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薛安都常珍奇投降北魏,殷琰悬崖勒马寿阳保全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91篇
寻阳已破,建康朝廷陆续收复失地,再坚持下去名不正言不顺,徐州刺史薛安都、益州刺史萧惠开、梁州刺史柳元怙、兖州刺史毕众敬、豫章太守殷孚和汝南太守常珍奇等审时度势,先后派使节向刘彧投降。
至此,基本可以宣布平叛胜利,但刘彧觉得南方已平,必须好好显摆一下,打算向淮北的叛军炫耀威力。
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十月二十一,刘彧下诏,命镇军将军张永、中领军沈攸之等率大军五万人北上迎接薛安都。
尚书左仆射蔡兴宗劝谏道:“薛安都归顺朝廷,绝对不会有假,正需单使持信前去迎接。如果以重兵相迎,他一定会惊疑忧虑,甚至可能招引北方胡虏。况且,薛安都据守的是北方要镇,紧邻边界,地势险要,兵力强大,一时难以攻克。为了国家利益,尤其应该使用和平手段安抚。一旦他叛投魏国,朝廷将后患无穷。”
刘彧不听,对征北司马、行南徐州事萧道成道:“朕想利用薛安都反抗的机会加以讨伐,你以为如何?”萧道成回答道:“薛安都十分狡猾,如果用大军逼他,恐怕对朝廷没什么好处。”刘彧不悦道:“各路人马都很精锐,哪次出击不能战胜?你不要多说了!”
刚刚获得胜利,立马变得刚愎自用,刘彧果然是个庸人,以他的见识和胸襟根本无法弥合一个分裂的国家,复兴刘宋也无从谈起。
不出所料,听到大军北上的消息,薛安都恐慌不已,这到底是来接我的,还是来灭我的?一番思索之下,他派使节向北魏投降,还将儿子充作人质,常珍奇也向北魏投降,献出悬瓠,同时请北魏发兵救援。
北魏乐得趁火打劫,派镇东大将军尉元和镇东将军孔伯恭等率骑兵一万支援彭城,镇西大将军、西河公拓跋石和都督荆、豫、南雍州诸军事张穷奇支援悬瓠,以薛安都为都督徐、雍等五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河东公,以常珍奇为平南将军、豫州刺史、河内公。

尉元,代郡人,鲜卑豪族,擅长骑射,初为羽林中郎。为人小心谨慎,恭谨严肃,以勤勉不懈受到拓跋焘的知遇。

拓跋石,北魏宗室,拓跋郁律玄孙,为人忠诚勇敢,颇有胆略,擅长骑射,跟随拓跋焘征战四方,屡立功勋,历任比部侍郎、殿中尚书、雍、华二州刺史,累迁征南大将军、豫州都督。
得知北魏将南下,忠于建康的兖州刺史申纂向北魏诈降,尉元虽然接受但暗中严密戒备。北魏军抵达无盐后,申纂闭城固守。
薛安都向北魏求兵时,毕众敬强烈反对,派人到朝廷请求归降,刘彧以他为兖州刺史。
毕众敬的儿子毕元宾原在建康,在此之前,因别的罪名被杀。不久,毕众敬听说后,怒气冲天,拔出佩刀猛砍庭柱道:“我白发苍苍,就这么一个儿子,却不能保全,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十一月二十九,北魏军抵达瑕丘,毕众敬请求投降。尉元派部将占领瑕丘后,毕众敬又开始后悔了,几天都吃不下饭。
十二月初六,尉元长驱直入抵达秺县。拓跋石抵达上蔡后,常珍奇率文武官员前往迎接。
拓跋石打算驻扎在汝水北岸,没有立刻进城,中书博士郑羲道:“常珍奇虽然亲自出城迎接,但他内意难测,不如直接进城,控制城门,占领仓库和官府,夺取他的要害,这是万全之策。”
拓跋石拍马入城,在城内摆下筵席,开怀畅饮。郑羲又道:“看常珍奇的脸色,有愤愤不平之意,不可不暗中戒备。”拓跋石照办。
当天晚上,常珍奇派人纵火焚烧官府,打算作乱,后发现拓跋石戒备森严,只好中途停止。
薛安都和常珍奇虽然投降了北魏,淮西七郡百姓却不愿归附,村与村联合向南逃跑,继续效忠刘宋。
北魏连忙派建安王陆馛前来安抚,百姓中有被军队掠夺当奴仆婢女的,陆馛下令全部释放,新近归附地区的百姓才欢欣鼓舞。
十二月十二,刘彧下诏,凡因拥护寻阳政权而被免除官爵囚禁起来的人,一律赦免,量才录用。
无论是陆馛的怀柔之计,还是刘彧的宽大之策,都在说明一件事,想要真正稳定局面,只靠武力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恩威并施。但对于刘彧来说,他的醒悟来得有点太晚了,因为大错已经铸成。
寻阳政权灭亡后,刘彧命中书发诏招降固守寿阳的殷琰,蔡兴宗建议道:“天下已定,正是殷琰检讨过错的时候,陛下只要亲笔写几行字,安抚宽慰,加以引导,他一定会归降。如果由中书颁诏,他一定怀疑不是真的,这不是迅速平定叛乱之计。”刘彧不听,执意让中书发诏招降。
果然,收到诏书后,殷琰怀疑是刘勔设下的圈套,不敢投降。杜叔宝严密封锁寻阳已破的消息,凡是知情者立刻杀掉,寿阳城防越发坚固。
后来,凡有人出城投降,刘彧就让他们到寿阳城下,与城中守军对话,守军知道外面的情况后,军心开始动摇。
这时,殷琰也打算投降北魏,主簿夏侯详劝说道:“我们之所以拥护刘子勋,本意是效忠皇家。如果朝廷有人主持,就应该归附朝廷,怎么可以投向北方呢?况且,魏军已接近淮河,朝廷还不知我们的意向,如果派使节去表示诚意,他们一定会高兴接纳,岂止免死而已。”
殷琰被说动,派夏侯详出城晋见刘勔,对他道:“现在,城中军民陷入困境,之所以仍然固守,主要是害怕被将军诛杀,甚至想要投降魏国。希望将军不要再进攻,下令赦免他们,他们自然会来归降。”
裴琰若是投降了北魏,对刘宋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刘勔很快看清了形势,答应夏侯详的请求,让夏侯详到寿阳城下转告他的承诺。
十二月十三,殷琰率领部将反绑双手,出城投降。
对于投降将士,刘勔诚心安抚,不杀一人,进城后,对军队严格约束。于是,寿阳城中百姓的生命财产,没有丝毫损失,百姓大悦。
不久,北魏军抵达师水,将要救援寿阳,听到殷琰已经投降,掳掠义阳数千人而回。一段时间后,殷琰再次做官,担任少府时去世。
面临生死抉择时,薛安都、常珍奇背弃祖国,毕众敬因为小怨而罔顾大义,空余悔恨,唯有殷琰做了最正确的选择,保护了一方百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