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朱店,走过我自己-7
朱店街,一地鸡毛......
一
朱店原本没有街,只有一家店,以及因此店而形成的村落。
据浠水县志(1988年版)记载,民国之前,有一条浠水通往黄州的古道经过朱店,这条古道叫城竹古道,始于县城北关,过近街桥、望花山、夏凉亭、朱家店、王家祠到竹瓦店,并延伸过上巴河,止于黄州府。
这条古道上的朱家店,就在寅卯山南麓,跟附近的南家寨、张家榨、王家祠、杨家仓一样,就是个村落的名称。据传,很早以前,有个姓朱的生意人在寅卯山下的古道边,开了个烟茶店,供过路的人歇脚、解乏;因为善于经营,生意日益红火,经营范围自然滚雪球一样扩大了,生意伙伴也越来越多了,一家烟茶店带出了一个集中了周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市场。背后是寅卯山做屏障,脚下有城竹古道通远近,生意人们就定居下来了。朱家店不再是一家店,而是一个有着十几家店铺的村落了。
朱家店真正成其为“街”大概还是民国时期。民国22年(1933年)修起了柳界公路,本以为公路通车后会带来极大的便利,不曾想民国27年(1938年)却沦为日本鬼子的交通运输线。新开的马路不敢走,城竹古道才是地方百姓们出入的首选。别看朱家店与大马路也只是一望之遥,但是古道靠山,日本人出没时,这里易于跑反。所以朱家店的集市在夹缝里生存着,在那战争年代给周边百姓提供了必须的生活供给。
城竹古道上的朱家店演化而来的朱店街具体位置在哪里?六十岁以上的人应该还记得,五十岁左右的人也许还有印象,四十岁以下的是没机会见它的真容的,因为1974年朱店人民公社成立的时候,朱店旧街拆除,搬到柳界公路西南面去了。站在如今的朱店初级中学校门东望,依稀可见一道低缓的山梁,在山梁的那一面,就是朱店老街的旧址,依山势而下,直到溪边。20年前山梁上还残存有竹林、大树,如今全改为耕地,只有庄稼和荒草了。
二
1970-1980年代的朱店街,还很简陋,也很简单。
在柳界公路南侧分支出来的朱桃线上,由低到高稀稀落落地散布着食品厂、供销社、卫生院、粮站、乡政府(乡公所)和大礼堂等几家单位。而柳界公路两边是田地,并没有什么公家的、私人的房屋建筑。
1980年代,在柳界公路和朱桃线的西边夹角里,忽地冒出一个四平八稳的建筑。这栋楼既不高大巍峨,也不富丽堂皇,但是它却是矗立在了一个极佳的位置上,不仅是省道和乡道的交点,也是往返柳界公路的班车在朱店的上下客的地方。这栋楼交付使用后,人们看清了它的名号:“朱店商场”,还是请当时的浠水籍的省领导王利滨题的名!
朱店商场,是80年代朱店街的地标。从它开始,沿着朱桃线往上走,到达第一个岗顶,一片平阔地,一间大礼堂,这就是朱店人民会堂了。从商场到会堂这一段,就是那个年代的朱店街。与会堂相隔,在路的另一侧,有一个狭长的院子,里面有一些低矮的平房,似乎是当年乡政府机构的办公室,也可能是供销合作社的后勤库房。
朱店街上的粮站、卫生院、供销合作社的布局,都很有意思。它们都不愿意把全部的门面显摆在街上,只露出一个侧面。所以,到了朱桃线上的朱店街,明明看到了粮站、卫生院、供销社,你还得折一个弯,往里走,才可能找到你要去的地方。
打个比方。你要去朱店粮站买面粉,顺着朱桃线往坡上走,爬完大半个坡路,看见街道左边的粮站的大门了,你左拐进去,发现又在一步步往下走了。等你扛着一袋面粉准备原路返回的时候,一扭头,发觉粮站的后门离大马路不远。幸运的话,碰到一个好心的门卫,你就可以从后门出去了。
1984年,我在黑鼠庙中学读初三,老师推荐说,北京海淀区出的一本数学复习资料里的题目很好,叫我们去找来做。家住细王坳的同学马上去南凉供销社买,没有!于是我自告奋勇跑到朱店供销社,为全班同学买齐了这本资料。
柳界公路朱店段,沿马路建房,朱店商场算得上始作俑者。后面若干年,跟着它的脚步,邮电局、派出所、信用社等公家单位纷纷搬到马路边了,连粮站的后院也越来越低,把门看到了马路上。公家起着带头作用,私营的幼儿园、零售店、餐馆、理发店、小旅馆、酒楼、药房等等接踵而至,挤挤挨挨,在柳界公路两侧活生生地长出了又一条朱店街。
三
我姑爷从大集体开始就是个拖拉机手,至今还是。1980年前后送公粮的时候最怕走的一段路就是过了朱店中学往公路方向的那个下坡,有三道关的考验:一是这个坡是个急弯加陡坡,而且路面崎岖不平,必须带着刹车慢慢走;二是坡底与前面的路面衔接处的小石桥宽度不够,还稍稍拱起,放刹车怕放了猖,给油门怕颠到桥下;三是过了桥之后的那道田埂子,虽然平坦,两边却种有高粱大豆,拖拉机开快一点会带倒高粱、碾到大豆,被田地主人纠缠。
如今这段路早已硬化成水泥路了,弯度裁直了不少,坡度也填平了很多,桥两边也没有凹凸不会导致机动车跳桥了。但是姑爷说,他的拖拉机依然难走,生怕自己的车轮碰到、压到路边人家的花坛、小径。
有点路子的人,都抢着在公路边盖房子。这是1990年代后期乃至2000年以来发生在朱店最明显的变化。柳界公路朱店段,从朱店加油站往渡槽方向,路基两侧的田地早已不见昔日模样,砖混结构的楼房林立,俨然是一个乡间小镇。其实这些房子大都是近几年冒出来的,最老的也不过20年吧。
20多年前,哪里见过如此密集的屋舍?只记得正在扩修的马路路基边上,有竹筐为工具的零售挑子、有打气枪的气球摊子、还有好几个台球桌子。朱店商场不再显得气派,它被淹没在临时拉起的各种摊点、集市之中了。
1993年春节期间,没到上班上学的日子,我和弟弟在朱店商场不远的一个台球桌上打台球。拿球杆的手还没热,台球桌主就要收回我们的杆子,让给一个愣头青玩。我没听明白桌主的意思,以为只是让那人加进来,就继续开球,那家伙居然拿球杆朝我后背扫过来。我正要跟他理论,弟弟却把我拉开了。弟弟告诉我说:这是他小学时的一同学,现在就是一地痞,亡命徒,认识的人都忍着他,不敢跟他碰硬。我不信,去找在街上开店的垱儿塆二姐夫求证,他说的确如此!
这是我在朱店唯一的一次有了吃苍蝇的感觉。而且这苍蝇卡在喉咙里难受了好长时间,直到后来某一天收到我妈写来的一封家信。我妈在信中告知我,那个号称朱店一霸的愣头青危害一方,被抓了,被判了,公判大会就在朱店广场上。朱店人民无不拍手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