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是讲礼数的那个人吗

 礼数

                                     刘述涛

“惟恐各诰命来了亏了礼数,怕人笑话。”这句话出自于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里第十三回尤氏之口。意思是礼尚往来,要对等,别乱了秩序,从而让人笑话宁国府和荣国府里没有能人。

《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说:“小弟智深,乃是愚卤直人,早晚礼数不到。言语冒渎,误犯清规,万望觑 赵某薄面,恕免,恕免。”意思是鲁智深这个人呀,是不懂得那些虚头巴脑的礼数的,要是冒犯了你,就看我赵某人的面子,不要同鲁智深一样。

苏东坡的笔下:“江山养豪杰,礼数困英雄。”那是来而不往,非礼也。虽然是英雄豪杰,一分钱也难倒英雄汉,没有钱还礼,还算什么英雄?

这些都是古人笔下的礼数,在遂川人的眼里,什么都能丢,礼数不能丢。所以,遂川人会说,你不要冇礼冇道,要懂礼数。

人来了,端茶递水,如何迎来送往,包含有各种礼数。一场婚姻,一桩葬礼,同样含有各种礼数,不能够乱来,要有张有弛,要有上有下,要尊老爱幼,要有接有送,要笑脸迎笑脸送。还有礼金也一个不能少。因为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在礼仪上的你来我往,你对我礼遇有加,我对你敬而还礼,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中行走的必然要求,否则,你在他人的眼睛里,就会是一个无情无义,冇礼冇道的人。

送礼,在遂川人的日常生活里,也是再日常不过的一件事。但遂川人不像其他地方的人,其他地方做红白好事,竟然是不会请的,连请柬也省了。

如今,我在吉安行走,才知道吉安人的红白好事,也是不请的。不但自己不请,公司里或者是单位上的工会也不会像遂川人那样,讲究礼数。不管是谁家办好事,都会发一则通告,谁办什么喜事,愿意前往的,就在某天在哪聚合,一起去!因为遂川人礼究礼上往来,你今天送了多少礼金给别人,下回你办事,别人也就会送回多少给你。

也有一直送的,像我一位朋友说的,他们这么年轻,一直都是别人请他们出去喝酒随礼。后来想来想去,刚好儿子出生快一周岁,就赶忙写请柬,将送过的人都请来喝酒,这一顿,数钱都数得手软,开心的直想往儿子的怀里扎,儿子,你太给力了,要不是你出生,老爹老妈哪找理由收礼?

怎么收回礼,自然也是一件很困惑人的事情,尤其是送出去那么多的人,自然就想各种办法。

不管是什么办法,都得先请。把时间地点告诉他人。所以,遂川人但凡做红好事,不管是结婚生子,还是孩子金榜题名,考上了好大学,或者是老人生日,都是会提前通知。遂川人也是有请才会有送,冇请就冇送。在遂川人的观念中,你请都不请我,你都先看不起我,我怎么好意思来送?但在遂川的客家人中,也有不请的,做什么好事,别人觉得该来,就会来。要请的只是重要客人,和母舅老表之类。

至于白好事,遂川人也是不请,但有报丧的习俗。谁家老人老了,过去了。家里的儿子就要去报丧。报丧很有讲究,你不能够在人的厅堂里就扑通跪下,说自己家里的谁走了,谢谢人家了。这不但会吓到人家,还会让人觉得你带来了晦气。所以,报丧一般去的都是两个人,一个到人家里把人请出来,这时候出来的人有了心理准备。也打算好了接受这一跪,顺便在扶起跪下的人会安慰几句,意思是要节哀顺便,该付出的良心也付出了。跪的人站起来,顺便会把什么时间入殓,什么时间还山的日子说出来。人一听,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要去“还礼”了。

还礼,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是回敬的意思。张恨水的《夜深沉》里就曾写道:“我吃人家的吃得太多了,现在也该向人家还礼了。”就是还回给人家的意。在遂川人的字典里,还礼除了这层意思,还有一种是对逝者的吊念。

在同一个村子,或者是什么亲朋好友的亲人逝去,觉得有必要,就会去还礼,跪在逝者的面前,四跪四拜,心里对逝者说,你好好的去吧,阴是阴,阳是阳,从此阴阳两隔,就各自安生吧。

还礼,还要还回礼金。人家在你做什么红白好事的时候,送了礼金给你,现在到了你该还加人家的时候。人家送你二百,你还回二百,不能够是一百。如果是一百,人会骂你家是不是火烧礼簿。所以,在遂川人的家里,都备有一本最新的礼簿。谁家做什么红白好事,都会打开礼簿来对名字,生怕出错,生怕被人说不懂得礼数。要知道添加多少礼金可以,因时间节点不同,肉价也不同。减却是万万不能,这些都是遂川人过日子的礼数。

礼金,做红好事,就用红纸包。做白好事,就用白纸包。包好之后,还得写名具。意思是谁送的,否则等于白送了。你红口白牙说你送了三百,礼房先生说,没有你的名字。你就算是喊破喉咙也无处伸冤。

包礼,写名具。我一开始以为这只有遂川人才有的习俗,后来,才知道这是全国人都有的习俗。只是人不叫礼,而是叫做“利是封”。应该古代也是这么称谓,后来被人改成了“礼”。利是又称之为“利市”或者是“利事”,取其大吉大利的意思。

现在的人图简单方便,买的这种红色的“利是封”,把钱往里面一塞,把名字一写就完事了。不像以前的人讲究,用红纸包好之后,结婚要写“贺敬”或者是“结婚之喜”,嫁女儿写“于归之敬”或者是“香粉之敬”。还有老人做生日,要写“寿敬”,或者根据岁数来写“花甲之敬”。建房子要写“华厦落成”,乔迁要写“乔迁之喜”。做白好事,也要写上“奠敬”。现在,有些年纪大的人去喝酒,看见我,还会喊我帮着号礼,我会说哪还有什么号了,直接上礼簿。人家会说,那不行,什么时候,也得讲究个礼数不是?

礼数。

看起来像是你我的人生活中虚头巴脑的一些成分,但细细品味,却会发现这里面充满了平等、尊重、互利、和谐。这也许才是中国人在这个社会中行走,真正能够和睦相处的真正一种文化。

我不由得想问,你会是讲礼数的那个人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