字的“篆法”是匠人们不知不觉间完成的。总体风格,入印的小篆被相应的隶化,成了秦印特有的风格,这是秦印文字的“篆法”。
我们之前临过至少30方秦印了,我们知道,秦印的章法相对简单,因为它的印面被“界格”划分,而入印文字就被放在这些界格空间里,文字与文字之间基本不发生关系。
(印内文字的势态)
但这方秦印与一般秦印不同,它在篆法之外,还略略有点“章法”。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来看,这方印中,“阴”字右侧向下坠势态下压,“颏”字则右侧势态上顶与之抗衡,两个字由此发生了微妙的联系,这一“压”一“顶”之间,印面复归于安稳平正。这一“压”一“顶”的配合,实际上就是“章法”的一部分内容。
当然,秦印的章法主旋律,还是界格划分印面形成的秩序感。实际上,秩序也是章法的最基础原则,将印面文字规划得有秩序,就像把一个屋子里的家具摆放得有条理,乱哄哄的人潮汹涌当然也是章法特征,但人们往往更喜欢排列整齐的队伍。就好比,我们看阅兵时,天上飞过的飞机,它排成一定样子的“图案”,就是具备了一定的“章法”,也只有这们,我们才会觉得“好看”。
(飞行仪仗)
好看,就是艺术!所以,说简单了,篆刻的篆法,就是把入印的每个单个文字都设计得更好看,而篆刻的章法,就是把印面文字组织在一起,让他们显得更加“好看”。
当然,方法之一,就是让印面更整齐、更规矩,这在秦印中,简单多了。因为秦印的章法被界格简单化了,但我们仍然能隐隐约约看到“章法”优秀的个别印章,就比如这方“阴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