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20讲 期末复习2 再谈全等中的“一线三等(直)角”与“手拉手”

写在前面

学期即将结束,笔者在给学生复习几何时发现,有些题在有了等腰三角形的背景下,常需作辅助线,构造“一线三等角”模型.

而在八上第六讲中,笔者也介绍过手拉手模型,当题目中出现“等线段,共顶点”时,很多时候就能借助模型找到或者构造“旋转型全等”.

本讲就以这两个模型为切入口,帮助大家复习几何内容.

一、何为一线三等(直)角模型

我们先来研究最特殊的一线三直角.

如图,当∠CAB=∠CBE=∠BDE=90°,CB=BE时,△CAB≌△BDE.证明略.

一般的,当∠CAB=∠CBE=∠BDE,(钝角或锐角),CB=BE时,同样有△CAB≌△BDE.

可能有些同学对证明过程有疑虑,

其实不难,利用外角.

∠C+∠CAB=∠CBD=∠CBE+∠EBD

∵∠CAB=∠CBE,∴∠C=∠EBD,下略.

当然,这里还有引申结论,如CA+DE=AD等.

即便CB与BE不等,这两个三角形也是初三学习相似时的重要模型.

本讲,我们主要研究最特殊的一线三直角.

二、一线三直角典型例题

例1:

分析:

这里的背景是正方形,则其邻边相等,加上∠COA=90°,则可以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

解答:

变式:

已知点P的坐标为(3,4),O为原点,连结OP,将线段OP绕点P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线段PQ,则点Q的坐标为________

分析:

本题无图,需自己画图,结合题目来看,旋转90°,与例1类似,构造一线三直角.

解答:

如图,

过点P作PA∥y轴,交x轴于点A,

过点Q作QB⊥y轴,交AP延长线于点B.

易证△OPA≌△PQB,

PB=OA=3,

QB=AP=4

P(3,4)向上3个单位,

再向左4个单位到点Q,

Q(-1,7).

例2:

解析:

变式:

分析:

易知A(3,0),B(0,2).显然,这里有2种情况,分别是以点B为直角顶点,或以点A为直角顶点.

若以点A为直角顶点,则过点C作x轴垂线;若以点B为直角顶点,则过点C作y轴垂线.

解答:

思考:

将此题再变,若BA为底边,C为直角顶点,求过B、C两点直线的解析式.

本题答案,可在后台回复“20讲”获得.

三、再探手拉手模型

例3:

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E,则∠AEB的度数是_________

分析:

由《八上第六讲 初识手拉手模型》可知,本题属于如下模型.

不难得出∠ACD=∠BCE,则有手拉手旋转型全等,△ACD≌△BCE,或用八字形直接得∠AEB度数,或得到∠ADC=∠BEC,再用∠BEC-∠AEC的度数.

解答:

易证△ACD≌△BCE(SAS),

∴∠CAD=∠CBE

∴∠AEB=∠ACB

∴∠ADC=∠BEC,
∵∠ADC+∠CDE=180°,

∠CDE=60°,
∴∠ADC=120°,
∴∠BEC=120°,
∴∠AEB=∠BEC-∠CED

=120°-60°=60°.

变式:

AC=BC,DC=EC,∠ACB=∠ECD=90°,且∠EBD=42°,则∠AEB=________.

解析:

本题属于如下模型.

易证△BDC≌△AEC(SAS),

∴∠DBC=∠EAC,

∴∠EAC+∠EBC=42°,

∴∠AEB=∠BCA+∠EAC+∠EBC=132°.

(规形图结论)

例4:

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连接AE、BE、CE,将△ABE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到△CBE' 的位置,若AE=1,BE=2,CE=3,则∠AEB=_______度.

分析:

要求∠AEB的度数,即求∠CE’B的度数,由于旋转,可得BE=BE’,不妨连接EE’.

解答:

变式:

如图,四边形ABCD中,∠BAD=∠BCD=90°,AB=AD,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18,则AC长是_______.

分析:

这题有等线段AB,AD,共顶点A,想到构造旋转的手拉手.可由AD旋转到AB,想到将AC顺时针旋转.也可由AB旋转到AD,想到将AC逆时针旋转.但有一点还是要注意,虽然用旋转省去证明全等的过程,但需证明三点共线

解答:

小结:

应该说,目前的一线三直角和手拉手模型还算比较简单,但在今后的学习中,由一线三直角转化到一线三等角,手拉手旋转全等转化为旋转相似,证明题,最值题,各种类型的难题还有很多,我们需要慢慢消化.

本讲思考题2例:

应一些读者的强烈期盼,复习阶段还是给出2个思考题。

1、(一线三直角模型,本题曾有读者在后台问过,好题一枚)

2、(手拉手模型,涉及费马点,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百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