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矛盾中的人们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在空间里写到:“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生活的精彩,找到了生活精彩的地方却安不下家。于是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这是一位90后学生的感慨,其实现在的普遍现象即是如此,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早已经没有了家的概念,许多是房子尚在,但思想和文化都已经变迁,成了回不去的地方。由于自然资源和基础条件的限制,在原来的家乡已经不可能留得住人,特别是年轻人,都跃跃欲试想出去闯。“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盼望着有一天飞黄腾达,可能一夜暴富,衣锦还乡。其实即使真的衣锦了,也还不了乡。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自然曾经熟知的地方,有些是主观上的不情愿,有些是真的丢失了自己,丢失了生存的文化、技术与资源。
曾经有一位在北京打拼小有成就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他在完成了初步的资本积累后,舍弃了北京的工作,卖掉了房产,想回乡去过轻闲富足的日子。但真回了乡他才发现已经不是故乡人。经历了投资艰难、人们不理解、思想难溶合后,最终还是待不下去,重新回到北京去打拼。
如今常听到身边的人讲想,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去安静地生活,但很少真的看到人们去行动,一般都是讲讲而已。绝大多数是没有胆量去行动的,有胆量,也会因为太多太多的外因而改变。或许有一些人真就到了农村,但那只是一种富足后的暂时享受,不是真正地靠用农村的生产生活来养活自己。所以真实的农村,不是城里人喝着咖啡讨论出来的,过中的滋味只有那些没有背景、没有退路、为了瞻仰父母、培养儿女而在那里苦苦挣扎的人们最清楚,只是他们总是把苦用最低廉的笑容掩盖住。
不要站在山顶上教河里的人怎么捕鱼,也许到了水里,你连鱼鳞都没摸到就已经被淹死。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困境,总看着以为别人简单,总在做弹花匠的女儿,总是会弹不会纺。
但人总是在这种困顿中循环,怕穷去拼搏,但拼搏的理想却是回到简单的原点。真正穷到了极致,是不可以谈理想和尊严的,只有得到和失去。不会去过多地强调正义,首先想到的是掠取,是自我的满足,是暂时的富足。
不要总想到回去故乡躲避,故乡只是故乡而已。真要回去了,也许你啥也不是。有父母亲在,还有根在那里,脱不了故乡的干系,找到了回乡的理由。若是父母不在了,很少还能找到根的痕迹,就再也回不去。即使是回乡这种简单的事情,也是需要智慧和勇气的,并不是你想回,就真的回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