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我们都生于平凡,又死于孤独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道:
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记住,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一切的以往的春天都不复存在,就连那最坚韧而又狂乱的爱情,归根结底都也不过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这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这是一场长达百年、历经七代人的结局。百年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想方设法的摆脱孤独,却终究重回孤独,最后死于孤独。
孤独,是每个人都必将经历的阶段,死亡,是每个人终会到达的终点。
什么是孤独?
林语堂对孤独的解释是这样的:
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间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
稚儿擎瓜柳棚下,细犬逐蝶窄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惟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和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的确如此,孤独就像是一个人在热闹的人群当中,而你却是清冷无比。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就像海明威说的,人不可能是一座孤岛,但实际上,人人都是生而孤独的,这就是宿命。
如果我们这辈子注定无法摆脱孤独,那么我们就应该学会正确认识孤独,与它共生,最后达到互相陪伴,与之和解的地步。
年龄越大,越喜欢孤独感
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有个名言,如果没有人陪我吃饭,饿死了我也不会自己去吃的。现在想起来真的是打脸了,因为我似乎越来越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了。
以前还小的时候,总觉得一个人走在路上是一件很难以忍受的事情,因为那种感觉太孤独,现在却更愿意自己去做一件事情,并且如果有人陪伴反而会觉得不习惯了。
独处,似乎更能让我看清自己,那种感觉不是自我封闭,不是不参与社交,而是享受孤独感,学会与自己相处。
人生中的很多困境,其实都是你自己给自己制造出来的,当你试着跟自己和解,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很喜欢的一位作家的张爱玲,很喜欢她文字里透着的那股凉薄,更喜欢她那种清冷的气质,她喜欢在寂静的夜安静的读书或是写作。
我甚至很享受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去阅读她的文字,那种文字与灵魂的相遇,能让我在孤独感当中找到真实的自己。
晚年的张爱玲,离群索居,跟外界切断了一切联系,一个人在国外度过了晚年时光,她甚至在晚年的时候拒绝别人探望。
这样的生活方式也许很多人难以理解,可是当我真的一个人独居了很久很久,我才慢慢懂得那种极致的孤独,是会让人感觉到心灵舒畅的。
只有那个时候,你的世界里只剩下自己,与别人毫无关系,你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想各种自己能想的东西,专注自己的内心,你会比任何时候都懂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是什么。
人生,要学会享受孤独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中写道:我家现在是这样的,一进门,我先生往右走,我往左,我们共同的空间是中间交会的厨房和餐厅。
很多人看到这些话的时候可能觉得如果两夫妻在一起,不在同一个空间里说话,不在一个空间里做自己的事情,那么时间久了一定会感情疏离的。
但在我看来,拥有各自独处的空间,可以让感情走得更长久,因为哪怕是夫妻,你们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留一点空间给彼此,会让两个人都可以有喘息的机会。
刘若英在书中有句话说:“我常常觉得,孤独感是与生俱来的,不会因为你是一个人,所以必定孤独,或因为有人陪伴,所以圆满。”
深以为然,因为我们每个人生来就不是不同的个体,我们有着不一样的思想和看问题的角度,所以哪怕你跟一个人的关系再好,他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你。学会享受孤独,是我们一生中的必修课,当你学会去享受它,你就可以不断审视自己与孤独的关系,自己与丈夫、家庭的关系,以及你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地思考,也将会有更多不一样地体会。
我们每个人,都有感到孤独地时刻,那时候的你,也许会觉得有一点点沮丧,有一点点难过,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但就像宫崎骏说的,我们的孤独就像天空中漂浮的城市,仿佛是一个秘密,却无从诉说。
孤独,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没有人能完全脱离孤独而存在,也没有人一定会时时刻刻陪伴在你身边,更没有人会把所有的爱和理解都给你。
所以面对孤独,与其不敢面对,害怕承认,不如勇敢一点,去接受它,跟它和解,那么你就能看到另外一个自己。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但每个人又注定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