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白启哲绘画山水作品欣赏(1)

   白启哲,1935年生,北京市人。国家二级美术师,北京市美协会员。1986年为钓鱼台国宾馆作山水画《江南春雨》。198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1991年山水作品《黄山烟云》等20幅,在日本国千叶县举办“白雪石父子画展”。1992年山水作品《长城春不尽》参加北京市“美哉北京画展”,原作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收藏。1995年山水作品《蜿蜒万里,雄风犹存》参加北京市“爱祖国爱北京美术比赛”获二等奖。同年7月为人民大会堂画巨幅山水《苍岩舞龙》。1997年山水作品《古塞松风》参加中国文化部主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中国书画大赛”获铜奖。同年6月,山水作品《古阁新姿》等10幅参加北京市美协主办的“大京九美术作品展”,其中《巨龙穿岭》被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99年山水作品《山谷松风》等38幅在日本国千叶县举办《个展》。同年12月出版《白启哲作品优选集》。
追求创新 创作多样化
  多年来,为艺术突破和创新,白启哲游历祖国各地山川。说起他的山水画创作体验,他归结为3个字——多样化。首先是题材多样化。其父白雪石画桂林山水闻名于世,他更拓展了自己的绘画题材。他喜欢画民间传统的亭台楼阁,也喜欢画雪景、树木、各地山川。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自然中发现美”。不同的题材需要用不同的技法来表现。或以线为主,表现北方山石的雄伟气势;或泼墨为主,展现峨嵋的郁郁葱葱;或用斧劈皴,桂林的清秀柔美跃然纸上。
  在大量的写生和观察思考中,白启哲自己的风格逐渐凸显。在绘画技艺上,他逐渐脱离了白派山石重线条的皴法,开始用墨块带线,画面因此更显得和润、厚重;构图上,他的留白也脱离了白派的风格,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邵大箴称其作品“不同于雪石先生山水画的新因素,如山石的皴法更富于变化,在画面上更注意加强黑白对比,更注重留白”;在机理上,他尝试把纸铺在石头上取其纹路,或用报纸沾墨洇,创造独特的机理效果。如今的白启哲已然不在父亲的光环下。
(0)

相关推荐